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周德丽教授应用气血阴阳辨证理论阐述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发病机制为因虚致实,气虚、阴虚为本,发热为标,遵"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为原则,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补气、补血、补阴、助阳以调理阴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祛邪,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且阴阳调理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主要是肝炎、肝硬化的延续和进展,其病机为久邪伤正,虚损生积。辨治肝癌应扶正为主,祛邪适度,强调扶正应贯穿肝癌论治的始终。扶正主要包括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两个方面,祛邪则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主。此外,临证时还需注意身心同治,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策略。认为原发性肝癌应以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为基本原则,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早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中期以祛邪为重、扶正为辅,晚期以扶正为先、祛邪并重,末期辅以外治减缓病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张超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临证经验。张超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致病外因在于湿热疫毒,而内因在于正气不足,湿、热、瘀、毒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治疗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兼顾祛邪,提出治肝莫忘实脾,调肝必兼利胆,清热解毒,祛邪先行,滋水涵木共进,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张振宇主任医师以"菌、毒、炎、脏并治"理论为指导,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病理因素为"热、毒、瘀、湿、虚",主要病机为邪实正虚,采用祛邪与扶正并举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辨治经验。祛邪以清热解毒祛热毒,活血散瘀祛瘀毒,祛湿解毒祛湿毒,通下以除腑毒;扶正以益气养阴和血,促进人体自我调控而达到平衡,以恢复机体自稳态。  相似文献   

6.
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癌瘤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分别从"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癌大法、"辨证结合辨病"的治癌原则以及"阴阳平衡"的总纲等方面,详细阐述刘嘉湘教授"正虚致瘤,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檀志娟  吴峥嵘  韦茂英 《中医药导报》2019,25(23):128-129,134
探讨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并总结运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本病的相关经验。带状疱疹的中医病机为正不胜邪,阴寒病邪相胜,侵袭人体,寒凝血瘀则痛,蕴生湿热则患皮疹。治疗宜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法祛邪,以健脾益气之品扶正,以苦寒之品清热渗湿治疗兼症,再结合临证辨治,随证加减。以吴茱萸汤加旋覆花、青蒿、鸡血藤、当归等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辨证论治、辨病用药、随症加减三方面分析,总结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结果:肺癌的关键是扶正和祛邪。扶正常用补益脾肾、养阴润肺,祛邪常用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辨病论治多选用抗肺癌经验用药、实验筛选用药;随症加减主要针对咳嗽、喘促、胸痛、咯血、骨痛等症用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宋明志教授从健脾益肾、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调和冲任,祛痰化瘀、扫除病邪等三方面着手治疗妇科肿瘤,临证时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扶正药结合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祛邪药治疗本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明志教授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家熊 《江苏中医》1999,20(7):10-11
宋明志教授从健脾益肾、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调和冲任,祛痰化瘀、扫除病邪等三方面着手治疗妇科肿瘤,临证时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扶正药结合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祛邪药治疗本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例举应用温阳利水法辨治胸腺瘤大量心包积液合并胸水验案1则。认为心包积液为痰毒水湿内侵、正气虚弱等因导致,故治疗扶正以健脾温阳为主,祛邪则以泻下利水、行气化瘀为主,扶正与祛邪相互配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胡天成教授辨病辨证论治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经验。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咳喘、血证、虚损等病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病因多系湿热内蕴;核心病机是湿热熏灼,肺络受损,痰瘀互结;病性以肺脾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急性肺出血期与慢性反复发作期多实,实证多系湿热痰瘀为患;肺出血静止期、慢性迁延后遗期多虚,虚证多因气血亏虚使然。本病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的方法,临证应分清标本缓急,总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祛邪扶正,补不宜早;以清为主,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6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报告以中医“辩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为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卵巢癌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系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一种消耗性疾病。扶正固本是治疗的根本大法。临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术前扶正为主,兼以软坚消症以祛邪;术后放、化疗期间予健脾和胃,扶助正气,以减轻毒副反应,放、化疗间歇期治以扶正清热解毒,软坚消症,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张俊富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富教授善于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认为肝炎的病因为湿热疫毒深伏血分,病机为正虚邪留,病位在肝,累及脾胃、气血、阴阳。治疗原则当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调补肝脾肾、气血阴阳为主,祛邪以处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先。并举临证医案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祛邪以扶正”理论提出以祛邪为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观点,分析总结正气对维护肾脏正常功能的重要意义,提出慢性肾衰竭虚象表现之下实邪留存,认为邪气为致病的核心原因,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祛邪达到扶助、恢复正气的目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病位主要涉及肌肤、脾、胃、肾,而且以肾为病变核心。疾病性质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主要以各类病邪及其病理产物为主,包括水湿、湿热、血瘀以及毒邪等,辨证治疗时需细辨病邪种类,依据病邪种类、性质特点不同施以不同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注重广义“汗、吐、下”三法精髓,临证时灵活运用:汗法重在开玄府、逐邪气,吐法重在吐之令其调达,下法重在通下而推陈致新;注意祛邪后谨慎缓补,以达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目的。本文主要基于对张从正攻邪理论的重新思考,以祛邪以扶正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奚九一教授辨治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萍  杨云坷 《新中医》2002,34(9):14-16
奚九一教授辨治周围血管病,立论于“因邪致瘀”的发病观点,推崇分病辨邪、分期辨证,治以祛邪为先,不忘活血生新、扶正善后,同时倡导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20.
林波  代喜平  梁冰  李达 《中医药导报》2019,25(24):15-17
总结梁冰以固本澄源法辨治微量残留白血病经验。梁冰认为微量残留白血病之病机为正虚未复,余毒未清,治当扶正与祛邪并重,临床上构思了固本澄源思路,并以自拟参芪杀白汤为主方辨治本病,以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残留、防止白血病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白血病的维持治疗阶段应用固本澄源法,病证结合,灵活用药,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