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达拉奉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古松钢  许建衡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17-111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新用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缺血再灌注1h后血清和小肠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及小肠组织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则明显减少,小肠黏膜损伤,应用依达拉奉后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验证依达拉奉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20只,分别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大鼠右后肢根部加压至40 kPa达到阻断血流,4h后松解形成再灌注,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灌注组于再灌注前5 min由左股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模型组及剩余10只(正常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取每组大鼠右胫前肌,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RT-PCR对每组大鼠胫前肌中bcl-2 mRNA、bax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并计算bcl-2/bax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电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灌注组与模型组相比肌纤维较整齐,M 线、Z 线较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其数量及嵴稍增多。②RT-PCR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 h后,右胫前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 mRNA与bax mRNA的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灌注组(P<0.05),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依达拉奉灌注组,且两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促进bcl-2 mRNA、抑制bax mRNA的表达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40min后予再灌注24h.随后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②脑缺血再灌注24h后,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异常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加依达拉奉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质及海马NO含量明显降低.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中医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评估其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仅麻醉及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建立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再灌注即刻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10mL/kg,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即刻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测定血液髓过氧化酶、乳酸脱氢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再灌注1周后,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氧化氮及丙二浓度、钙离子负载,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腓肠肌组织中bcl-2mRNA和bax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依达拉奉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钙超载,减少血浆一氧化氮的大量生成,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弱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断肢再植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0只和实验组(依达拉奉组)30只,后再根据时间将两组其分为1、6、12h组,后将其制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脑组织NO、NOS及SOD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同时对部分大鼠脑切片进行坏死程度统计,并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1及6h时实验组NO低于对照组,P〈0.05,6hNO降至最低,但12h时回升;1及6h时实验组SOD高于对照组,但12h时低于对照组,P〈0.05;1及6h时实验组NOS低于对照组,P〈0.05;但12h时两组差异不大,P〉0.05。两组大鼠脑坏死程度比较,P〈0.05。结论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东菱迪芙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脑梗死体积;运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变化。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显示,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梗死体积均缩小,每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Hcy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依达拉奉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依达拉奉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 1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通过缩小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体积,降低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减轻脑缺血损伤,均具有脑保护作用。2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较单用东菱迪芙治疗或依达拉奉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深低温保存大鼠断肢再植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11在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低温医学实验室完成。①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依达拉奉组3组,每组12只。②对照组只显露股动静脉而不结扎,其他2组大鼠截断右后肢,对断肢进行深低温冷冻保存处理(自结扎股动静脉至深低温保存约2h)。③1个月后,将冷冻保存的断肢复温、灌洗液洗脱,依达拉奉组所用灌洗液中含依达拉奉0.5mg/kg,行自体肢体回植(自液氮中取出肢体至恢复血供约2h),恢复肢体血供4h后取材,骨骼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线粒体ATP酶活性,测定胫前肌含水量,光镜观察各组骨骼肌肌组织的结构改变。结果: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骼肌丙二醛含量:依达拉奉组低于冷冻组[(10.37±1.25),(15.36±1.28)μmol/g,P<0.01]。②骨骼肌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依达拉奉组高于冷冻组[(206.2±45.2),(72.7±32.5)μkat/g;(83.9±5.2),(70.5±8.0)mkat/g;P均<0.01]。③胫前肌湿/干质量比值:依达拉奉组低于冷冻组(4.89±0.82,6.38±0.63,P<0.01)。④光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组骨骼肌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冷冻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肢体再灌注后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对骨骼肌造成的损伤,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用于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入假手术组(N/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P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EP组在建立模型前30min给予依达拉奉3mg/kg,N/A组和I/R组则给予生理盐水2mg/kg。分别于缺血前(T0)、缺血30min(T1)、缺血1h(T2)、缺血2h(T3)、再灌注30min(T4)、再灌注1h(T5)、再灌注6h(T6)及再灌注12h(T7)采血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T0和T7时点测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结果:I/R组与EP组缺血后各检测指标均高于N/A组(P<0.05),与I/R组相比,EP组缺血后各时点MDA、NO、sTM浓度及vW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7时点的CEC计数亦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明显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否减轻气腹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气腹组(S组)、气腹组(P组)和依拉达奉干预组(E组);P、E组维持4h10mmHg压力气腹。