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绞痛患者32例,随机分成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加伊伐布雷定治疗(5mg 2次/d)组(观察组)各16例。入组前测量患者心率、行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试验并记录一周内发作心绞痛的次数。分别在第1、4、12周时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在对照组,第12周时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观察组,第1、4、12周时患者心室率下降,第4、12周时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第1、4、12周时患者心室率下降、第4、12周时6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及两组之间Borg呼吸困难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伊伐布雷定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性气胸、乳糜性胸腔积液等。HRCT以肺部均匀分布的多个薄壁囊状影为特征,肺组织活检是诊断金标准,治疗无特效方法,主要是药物及肺移植。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罕见,临床工作中若遇育龄期妇女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性气胸、乳糜性胸腔积液等应考虑有无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能,及时行HRCT检查,必要时肺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脑钠肽对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并且经过各种检查及治疗已经明确诊断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2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8例,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清脑钠肽(BNP)的检测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1235pg/ml±938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64pg/ml±48pg/ml),两组BNP值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对于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必须鉴别其究竟为心源性抑或肺源性。但仅据临床表现常难以确定。现讨论绝对呼气流速峰值(PEFR)在急性中度和严重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对未经治疗的40例(均40岁以上)的41例次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患者,均于用药前在急诊室进行PEFR测定,但对氧疗不加限制。入选患者的急性呼吸困难发作主要由充血性心衰(CHF)所致的肺水肿或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6.
许多医生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第一秒呼气量与肺活量的比值若超过70%以上,可除外明显的气道阻塞和其他肺功能的异常。但本文资料证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患者可有肺过度充气及动脉低血氧和低碳酸血症。作者对35例有临床哮喘史、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音、血或/和痰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测验,包括:第一秒呼气量、肺活量、第一秒呼气量与肺活量的比值、肺总量、功能残气、残气、残气与肺总量的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动脉  相似文献   

