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和六西格玛(6σ)管理方法在临床生化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根据Westgard生物学变异数据库提供的质量规范,对28个临床生化项目计算西格玛(σ)值;允许不精密度[百分变异系数(CV%)表示]的数据是采用本实验室2018年3-9月室内质控数据;百分偏倚(bias%)的数据是采用2018年第二次卫生部临床生化室间质评比对的偏倚数据;根据σ值和功效函数图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以及根据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出不合格项目的主要原因,为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结果28个临床生化项目中,有2个、9个和15个项目分别选择了最低、合适和最佳的CV%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Na和Mg未能达到最低目标要求;分别有12个和10个选择了合适和最佳的bias%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Na、Cl、Ca、ALB、TP未能达到最低目标要求;分别有5个、11个和4个选择了最低、合适和最佳的允许总误差(TEa)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GLU、Ca、TP、Na、Cl、Mg、ApoA1、ApoB未能达到6σ目标要求。未能达到6σ目标要求的项目,通过计算QGI值发现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占87.5%。结论运用生物学变异不同水平的质量规范和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6σ管理理论和Excel软件制作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并研究其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xcel软件制作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采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生化室12个项目2009年上半年质控数据,计算各项目的偏倚(Bias%)和批内精密度(CV%);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A′88)中相关项目的总允许误差(TEa%),计算Bias%占TEa百分数和CV%占TEa%;以前值为纵坐标,后值为横坐标绘图。并根据σ=(TEa%-Bias%)/CV%画出西格玛性能线,最后根据各项目操作点所在σ区域判断检验项目的质量水平。结果使用Excel软件制作的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能同时对12个项目的性能水平进行评价,并了解整体质量水平。结果显示,12个检验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血液淀粉酶、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质量达到6σ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达5σ水平,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位于4σ水平,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处于3σ水平,清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仅达到2σ水平。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各个项目的性能好坏不一,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能有效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在临床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 (1)收集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及常规检测质控标本检测结果。(2)以EQA各项目靶值百分差值的均值作为偏倚估计值;去掉离群值后计算常规检测质控标本CV%作为不精密度估计值;计算各项目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3)根据各项目的σ水平及QGI指数情况评价检测性能、判断误差类型及给出恰当的Westgard质控方法。(4)采用Excel绘制标准化σ性能验证图。结果 (1)全部项目中σ6的项目有1项,占7.69%;σ为5~6的项目有2项,占15.38%;σ为4~5的项目有3项,占23.08%;σ为3~4的项目有1项,占7.69%;σ3的有6项,占46.15%。全部项目σ平均值为3.63。(2)分析性能未达到6σ的12个项目中,11项(91.7%)QGI指数0.8,需优先改进检测精密度;有1项(8.33%)在0.8~1.2,需同时改善准确度和精密度。(3)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外,其他项目均应使用多个质控规则组合的方法以提高误差检出率。结论 6σ质量管理用于临床定量检测简便而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应用西格玛(σ)度量值分析本科室常规开展的肿瘤标志物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精密度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指导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收集2018至2019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测的AFP、CEA、CA125、CA199、CA153、tPSA、fPSA、铁蛋白(FERR)、β-HCG和β2微球蛋白(β2-MG) 共计10个参加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肿瘤标志物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数据,按照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6σ计算公式计算检验项目σ值,评价检测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计算检测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案。结果?2018年数据结果显示,在10个肿瘤标志物项目中,平均σ值为4.25,其中σ≥6项目2个,5≤σ<6项目5个,4≤σ<5项目4个,3≤σ<4项目7个,2≤σ<3项目2个;根据QGI值,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有7个,分别为:AFP、CA125、CA199、CA153、FERR、β-HCG和β2-MG;需要优先改进正确度的项目有3个,分别为CEA、t-PSA 和f-PSA。通过持续改进,2019年σ值平均值为6.58,其中σ≥6项目16个,5≤σ<6项目3个,4≤σ<5项目1个。与2018年σ值相比,世界一流水平项目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σ质量管理是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评价检测项目的性能,指导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韦斯特加氏六西格玛(Westgard 6σ)规则建立生化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个性化质控方案。