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胰岛素抗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服用同剂量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降血压,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对照组不服氧化镁。观察3个月。实验前1d及实验结束之次日分别测血压、抽空腹血查血清葡萄糖(SG)、血浆胰岛素(INS)、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实验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TG及TC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SI及HDL升高,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G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②对照组实验后SBP,DBP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NS,SG,TG,TC,HDL及ISI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实验后SBP及DBP降低明显(P<0.05);INS,TG,及TC降低(P<0.01,0.05);ISI及HDL升高(P<0.01);结论 氧化镁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清T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②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 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服氧镁粉。治疗90d, 观察血压、血清葡萄糖(SG)、胰岛素(INS)及C肽(CP)变化,并詈算CP/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村(SBP)、舒张压(DBP)、INS及CP降低,ISI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11~3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观察高糖摄入对正常 Sprague Daw ley( S D)大鼠糖及胰岛素代谢、脂质代谢和纤溶活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雄性 S D 大鼠16 只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于饮水中添加蔗糖(120g/ L)喂养42d,对照组给以正常饮水,每7d 定时测量体质量( B W)1 次,实验最后1d 取血测空腹血糖( F B G),空腹血清胰岛素( I N S),甘油三酯( T G),总胆固醇( T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水平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 A I1)活性等指标。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F B G,血清 T G 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均升高(t= 2.36~4.73, P< 0.05,0.01);血清 T C及 H D L C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 1.37,0.84, P> 0.05);两组血清 I N S水平虽然差异无显著性(t= 0.77, P>0.05),但是经协方差分析纠正体质量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F= 5.74, P< 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血清 T G水平及血浆 P A I1 活性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血清 I N S水平与 B W 及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观察高糖摄入对正常Sprague-Dawley(SD)大鼠血压、糖及胰岛素代谢的影响。②方法将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饮水中添加蔗糖(120g/L)喂养42d,对照组给以正常饮水,每7d 定时测量体质量(BW)、收缩压(SBP)及心率(HR),实验最后1d 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INS)等。③结果 自第8 天起,实验组SBP及HR即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t= 2.18~5.60,P均< 0.05,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BG水平升高(t= 2.75,P< 0.05);两组空腹血清INS水平虽然无显著性差别(t= 0.77,P>0.05),但是经协方差分析纠正体质量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F= 7.33,P< 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INS水平与BW 及SBP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中INS水平亦与BW 呈高度正相关(r= 0.756~0.915,P均< 0.05,0.01)。④结论 高糖摄入可显著升高正常SD大鼠的血压及FBG,而胰岛素代谢紊乱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17例高血压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4 周,治疗前后观察血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32 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赖诺普利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 P< 0.05)。并且显著降低FBG、FINS、TG、GMP-140,升高ISI(P<0.05)。CH、HDL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IR、血脂代谢异常,血小板粘附力增强。赖诺普利在有效降压同时,可以纠正基础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与心钠素(ANP)、内皮素(ET)、胰岛素(INS)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和56例正常对照组者的血浆CGRP、ANP、ET、INS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GRP水平降低(P=0.067),男性高血压降低更为明显(P<0.05)。A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CGRP与ET之间呈正相关(P=0.0058),CGRP与ANP、IN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SBP与ANP之间呈正相关(P=0.0329)。结论:高血压患者CGRP水平降低,其作用比ET水平变化更为明显。ANP水平与高血压程度有关,呈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冠心病(CHD)与高胰岛素血症(HIS)的关系,本文分析了34例冠心病和15例正常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后血清胰岛素(IS)以及血清胰岛素/血糖比值(IS/SG),结果发现CHD组服糖后1h、2h,I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时IS无明显增高(P>0.05);CHD组HI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SG却无明显增高(P>0.05)。提示:有HIS的CHD患者并不一定有胰岛素抵抗(IR),HIS可以是CHD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不通过血糖、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发病。  相似文献   

8.
贾兆通 《河北医学》1998,4(5):12-15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发冠心病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精氨酸兴奋实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5例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in钟时的胰岛素(INS)、C肽(C—P)水平的变化,并与50例同期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空腹INS及C—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t=2.131~4.971,P<0.001,0.05);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的及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in时达峰值,NIDDM伴发冠心病组2min、4min、6min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t=2.147~9.773,P<0.001,0.01,0.05);合并冠心病的NIDDM伴肥胖组空腹INS、C—P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2.485~4.996,P<0.001,0.01,0.05)。结论:伴发冠心病的NIDDM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同时伴有肥胖者更明显,左旋精氨酸刺激后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增加;IR及胰岛细胞分泌亢进与NIDDM病人冠心病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sentialhypertension,EH)病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SR)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EH病人59例,正常对照46例。测定血浆PAI1、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腹围/臀围比(WHR)等指标。结果:EH病人ISI(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4±0.5vs-39±0.8,P<0.01)。血浆PAI1较对照组升高[(29±8)mg·L-1vs(24±5)mg·L-1,P<0.01]。在高血压组中单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WHR(r=0.369,P<0.01)、GLU(r=0.563,P<0.001)正相关,与ISI(r=-0.301,P<0.05),HDLC(r=-0.417,P<0.01)、tPA(r=-0.499,P<0.001)负相关。以BMI、WHR、ISI、HDLC、LDL  相似文献   

10.
