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短信健康教育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8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短信健康教育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短信教育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短信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抗凝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短信健康教育组患者比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按时服药、饮食调理、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实施短信健康教育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抗凝治疗的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预见性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教育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术期及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增加微信互动平台护理服务,出院后1,3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抗凝相关知识及服用抗凝药物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抗凝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抗凝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计45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用药常规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度评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抗凝知识掌握度与抗凝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及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受试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培训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依从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及健康知识水平调查表对80例瓣膜置换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对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为服药依从性最高,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性别、术后时问。结论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以期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2例,采用自行编制的患者资料调查表、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表和健康知识水平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6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平均得分为(18.580±3.073)分,其中主动咨询依从性最高;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术后时间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结论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术后时间与付费方式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术后时间长、自费的患者给予重点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及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受试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培训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将4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抗凝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可影响其抗凝行为,其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最大;干预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地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年后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满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程度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30例发放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康复指导知识及出院后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分析患者康复指导前后对抗凝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出院后的遵从情况。结果康复指导前后对抗凝知识的知晓率有高度显著差异,医嘱遵从性好。结论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手册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人发放一本健康教育手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服药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手册的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手册的方法,可以加强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术后抗凝药物治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使患者建立起坚持长期服药的决心,从而提高其长期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6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定期复查PTT、PTA,严密观察,以防用药不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未发生栓塞,2例出现鼻衄,1例出现便血,通过调整药量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凝血四项数据波动小,相关并发症出现晚,患者再次入院时间明显推迟。结论:采用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抗凝护理干预措施,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并学会参与共同完成抗凝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心脏瓣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2.568,P=0.010)。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473,P=0.019; χ2=4.332,P=0.037)。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061,P=0.014)。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