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22例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健康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与健康组相比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提示甲型H1N1流感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赵一菊  陈冬萍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233-4234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于我院就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组)、10例普通甲型H1N1流感患者(普通组),另纳入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检测,并使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CD8+T细胞、CD4-CD8-T细胞、CD3+T细胞均比对照组低;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对H1N1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有提示意义,重视免疫系统的检查和监测有助预后预测和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132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2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91名健康对照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健康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感染可导致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关甲型H1N1流感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CD3+、CD4+、CD8+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 方法 在病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3.3%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有36.1%患者中性粒细胞和16.8%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下降比较显著,特别是重症患者,并在入院数天后降至极低值,又随病情好转而回升正常。 结论 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血常规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以45例普通感冒患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造成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型 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3例普通流感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型 H1N1流感患者CD3^+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3^+T细胞水平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9)。甲型 H1N1流感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8)。甲型H1N1流感患者CD8^+T细胞显著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20)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甲型 H1N1流感患者的淋巴细胞及亚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免疫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秦晓松  李杨  郑锐  于晓军  闫巍  刘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60-1863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4日至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女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按是否妊娠分为甲流妊娠组(A组,17例),甲流非妊娠组(B组,17例),同时收集抗...  相似文献   

8.
收集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进行研究,全血细胞分析采用日本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完成。结果10例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B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及T细胞比例降低,其中以CD4+T细胞较CD8+T细胞降低明显。儿童重症H1N1甲型流感患者早期表现为机体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相对减弱。当早期即出现B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T细胞比例降低应警惕重症病例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远期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该院进行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检测有甲型H1N1流感抗体的儿童作为观察组(40例),无甲型H1N1流感抗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测定儿童免疫功能变化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情况,随访并测定接种疫苗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疫苗接种后,观察组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IgG、IgM、Ig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局部疼痛、局部瘙痒、局部红肿、头痛头晕、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再刺激T淋巴细胞亚群介导的免疫功能变化,对儿童早期风险评估有重要的预防参考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从而对临床诊断H1N1感染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8例为重症患者(H1N1重症组),16例为普通患者(H1N1普通组)]外周静脉血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与43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1N1重症组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H1N1普通组CD3^+、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普通组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H1N1重症组(均P〈0.01)。但从均值看,正常对照组最高,H1N1重症组最低,H1N1普通组居中。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CD3^+、CD4^+、CD8^+绝对细胞数升高,尤其是在重症组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对临床诊断H1N1感染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36例HFMD患儿分为3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组(EV71组)9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110例(CoxA16组),有严重合并症的患儿27例纳入重症组。另将24例疝气患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外周血各类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结果HFMD患儿CD3^+、CD3^+CD4^+亚群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更为明显(P<0.05)。CD3^+ CD8^+亚群百分比仅重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D3^-CD16^+ CD56^+亚群百分比较EV71组、CoxA16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HFMD患儿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EV71组升高更明显(P<0.05)。HFMD患儿CD4^+CD25^+ T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CD3^+、CD3^+CD8^+和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检测可用于监测HFMD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2.
李湘  莫新少  陈似霞  杨一兰 《全科护理》2014,(22):2040-2043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低体温病人依不同复温时间随机分3组,A组30 min、B组30 min~60min、C组60min,每组30例。术前、术后1d、2d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术前、术后1d、5d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C组1dCD3+、CD4+、CD4+/CD8+及5dCD4+/CD8+低于A组、B组(P0.05)。3组病人T细胞亚群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时间效应、交互效应、CD3+、CD4+、CD4+/CD8+组间效应P0.05。各组CD8+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2dIL-2低于A组、B组,C组术后2dIL-6高于A组、B组(P0.05)。IL-2组间效应、IL-6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结论]复温时间60min可延迟免疫恢复,肝癌病人术后早期有效复温能减轻免疫抑制,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HFMD患儿56例作为病例组,年龄8个月~6岁;另外选取48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2、IL-23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总数(61.22±8.68)%、CD4^+ (42.46±7.53)%、CD8^+(22.82±7.82)%、CD4 ^+/CD8^+ (2.78±0.38)%比较,病例组T淋巴细胞总数(46.26±12.32)%、CD4^+ (25.56±6.86)%、CD8^+(13.22±4.67)%、CD4^+/CD8^+(1.62±0.21)均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12.32±1.05)μg/L、IL-22(15.14±3.65)pg/mL、IL-23(16.46±0.96) pg/mL和TNF-α(1.87±0.23) pg/mL比较,病例组IL-17水平(33.21±3.56) μg/L、IL-22(48.18±7.83) pg/mL、IL-23(38.2±1.66) pg/mL和TNF-α(3.02±0.46) pg/mL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2、IL-23和TNF-α参与手足口病免疫机制与炎症反应,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复发性CA患者84例(A纽)和正常对照组80例(B组),比较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A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1)42例和心理干预组(A2)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A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B组(P〈0.05),CD8+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P〈0.05);心理干预治疗可使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恢复,治愈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复发性CA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细胞免疫缺陷,心理于预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8例H7N9禽流感患者(感染组)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5例,以门诊健康献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感染组CD3+、CD8+和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愈组治疗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P〈0.05);但CD3+、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死亡患者免疫失衡更为严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H7N9禽流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筛选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0例(老年重症组)、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34例(老年非重症组)、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例(非老年重症组)、非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21例(非老年非重症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结果: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比老年非重症组明显下降(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活性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8^+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纽(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非重症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非重症肺炎患者下降,其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免疫功能减退可能是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TP0)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患者(治疗组),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循环中TPO、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TPO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中有效组TP0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激素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TPO水平与PLT、巨核细胞数呈负相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TP组CD3+和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CD4+/CD8+比例明显下降,ITP激素治疗有效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D4+、CD8+、CD3+的含量与PLT存在相关性;激素治疗有效患者血清TPO和血小板水平与CD4+、CD8+、CD3+舍量存在相关性。【结论】ITP患者TPO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每组29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取外周血检测IgA、IgG,IgM、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炎症介质TNF—α和IL-2。结果:术后8d EJTN组IgA、IgG,IgM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至正常水平,而TEN组CD8^+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炎症介质TNF-α在术后第8天明显低于TEN组(P〈0.05),而IL-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ODS患者14例,行HVHF治疗,HVHF前和HVHF1、3和5d分别取静脉血5ml,检测单核细胞计数,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单核细胞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14例患者存活9例,死亡5例。存活组CD3^+、CD4^+、CD4^+/CD8^+值在HVHF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D3^+于HVHF5d与HVHF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D4^+、CD4^+/CD8^+于HVHF3d、5d与HVHF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CD8+呈逐渐下降趋势,于HVHF3d、5d与HVHF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死亡组CD3^+、CD4^+、CD4^+/CD8^+值在HVHF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HVHF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CD8^+在HVHF治疗前后呈下降趋势,但与HVHF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在HVHF治疗后均呈升高趋势,与HVHF前相比,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于HVHF ld有显著差异(P〈0.05).于HVHF3d、HVHF5d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在HVHF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VHF可以调整MODS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使单核细胞数目增加,单核细胞抗原提呈能力提高,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