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内经》中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内经》中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内经》既论述了人体生命本原于父母生殖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自身之气运动的中医学生命本原说,又讨论了存在于宇宙中的精或气或天地阴阳之气是人类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的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能在微观层次上阐释人体生命的本原和生命过程的维系机制,故在中医学范畴中应被逐渐淡化。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则强调精为人体生命之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来源和生命过程的认识,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反映了中医学的特色,是今后应花大力气在微观层次上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是形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凡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皆可冠以“精”名,如精气、精血、精津、精液等,因此“精”是气、血、津、液等的统称。在中医学里,气、血、津、液等都有公认的相对明确的阴阳属性,而在对“精”的阴阳归属问题上则存在较大的分歧。1精为万物本原,阴阳未判要明确精的阴阳属性,首先应了解“精”的涵义。《说文解字》中对“精”的解释是:“精,择也。从米,青声。”段注:“择米也,择米,谓导择之米。”说明“精”的本义是指“挑选出来的优质、上等的米”,…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内经>中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内经>既论述了人体生命本原于父母生殖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自身之气运动的中医学生命本原说,又讨论了存在于宇宙中的精或气或天地阴阳之气是人类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的中国古代哲学生命本原说.古代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能在微观层次上阐释人体生命的本原和生命过程的维系机制,故在中医学范畴中应被逐渐淡化.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则强调精为人体生命之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来源和生命过程的认识,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反映了中医学的特色,是今后应花大力气在微观层次上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精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中40处“精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一种无形可见、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宇宙本原之气中的精粹部分,是化生人类的精微物质。精气在中医学中,有时指人体之精,有时指人体之气,有时是人体之精与气的合称。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在概念上有别;在其来源先后上,有精在前、气在后之别;就其联系来说,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气是精化生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或能量。  相似文献   

5.
精气考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精气的内涵作了文献考究,认为在古代哲学中,精气泛指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气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气即精,是指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及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有用的精华物质,与气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的概念有别。精为气的化生本原,气为精的功能体现。中医学中的精、气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的精、气概念既有区别,但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精气的概念、源流及结构浅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精气的内涵、源流及层次结构作了研讨,认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而在中医学中与气的概念有别;中医学的精、气概念与古代哲学所指不同,并各有其生成之源;哲学的气是精气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其次为中医学的气与自然界的气;一身之气是人体内气的最高层次,其次为元气、宗气等。  相似文献   

7.
精气的概念,泊流及结构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精气的内涵、源流及层次结构作了研讨,认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而在中医学中与气的概念有别;中医学的精、气概念与古代哲学所指不同,并各有其生成之源;哲学的气是精气理论的最高层次,其次是中医学的气与自然界的气;一身之气是人体内气的最高层次,其次为元气、宗气等。  相似文献   

8.
对《内经》中的"精"字进行分析归纳,认为精有哲学和医学两个层面的含义。在哲学中精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在中医学中精可分为一身之精、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并探讨了《内经》中的精理论。在结构层次中,哲学的精位于整个精理论的最顶端,具体的人体之精位于第二层级,构成人体之精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位于第三层级,人体各部之精位于第四层级。  相似文献   

9.
精之邪正论     
中医学广义上之“精”是由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很少有人从精的性质上思考一些临床现象。本文试从生殖之精与遗传信息、“精化血”、“精化气”、“精化神”、精的生成方面探讨精有邪正之分。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八卦、气、天人合一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以此为基础的自然观是这种哲学的基石.在上篇文章[1]中,我们探讨了中国古代生态学问题.那么,作为生态学的生态阴阳、五行、八卦、气、天人合一等理论与古代哲学范畴的阴阳、五行、八卦、气、天人合一等存在着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既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化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医学研究急待回答的基本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八卦、气以及天人合一等基本范畴是在生态阴阳、生态五行、生态八卦、生态气以及生态天人合一等古代生态学思想与理论基础上加以哲学汲取与发展而形成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本文拟就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12.
肾之精气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之难点,各版各类教材说法不一,尚有含混不清之嫌。故本文就此试从古代“精气学说”谈起,对其内涵略作剖析,不妥之处敬请同道雅正。 1 精与气的含义 1.1 精气学说中的精与气 精气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以管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精气学说,于是精与气的概念便由此而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即精属气的范畴,且为气中的精华部分,这是精的一个含义。同时,《管子*心术下》又说:“一气能变曰精。”说明气是能够运动变化的精,精与气乃同一种物质,这是精的另一含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精即气,气即精,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如《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王充在《论衡*言毒》中也指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既然世界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作为世界万物之一的人,无疑也是由气构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充在《论衡*论死》中也云:“气之生人,尤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而《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此处之“精气”与“烦气”相对,精气无疑是指气之精华部分,与精的第一个含义相同,这也正是人从本质上有别于其它物类之处,成为万物之精灵。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精气”一词,除此含义外,还指“气”和“精”,有《易传*系辞上》为证:“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总之,精气学说中的精即精气,含义有二,一是指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二是专指气之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 ,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 ,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 ;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 ,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 ;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 ,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 ,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 ;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 ;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 ,是生命的特征 ;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 ,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阴阳平衡态等价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最佳自稳态。  相似文献   

15.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性"三性"说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受相应历史时期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早中医药理论在认识上,很大程度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将寒热温凉四季气候的变化与药物的作用及所含精微物质相联系,而形成“四气”学说。并且受“一分为二”的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以阴阳为举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是生命的特征;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暗物质"激发理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不可任意分割、生生不息的“过程流”,而调控这个“过程流”的就是在人体这个“黑箱”中存在着的、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用现代科学完全“破译”的巨大的“信息流”——元气(即由肾气激发的机体内在综合潜能);元气这种“暗物质”的激发作用,促进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随着“元气”之盛衰的调控,人体亦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19.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传染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是六气所化六淫所致,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按照中医学的“六淫致病论”,“六淫”乃“六气”所化,“六气至而为至,未至而至,至而太过”和“至而反”则为“六淫”,“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在中医学看来,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