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左心室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20例左心室肿瘤病例,进行常规HE和Weigert~Van Gieson染色,部分病例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左心室肿瘤占本组心脏肿瘤的3.3%(20/600),其中良性肿瘤占85%(17/20),恶性肿瘤占15%(3/20,包括肉瘤2例和转移癌1例)。原发性肿瘤占95%(19/20),转移性肿瘤占5%(1/20)。游离壁位置多见,占60%(12/20)。肿瘤类型以淋巴管瘤(25%,5/20)、黏液瘤(20%,4/20)和脂肪瘤(15%,3/20)多见,其余为肉瘤2例,纤维瘤2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平滑肌瘤1例,转移癌1例。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错误。结论左心室肿瘤少见,以原发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为主,类型多见淋巴管瘤、黏液瘤和脂肪瘤。掌握左心室肿瘤的病理特点对术前诊断与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01-103+107
目的探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影像诊断在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的价值,提高对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的儿童体表淋巴管瘤42例的磁共振影像。结果单纯囊性淋巴管瘤26例,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血管淋巴管瘤7例。40例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结构,2例表现为单囊结构;18例病例可见液液平面;7例见血管穿行征;4例可见血管挤压征;20例表现为混杂信号,22例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颈部及腋下大部分淋巴管瘤呈侵袭性生长,四肢及头皮肿物呈爬行性生长。结论儿童体表淋巴管瘤磁共振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对儿童淋巴管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对临床手术评估及内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4.
横纹肌肉瘤来自中胚层,是儿童软组织最常见的恶性肿瘤。Sutow等认为横纹肌肉瘤至少和神经母细胞瘤、肾胚胎瘤一样多见,发病率占儿童软组织肉瘤的第1~2位。大约50%发生在泌尿生殖器管。近15%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中山医科大学及广州市儿童医院近廿五年来住院小儿3,903例肿瘤进行统计分折。其中恶性肿瘤占51%,良性肿瘤49%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6:1。儿童恶性肿瘤以白血病居首位,其次为肾Wilms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良性肿瘤以血管瘤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纵隔囊状淋巴管瘤6例影像学分析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王云华关键词纵隔囊肿;淋巴管瘤;影像诊断;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胸部X 线普查   囊状淋巴管瘤也称淋巴管囊肿或囊状水瘤。纵隔囊状淋巴管瘤属罕见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及囊肿的3.85%[1,2]。作者...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1951年蒋孝忠报告2例,王一山报告1例,1954年傅培彬等报告肠系膜淋巴管囊肿3例,占同时期住院病人的0.006%。Viar 查阅1940~1961年文献在52例肠系膜囊肿中9例是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本院1975年7月~1979年3月共收治肠系膜淋巴管瘤4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淋巴管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下淋巴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5例淋巴管瘤中20例囊性淋巴管瘤,CT平扫14例表现为单一囊肿,6例表现为多房性囊肿,囊腔内见有分隔;增强扫描8例出现囊壁或(和)间隔的轻微强化。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检查实性部分有明显分期增强;1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增厚,部分区域见有小蜂房样表现,增强扫描见有轻度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为淋巴管瘤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27例椎管内肿瘤,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脊髓肿瘤发病率为脑瘤的1110,胸颈腰段分别为57.5%.20.49%和20.18%。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分别占29.05%,25.38%,14.69%和18.05%。良性肿瘤占3/4。结论:脊髓肿瘤发病率低,胸腰段多发,多为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脑转移患40例,肺腺癌脑转移最多见,占47.5%(19/40),脑转移瘤位于大脑半球占绝大多数,占92.5%(37/40),较单发脑转移瘤(占42.35%)多见。除了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外,对脑转移瘤进行综合治疗可缓解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1.