方法将实验室2017年参加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室间质评的28个项目回报数据进行汇总,通过线性回归计算偏倚(Bias);通过加权法获得2017年全年实验室内28个项目的变异系数(CV);根据公式σ=[允许总误差(%)-|Bias(%)|]/[CV(%)],计算出各个检测项目中、高值浓度的σ值,利用Westgard 6σ规则来确定28个项目及中、高值质控品的质控规则。结果 28个检验项目中、高值浓度控制处的σ值参差不齐。高值≥6σ的项目15个(53.57%),5σ~6σ的项目4个(14.29%),4σ~5σ的项目2个(7.14%),3σ~4σ的项目6个(21.43%),3σ的项目1个(3.57%);中值≥6σ的项目11个(39.29%),5σ~6σ的项目7个(21.00%),4σ~5σ的项目1个(3.57%),3σ~4σ的项目5个(32.14%),3σ的项目4个(14.29%)。结论不同检测项目、同一项目不同浓度控制处应根据其σ值采取相对应的质控方案;3σ的项目必须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满足性能要求;Westgard 6σ规则是实验室制订个性化的质控方案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6σ质量管理方法对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在六西格玛水平上评价检验项目性能,个性化设计质控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质量进行改进。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WBC、RBC、HGB、HCT、PLT、MCV、MCH、MCHC 8个常规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CV%),结合2019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结果计算偏倚(Bias%),允许总误差(TEa%)来自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以此计算σ值,进入检验医学信息网使用在线软件绘制标准化六西格玛性能验证图,随后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提出优先质量改进方法及选择合适质量控制方案。结果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性能仅有HGB、MCV两个项目达到世界一流6σ水平,PLT表现优秀(5≤σ<6),WBC、HCT、MCH和MCHC表现良好(4≤σ<5),RBC表现临界(3≤σ<4),未达到6σ项目为保证检验质量应选用多个质控规则。通过分析质量目标指数,WBC和PLT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QGI<0.8),RBC,HCT,MCH,MCHC则需要同时改进精密度和正确度(0.8≤QGI≤1.2)。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血液学常规检验项目,可以高效评价检测性能,便捷地设计个性化质量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指导检验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不同性能规范分别评价实验室检测项目的西格玛(σ)水平,对其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方法收集2016年该中心实验室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O)、雌二醇(E2)、胰岛素(INS)、孕酮(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11个内分泌项目室内质控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内分泌室间质评性能规范和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性能规范,分别计算各项目的σ水平和质量目标指数(QGI),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化改进方法。结果在两种性能规范下,FT3、INS、TSH、PRL、FSH、LH、P和β-HCG检测项目的σ水平均大于5,可采用13S规则,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可选择为2个;TO在两种性能规范中较小的σ水平介于4~5,可采用12.5S的规则,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可选择为2个;E2、FT4在两种性能规范中较小的σ水平小于4,可采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每批质控测定值个数可选择为4个。LH的QGI介于0.8~1.2,需改进正确度和精密度,其他10个检验项目QGI均小于0.8,需改进精密度。结论使用6σ管理办法能对自动化检测项目的性能进行量化,可确定每一项目采用的室内质控规则和质控水平数,对质量控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07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σ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绘制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22个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中,检验项目分析性能σ值≥6、5、4和3者,分别占27%、41%、59%和68%,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为4.72;当σ值≥5时,采用13S(n=2)质量控制方法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在16个σ值<6的检验项目中,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占63%。结论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定量分析临床实验室不同组别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性能,改进实验室质量。方法收集2013年度生化组与血液组共35个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结果生化组参与评价的23个临床检验项目中σ≥6的10项,5≤σ6的6项,4≤σ5的3项,3≤σ4的3项,σ3的1项,平均σ值为5.962。血液组参与评价的12个临床检验项目中σ≥6的8项,5≤σ6的2项,4≤σ5的2项,平均σ值为7.38。生化组分析性能未达到6σ的检验项目占总项目的37%,血液组分析性能未达6σ的检验项目占总项目的11%。