应用24小时非创伤性动态血压仪(ABPM)对102例老年受试者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同正常血压组昼夜节律基本相似,前二者收缩压(SBP)昼夜节律无显著变化,ISH组舒张压(DBP)昼夜节律显著减弱(P<0.001),而24小时平均SBP高于原发性高血压和正常组(P<0.001),24小时平均DBP前二者相差不显著(P>0.05),而与正常比较差异很显著(P<0.01)。提示治疗中应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恰当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超重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重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6例高血压超重、2 6例高血压非超重者及 2 2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糖 (SG)、胰岛素 (INS)、C肽 (CP)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并将 ISI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体重指数 (BMI)、年龄等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超重者 INS、C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ISI明显减低 (P<0 .0 5 ) ;高血压非超重组虽有类似的改变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ISI仅与 BMI显著相关。结论 :超重对 IR有一定的影响 ,可促进和加重高血压患者的 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血糖、血压、体质量的影响。②方法将30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NIDDM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分组前的治疗,治疗组加用胰岛素,治疗0.5年,观察两组病人血压、血糖及体质量的变化。③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增高,血糖降低,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1~3.91,P<0.05,0.01);对照组相应指标无显著变化(t=1.77~1.87,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07~5.56,P<0.01)。④结论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治疗失效的NIDDM病人有降低血糖,升高血压,增加体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胰岛素抵抗 (IR)及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②方法6 9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1例 )和葛根素治疗组 (38例 ,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 ) ,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 (FINS)、纤溶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A组FINS浓度增高 ,ISI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降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升高 (t=2 .139~ 3.2 0 7,P <0 .0 5 ,0 .0 1)。葛根素组治疗后 ,FINS浓度降低 ,ISI增高 ,tPA活性增高 ,PAI 1活性下降 (t=2 .116~ 3.6 36 ,P <0 .0 5 ,0 .0 1)。UA组治疗前及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 ,ISI与PAI 1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r =0 .35 1,- 0 .332 ,0 .4 2 7,- 0 .4 5 2 ,P <0 .0 1)。④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UA病人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发高血压血液透析病人的血压及其尿蛋白、血尿酸和左心室功能影响。②方法 将 88例病人随机分为 3组 ,研究组采用氯沙坦 +硝苯地平 ,对照 1组采用苯钠普利 +硝苯地平 ,对照 2组采用哌唑嗪 +硝苯地平 ,共治疗 84d .定期检测动脉血压、尿蛋白、血尿酸以及左室舒张期内径。③结果  3组降压作用相当 (F =0 .2 5 1,P均 >0 .0 5 ) ,研究组和对照 1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t =2 .75 9,2 .80 7,P均 <0 .0 1) ,研究组与对照 2组比较治疗后尿蛋白下降明显 (F =6 .5 45 ,q =2 .983,P <0 .0 1)。研究组和对照 1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 (t=2 .36 4,2 .2 97,P均 <0 .0 5 ) ,研究组较对照 2组变化明显 (F =3.889,q =2 .5 74,P <0 .0 5 )。研究组用药后血尿酸降低明显 (t=2 .5 71,P <0 .0 5 ) ,与对照 1组和对照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4.12 3,q=2 .485 ,2 .5 6 1,P均 <0 .0 5 )。未发现肝功能恶化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④结论氯沙坦降压效果好 ,副作用少 ,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30例正常健康者和 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测血糖 (GLU)、胰岛素 (INS)、C肽 (CP)等。原发性高血压组用氯沙坦治疗 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 (FG)、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SG2 、INS2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但胰岛素敏感性 (ISI)低于正常组 (P <0 .0 5 )。氯沙坦治疗 8周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C肽曲线下面积 ([AUC]CP)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ISI明显增高 (P <0 .0 5 ) ,CP/INS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IR ,提高其IS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压宁定对高血压病人血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甲状旁腺升压因子(PHF)的影响。②方法对35例高血压病人口服压宁定治疗56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血浆PHF,CGRP含量,并与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③结果压宁安治疗前,高血压病人血浆PHF较对照组高(t=2.082,P<0.05),CGRP低于对照组(t=2.830,P<0.01)。压宁定治疗后,病人血浆PHF明显降低(t=2.976,P<0.05);CGRP明显升高(t=2.128,P<0.01);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t=2.816,2.085,P均<0.01),降压总有效率为94.3%.④结论压宁定降压效果肯定,对PHF和CGRP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病人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血浆脂质含量的关系。②方法 测定ATCI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及血浆脂质成分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对ATCI病人ISI与血浆脂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TCI病人FINS显著升高 (t=7.2 9,P <0 .0 0 1) ,ISI显著降低 (t=6 .2 0 ,P <0 .0 0 1)。ATCI病人IS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1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2、0 .34,P <0 .0 1、0 .0 5 ) ;而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9、- 0 .2 8,P <0 .0 1、0 .0 5 )。④结论 ATCI病人存在IR ,且IR与多数血浆脂质成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镁对蔗糖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给Sprague Dawley(SD)大鼠高蔗糖摄入并补充镁剂后观察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 ,对照 氧化镁治疗组 (CT) ,蔗糖组 (S) ,蔗糖 氧化镁治疗组 (ST) ,每周测收缩压 (SBP)及体重 (BW ) 1次 ,实验历时 6 .5周。实验结束当天禁食 5h ,摘眼球采血。测定血清葡萄糖 (Glu)、胰岛素 (INS)及C肽 (CP)浓度。结果 S组与C组比较 ,INS ,CP增高 (P <0 .0 5 ,P <0 .0 1) ,并伴随代谢改变 ,S组血压亦升高 (S ,3~ 6周均值与C ,3~ 6周均值比较 ,P <0 .0 1) ;ST组与S组比较 ,氧化镁可防止ST组SBP ,INS ,CP的升高 (P <0 .0 1,P <0 .0 5 ) ;各实验组血糖及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糖摄入诱导SD大鼠产生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 ,氧化镁能防止蔗糖诱导的SD大鼠血压、血胰岛素的增高 ,提示镁对胰岛素拮抗 (IR)状态的糖代谢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