7.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测定以下肢训练为主的社区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年人均住院次数。结果肺康复治疗前后的FEV1、6 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年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治疗可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年均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血化学发光法测定CHF及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1997±865)ng/L vs.(184±114)ng/L,P<0.05],PHD患者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病情缓解后1周血浆BNP水平[(679±202)ng/L vs.(145±48)n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BNP水平可作为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的评价指标。也可作为临床协助鉴别CHF呼吸困难与PHD重度肺功能不全呼吸困难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大部分COPD患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随着疾病进展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运动或急性发作时加重,这也是患者就医的一个主要原因。呼吸困难不仅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气流阻塞、呼吸肌力量减弱、低氧血症及呼吸模式的改变等。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咳嗽、活动耐力差,由于COPD患者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病情缓慢进行性发展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在全世界当前死因中居第4位。稳定期肺康复是针对COPD患者及其家庭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延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使患者带病延年。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COPD的康复治疗诊治规范,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呼吸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采取相关措施减轻肺康复训练时的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等症状,能提高肺康复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身心压力的增大,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患者明显增加。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突出的呼吸困难主诉,但经系统检查找不出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患,国际上称之为“医学上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此类患者一般多与睡眠、情绪、压力等因素相关,自述气短、呼吸困难而就医,症状感觉强烈,多次奔走于多家医疗单位,多次进行相应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浪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而临床医师多对此认识不足,当有效检查未能获得阳性发现时,临床医生更是束手无策,故而导致此类患者未能及时诊断、治疗,而患者的持续多次就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精神、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发作更频、更重,如此恶性循环。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本文即对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农民肺的诊断标准主要有2:①与发霉的农作物接触4~6小时后急性发作发冷、发热或呼吸困难。②再次和这些物质接触后症状重新出现,多数患者于急性发作后完全康复。过去对急性农民肺研究得较多,本文研究农民肺对机体的远期影响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141例农民肺患者,于最后一次随访时29例已死亡。对存活的92例(平均年龄54岁)进行临床、生理、放射学研究,平均病程14.8年(2.25~40年)。最后一次随访时症状包括:咳嗽(33%)、平地行走时气促(20%)、轻度用力时气促(14%)、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9岁。因谵妄,呼吸困难入院。患者在10个月前,突然发生休息时和劳累后呼吸困难,住入某医院。胸部 X 片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肺毛细血管楔压为18mmHg,给予利尿剂治疗后降至14mmHg,但重复摄取胸片未见改变。超声心动图未显示血管疾病或心房粘液瘤征象。开放性肺活检标本镜检提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出院,回家作连续给氧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呼吸困难持续存在,并发生外周性水肿。入院前7个月,患者再度住入该医院,体检发现患者休息时轻度呼吸窘迫。血压95/65mmHg。颈静脉压显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不明,预后不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作者采用强力肺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治疗1例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男性,29岁,因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眩晕、疲乏5个月住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因中度用力而发作晕厥一次,1月后轻度活动即感疲乏、呼吸困难,仅能上半段楼梯或在平地走68.4m。体查:安静时无紫绀及痛苦表情,血压140/85mmHg,心率76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胸骨左缘下部可听到喷射性喀喇音,吸气时减弱。第2心音正常分裂伴肺动脉第2音亢进。胸骨左缘可听到第4心音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肺栓塞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COPD的患者出脱呼吸困难症状时可能是一大临床挑战。典型的发热、刺激性咳嗽、喘息症状支持COPD急性发作,然而当缺乏此炎表脱时可能有必要逃一步评估潜在的病因,包括肺血栓栓塞疗。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率及疗效和预后.本文综述了COPD和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评价于段等,并提出了对已知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牛血柃栓塞症研究上作开展的基本原理概述。未来有望建立一套安全有救的评价体系及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淋巴管肌瘤病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以育龄期女性出现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气胸及乳糜胸,肺外表现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 多见,目前国内报道LAM合并巨大腹膜后淋巴管平滑肌瘤罕见。本文总结1例西罗莫司成功治疗肺淋巴管肌瘤病伴巨大腹膜后淋巴管肌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上不多见。近年来,我院曾收治该病患者10例,首诊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55~70岁。其中5例有慢性支气管炎史,8例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其吸烟指数均超过400。患者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咳痰时症状加重,咳痰后症状减轻),伴咳血5例、胸痛8例、声音嘶哑1例。查体:患者双肺呼吸音均降低,有的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喘息发作时患者呈端坐位,三凹征阳性,均有吸气性呼吸困难。首诊均诊断为支…  相似文献   

18.
正你的初级保健提供者应帮助你控制心脏疾病风险,必要时推荐你看心脏科医生。你所看的初级保健医生应为你提供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的详细建议。然而,一些患者需要更专业的心脏治疗。我看过或听过许多有非常常见问题的患者,如高胆固醇和高血压,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看心脏科医生。对许多患者而言,初级保健医生可有效地控制这些问题。如果你有特殊的问题,与医生商量是否需要接受更加专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气短患者呼吸困难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经常有自述气短、呼吸困难而就医的患者 ,不适症状感觉强烈 ,但经多种检查措施 ,如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肺通气弥散功能等均未能发现异常。对此类患者一般多考虑为心因性呼吸困难 ,但是否所有不明原因的气短、呼吸困难均为精神因素所致 ,一直是呼吸专业医生多年来思考的问题。我们采用运动负荷试验 ,对这类患者的呼吸困难进行了定量评价探究 ,期望对临床实际工作能有所裨益。对象与方法 以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诉就医的门诊患者2 9例 ,男 16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4± 8)岁。心肺体检正常 ,经心电图 (ECG)、运动心电图和心脏超…  相似文献   

20.
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的胆碱能M3受体阻断剂,长期每天吸入1次(18 μg)可有效地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呼气末气体陷闭,减少动态肺过度充气,缓解呼吸困难,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生存和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推迟急性发作出现的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噻托溴铵为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