生化组与血液组检测项目σ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配套试剂与配套试剂检测项目σ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σ理论可以用于临床检验项目质量的评价,并可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理论评价临床生化实验室检测方法性能,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案,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6年度该院生化实验室25个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中制定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各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计算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评价项目检验性能及设计质量控制方案。结果 25个检测项目中,10个(40%)项目的σ值6,11个(44%)项目的σ值在4σ~6σ,4个(16%)项目的σ值在3σ~4σ。15个σ值6的项目中,11个项目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个项目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2个项目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需改进。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σ值明显提高。结论6σ理论可用于分析生化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测项目分析性能,并能提供改进方案,有利于实验室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定量分析临床实验室常规化学检测项目,评价其检测性能,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检测水平不佳的原因,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该室2017年京津冀盲样常规化学检测结果,以各项目靶值百分差值的均值作为偏倚估计值,以室内质量控制6个月累积在控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估计值,以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中的允许总误差作为质量规范,根据检验医学信息网提供的软件计算σ度量值和绘制σ性能验证图,并计算质量目标指数。结果 23个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采用国家标准时,30.44%(7/23)检验项目性能大于6σ,26.09%(6/23)检验项目的分析性能在σ3水平,平均σ值为4.78。在未达6σ的16个检验项目中,7个项目需优先改进精密度,5个项目需优先改进正确度,4个项目精密度和正确度可进一步提高。当使用更严格的卫生行业标准时,有10个检验项目σ值低于3,没有达到6σ水平的检验项目,平均σ值为3.03。结论 6σ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常规化学的质量管理,指导实验室项目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玲丽  彭镜蓉 《检验医学》2020,35(2):164-167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评价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质量水平,以促进质量改进,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收集2018年海南省人民医院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4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通过IQC数据计算累计合成变异系数(CV),根据EQA数据评估偏移(Bias),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3-2012要求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各检测项目的西格玛σ水平及质量目标指数(QGI),分析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通过σ性能验证图评价各项目的分析性能及应采用的质控规则。结果 42项生化检测项目中有13项(31%)检测水平≥6σ,3项(7%)检测水平为5σ~6σ,7项(17%)检测水平为4σ~5σ,8项(19%)检测水平为3σ~4σ,7项(17%)检测水平为2σ~3σ,4项(9%)检测水平<2σ。在<6σ的检测项目中,2项需优先改进正确度,21项需优先改进精密度,6项正确度和精密度均需改进。结论 6σ质量管理方法是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可提示生化检测项目需要改进的方向,促进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6σ质量标准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验项目质量水平,改进检验质量。方法收集2007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σ=(TEa-bias)/CV,计算各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6σ性能决定图,评价分析性能,并设计质量控制方案。结果 28个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中,检验项目总分析性能σ≥6、5、4和3者,分别占25%、35.7%、57.1%和71.4%,所有检验项目的平均σ=4.77;当σ≥5时,采用1_(3S)(n=2)质量控制规则能满足质量要求。结论 6σ质量标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水平,6σ管理是一项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理论评价肿瘤标志物性能及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案。方法收集实验室2015年6~12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室内质控数据和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精密度(CV%),不准确度(Bias%)和σ值,σ=(TEa%-Bias%)/变异系数(CV),质量目标为临床化学和分子病理学协会提供的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合适"和"理想"TEa。对于没有达到6σ水平的单个项目计算QGI,查找原因和需改进内容。依据质控软件QCeasy对未达到6σ质量水平项目计算质量水平,可确定选用合适的质控规则及质控品水平的数量。结果依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合适"TEa时,CA199、CA125、TPSA、AFP各水平σ值大于4,FPSA在两个水平水平σ值大于4,CEA在两个水平σ值大于3。生物学变异确定的"理想"TEa时,CA199、CA125各水平σ值大于4,CEA、AFP在两个水平σ值大于3。QGI质控方案显示大多数项目需优先改进精密度,AFP、CEA还需改进准确度。AFP、CEA、FER、CA199、FPSA质量水平达到2~3σ,如果要求大于4σ,依据QCeasy提供方案可选用13s/22s/R4s/8X/41s等质控规则,AFP、CEA、FER质控品需4个水平,CA199、FPSA质控品需2个水平。结论 6σ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该实验室检验项目的质量水平,提供改进方案,同时6σ质量目标还可以约束现行的Westgard质控规则,降低假失控概率。  相似文献   

15.