气腹终止前30minE组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3mg/kg,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腹放气后6h取血清测定肝功能,取左肝内叶肝组织,TUNEL染色测定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P组ALP、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内胆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HIS评分降低(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E组各项指标较P组显著好转。结论:气腹引发的缺血/再灌注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内的Bcl-2蛋白低表达,细胞凋亡增加,胆道功能损伤;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减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林颖  刘慧玲  金海  汪根树  吴斌  陈规划 《新医学》2011,42(8):504-506,F0003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持续阻断肝固有动脉1 h后再灌注1 h,建立SD大鼠HIRI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腹腔预处理假手术组(A)、己酮可可碱腹腔预处理假手术组(B)、生理盐水腹腔预处理HIRI组(C)、己酮可可碱腹腔预处理HIRI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加贝酯(GM)对其的作用、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ST、ALT、TNF-α、IL-6含量显著地升高,并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而加贝酯处理后上述改变均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而加贝酯通过其细胞保护作用、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锋  魏来  陈文雁  牟燕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12-2113,2117
[目的]探讨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及对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和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RI组)和NaHS预处理组(NaHS组)。再灌注末取腔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取部分肝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TNF-α和IL-1β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末,HIRI组、NaHS组 ALT、AST、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 NaHS组低于 HIRI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NaHS预处理能提高肝硬化大鼠抵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徐大勇  陈健  杨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63-226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基酸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观察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经盐酸戊乙奎醚处理的C组血清ALTAST和MDA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而高于A组(假手手术组);C组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较B组轻微。【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小红  沈云志  黄中伟 《新医学》2009,40(6):361-36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相关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SAP组、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胰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SAP模型,处理组加用依达拉奉。分别在术后第3h、6h、12h采集血液、胰腺组织、脑组织标本,观察血浆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脑组织TNF-α的水平,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及微血管内聚集和附壁的白细胞计数。应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核因子-κB p6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AP组6h、12h脑组织含水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处理组6h、12h上述指标比SAP组显著下降(P〈0.05)。SAP组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值,脑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TNF-α水平,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及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和附壁计数,血浆淀粉酶、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处理组6h、12h上述各项指标比SA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SAP大鼠脑自由基,抑制核因子-κB的激活,减少TNF-α等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对SAP大鼠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贝酯对SD大鼠肝脏抗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HIRI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光镜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B、C、D三组ALT、AST、MDA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B、D两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1);A组的SOD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他三组,而C组又明显地高于B、D两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A组形态基本正常;B、D两组损伤最严重;而C组较B、D两组轻微。[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功能受损,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时TNF-α、IL-1含量的影响及其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处理组(P组)。阻断肝门30 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与p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50 mg/kg或相应剂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 h取血、处死动物。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于上述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与取血、处死动物。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1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同时测定肺组织W/D比值。结果 (1)与s组相比,I/R组血清TNF-αI、L-1含量与肺组织W/D比值均显著增加(P均0.01)。病理学方面,I/R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2)与I/R组相比,P组病理学改变减轻;W/D比值、血清TNF-αI、L-1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F-aI、L-1β等细胞因子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肝I/R后肺损伤发挥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和EGb761后处理组(E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推EGb761 100 mg/kg,再灌注120 min).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阻断后20 min(T2)、阻断后40 min(T3)、再灌注1 h(T4)、再灌注2 h(T5)五个时点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再灌注结束后用伊文思蓝和TTC双染色法测心梗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IR组与E组cTnI、IL-10和TNF-α含量均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与IR组比,E组IL-10 升高( P <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P <0.05),cTnI和TNF-α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