康利克 《医学文选》2004,23(6):722-723
目的 探讨小儿淋巴管瘤的高频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小儿淋巴管瘤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在50天~11岁之间的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结果淋巴管瘤多发于淋巴组织丰富区及淋巴管汇集区,声像图分为多房囊性分隔型,囊实性混合型,超声诊断囊性淋巴管瘤17例,诊断囊实性肿块5例,误诊腹股沟斜疝1例,诊断符合率73.9%。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淋巴管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胚胎瘤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20%~25%,而9%在7岁以前发病,而1—4岁最多见。肾胚胎瘤可发生在肾脏的任何部位,迅速生长可挤压破坏肾组织,肾盂也被压迫变形。80%~90%病例都以腹部肿物就诊,一般是单侧,双侧只占2%~7%。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16例肾胚胎瘤的婴幼儿,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年有3例死亡,13例病情稳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中90例小儿脉管瘤为同期病检小儿肿瘤的29%,其中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之比为11.3:2.8:1。血管瘤中以毛细血管瘤居首位,次为海绵状血管瘤等;淋巴管瘤3/4为囊性淋巴管瘤。发生年龄以新生儿和婴儿期为多,次为学龄期Ⅱ等,其中淋巴管瘤多发生在7岁以内,血管淋巴管瘤多发生在三岁以上。发生部位依次为四肢、头颅、躯干、内脏等。本组发生于肝脏3例、肠系膜3例,其中3例死亡,占内脏的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管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肾脏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均位于肾皮质,直径0.5-5 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见囊壁组织及大小不等的囊腔并相互交通,内见粉染的淋巴液,囊壁内衬扁平内皮细胞,间质内见部分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内皮细胞FⅧ因子(+)。结论肾脏淋巴管瘤是肾脏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极易误诊和漏诊。病理形态改变及免疫表型检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囊性淋巴管瘤少见,常以腹部包块不伴有其它特殊临床表现。本院近2年收治2列,1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7年后剖腹探查确诊,另1例手术前拟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腹腔囊性淋巴管瘤发病率约十万分之  相似文献   

16.
心脏粘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约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50%,但其发病率仅为二百万分之一,其中女性约占75%。心脏粘液瘤以单发左心房粘液瘤最多见,约占总数的80%,右心房占7%~20%,而起源于右心室、三尖瓣、左心室、二尖瓣者少见同时发生于右心室和左心房的多发性心脏粘液瘤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病例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肠全长约600 cm,占消化道长度的70%~80%,其黏膜表面积占胃肠道黏膜面积的90%,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其良性和恶性肿瘤之和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5%~10%,而小肠良性肿瘤仅占小肠肿瘤的1/4左右。小肠淋巴管瘤则更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小肠良性肿瘤,每12 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目前相关文献多为单个病例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为小肠淋巴管瘤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和成人的腹内淋巴管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腹内淋巴管瘤(Abdominal lympangioma)较罕见,归类于肠系膜和腹膜后腔囊肿。此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无症状。近年研究报道,腹内淋巴管瘤明显区别于其他肠系膜囊肿,常见于儿童,并且88%病例出现症状。单纯良性间皮瘤和间皮囊肿多发生于中年妇女,且无症状。已有研究证明,儿童和成人腹内淋巴管瘤各有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淋巴管瘤以儿童多见 ,以往对此病的治疗主要选择手术切除。因淋巴管瘤包膜多不完整 ,难以手术根治 ,近年来受平阳霉素对血管瘤疗效较好的启发 ,Yuya等人提出用博莱霉素治疗淋巴管瘤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 ,我们用平阳霉素治疗了 2 0例患者 ,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 2 0例病例 ,男女比例为 11∶9,最小年龄 9个月 ,最大年龄 32岁 ,80 %患者集中于 2~ 8岁。发病部位 :囊性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共 7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 10例 :其中颈部 3例 ,舌部 7例 ;毛细管性淋巴管瘤 3例 ,均发生于舌部…  相似文献   

20.
林若阳  陈坛辀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4,(14):1260-1262
淋巴管瘤为起源于淋巴管道系统的少见的良性肿瘤,于1939年由Goldberg首次报道.90%的淋巴管瘤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位于头部与颈部,发生于成人的肠系膜淋巴管瘤极为少见.我院1994-05-2014-05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4例,现对其诊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