6σ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法,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07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σ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绘制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22个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中,检验项目分析性能σ值≥6、5、4和3者,分别占27%、41%、59%和68%,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为4.72;当σ值≥5时,采用13S(n=2)质量控制方法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在16个σ值〈6的检验项目中,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占63%。结论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版卫生行业标准——WS/T 641—2018《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简称WS/T 641—2018)在提升血液分析项目质量中作用。方法依照WS/T 641—2018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血液分析室内质量控制项目的均值、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进行统计与设置,再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第2次全国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和室内质量控制累计不精密度(CV%),及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中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西格玛(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根据σ水平选择合适的西格玛质控规则,同时对σ水平未达到5的项目进行改进。结果运用西格玛质控规则后,失控率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修改前)的2.03%降低至2019年1—4月(修改后)的0.50%。改进后(2019年1—4月)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各水平质控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σ水平均提升至5以上。结论WS/T 641—2018可使血液分析项目获得更适用的室内质控方案,通过各项目σ水平和QGI的计算易发现问题,有助于提高血液分析项目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六西格玛(sigma,σ)性能验证图及质量目标指数(quality goal index,QGI)评价临床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性能,指导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不精密度(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采用2017年生化室常规化学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累积变异系数,偏倚(bias%)采用2017年第一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计划中常规生化项目的百分差值,允许总误差(TEa%)采用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及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质量规范,利用卫生部室间质评信息系统中西格玛性能验证功能绘制西格玛性能评价图,并计算QGI。结果 当使用国家标准时,σ< 3的只有氯1个项目,3≤σ<4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2个项目,4≤σ<5有尿素和肌酐2个项目,5≤σ<6有乳酸脱氢酶1个项目,σ≥6有钾、钠、钙、镁、血糖、尿酸、总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12个项目; 当使用卫生行业标准时,σ< 3有氯、碱性磷酸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个项目,3≤σ<4有钠、清蛋白、尿素、肌酐、乳酸脱氢酶5个项目,4≤σ<5有钙、血糖、肌酸激酶3个项目,5≤σ<6有钾、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个项目,σ≥6有总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4个项目。结论 国家标准比行业标准宽松,西格玛性能验证采用行业标准更能有效的评价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以及导致分析性能不佳的原因,提出检测项目个性化的质控措施,提高实验室质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六西格玛(6σ)理论分析临床干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规则,并指导其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4年度临床干化学18个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allowable total error,TEa)标准,使用Bio-Rad公司的Unity Real Time软件进行操作,计算σ值并绘制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和西格玛度量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uality goal index,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18个临床干化学检验项目中,以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TEa取期望值为例,6个(33%)项目的性能大于6σ,1个(6%)大于4σ,11个(61%)小于3σ。所有项目的平均σ值4.23。在总分析性能未达到6σ的检验项目中,8个项目(QGI<0.8)需优先改进精密度,占67%;3个项目(0.8≤QGI1.2)需优先改进准确度,占8%。18个干化学项目最终质控方案是为,1个项目选择了最佳水平的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6个项目选择了期望水平,5个项目选择了最低水平。本实验室目前钠、氯、钙、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检测的性能不能满足最低水平生物学变异质量规范的要求,可降低质控目标的设置等级。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评价临床干化学检测性能,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测检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质量标准在六西格玛性能评价应用中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澳大利亚室间质量评价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质量标准(WS/T403-2012)提供的允许总误差(Tea),利用Westgard报道的公式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罗氏cobas8000生化分析系统19个检验项目在三种不同质量标准下的σ水平。Bias通过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偏倚计算,CV以同期本实验室室内质控日间不精密度统计所得。结果同一项目的σ水平随质量标准的改变而改变。以CLIA'88提供的Tea为质量标准,19个项目的σ介于3.00~12.39,平均σ为6.12;以澳大利亚室间质评限提供的Tea为标准,19个项目的σ介于1.24~4.31,平均σ为2.67;以2012年卫生行业标准提供的Tea为标准,19个项目的σ介于1.66~5.83,平均σ为3.58。结论应用6σ质量理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质量标准。以WS/T 403-2012卫生行业标准,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临床生化项目的分析性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指导检验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要求探讨其在全血细胞分析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4~11月份每个月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8个项目的室内质控不精密度(CV%)和2016年两次卫生部室间质评回报的8个项目的偏倚(Bias%),然后按照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质量规范的最低、适当和最佳的3个层次计算出不精密度和偏倚的合格率,并利用平均偏倚和平均不精密度及生物学变异确定的3个层次的总误差(TEa)标准,算出相应的。值和QGI值,从而综合评估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性能,进而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8个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除了MCHC的中值外,其他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均100%符合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偏倚除了MCH外,其他项目的偏倚80%以上均符合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而计算出的σ值,按照最佳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除了WBC的值为4.6外,其他项目σ值均3,按照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除了MCHC的σ值为1.9外,其他项目σ值均3,按照最低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8个项目的σ值均3。经过分析,该全血细胞分析仪除了MCHC需要按照最低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外,其他检测项目均可以按照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而所计算的QGI值均0.8。结论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要求及计算σ值和QGI值的方法能对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更精准的质量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质量管理,将更有利于质量改进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