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客观评价牵引推拿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CT成像变化、唾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对采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的 5 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 ,于治疗 6周后评定疗效 ,同时测量比较突出物CT成像的大小变化并采用荧光法技术分析治疗前后唾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 ,临床痊愈 36例 ,好转 17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达 94.7%。治疗后突出椎间盘的CT成像均有缩小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形态变化较明显 (P <0 .0 5~ 0 .0 1) ,有显著性意义 ;5 HT的含量治疗后明显下降 ,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5 HIAA、NE和DA的含量治疗后下降 ,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表明牵引推拿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突出椎间盘与周围神经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并与唾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 5 HT、N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间盘还纳治疗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椎间盘还纳治疗机及胸部、骨盆牵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标(VAS)法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疼痛和症状积分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值均有减少,治疗组治疗后积分值的减少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还纳治疗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在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共3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每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疗程后行CT影像学复查并行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法及突出物缩小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VAS评分均降低,并使突出物缩小,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93.33%,治疗组95.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组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能更好缓解疼痛和促进突出物回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针灸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结合牵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本病 ,并设推拿牵引治疗作对照组 ,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 ,治疗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 32例 ,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31例 ,总有效率 90 .3%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针灸推拿结合牵引 (治疗组 )疗效优于推拿牵引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5.
采用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总有效率为97%。提示此方法能改善局部炎症吸收,水肿消除,并通过机械力使突出物还纳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B超动态观察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突出物大小,探讨突出物大小的改变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组31例、针灸对照组29例,用B超对两组治疗前后突出物大小改变情况作动态观察。结果 与结论B超动态观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突出物大小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突出物消失或明显缩小,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探寻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 1 5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针刺、牵引、推拿治疗 (治疗组 )和单纯推拿治疗 (对照组 ) ,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 80例治愈 65例 ,对照组 70例治疗治愈 36例 ,两组痊愈率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 ,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说明单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能缓解临床症状。结论 :针刺、牵引、推拿三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本病 ,疗效确切 ,治愈率高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前德 《陕西中医》2000,21(1):27-27
采用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总有效率为97%。提示此方法能改善局部炎症吸收,水肿消除,并通过机械力使突出物还纳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电针、牵引配合药物(四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联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采用牵引疗法),每组320例。治疗组以推拿、电针、牵引配合药物;对照组以单纯采用牵引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0例,好转5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4%)。(P0.01)。结论四联疗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推拿配合角度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7例,给予角度牵引与推拿综合治疗;推拿组74例,给予推拿治疗;牵引组75例,给予角度牵引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l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推拿组与牵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87.8%和77.3%,治疗组与推拿组及牵引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推拿组与牵引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综合治疗组与推拿组及牵引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牵引治疗。结论:推拿配合角度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群兴  张盛强  朱干  陈东军 《中医正骨》2006,18(5):13-14,16
为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与腰椎生理曲度的关系。采用Seze方法测量大推拿手法复位及常规手法加腰牵方法治疗前后患者腰椎生理曲度(腰椎弓顶距离)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腰椎生理曲度及疗效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呈负相关,而腰椎生理曲度改变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理.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JOA评分与测定血清中SOD活性.结果治疗后JOA评分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SOD活性无关.认为本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是通过提高SOD活性而改善临床症状的.  相似文献   

13.
根痛Ⅰ号浓缩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观察根痛Ⅰ号浓缩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服根痛Ⅰ号浓缩丸;对照组39例,给服腰痛宁胶囊.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和CT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9.5%,Ridit分析,U=0.7709,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CT随访共18例(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2例)发现,治疗后椎间盘突出物较治疗前都有所减小,(P<0.01).表明以活血利水、化瘀止痛为治则的根痛Ⅰ号浓缩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并有促进突出椎间盘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康复腰围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拓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新领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多功能康复腰围,为观察其临床效果,将3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9例为观察组,于牵引后应用此腰围;另196例为对照组,除不应用多功能康复腰围外,其它治疗手段相同,结果表明,多功能康复腰转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后的病人,能消除其平卧时的腰部空虚感,缓解腰肌痉挛,减轻腰痛,支撑和保护腰部,改善腰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及 H反射的电生理变化 ,对 31例患者行手法前后的电生理检查 ,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MCV、SCV)及 H反射值 ,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MCV、SCV及 H反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认为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康复作用 ,推断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为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软组织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及粘连 ,使椎间盘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6.
大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及相关肌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大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厦相关肌群电位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93例患者进行大推拿手法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检测相关肌群的电生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9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腰部活动功能改变有显著差异(t=-5.021,P〈0.01),相关肌群电生理改变(t=2.253,P〈0.05)差异明显。进一步证明大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覆相关肌群的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也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与其相关肌群的电位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和客观评价补阳还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后神经障碍的作用。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和西药治疗4个疗程,并用肌电图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关肌肉的异常电位减少,波幅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补阳还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障碍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分析了患者治疗前后血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临床观察结果: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8%。血中单胺类物质含量分析结果:5-NT、NE和5-HIAA的含量治疗后下降(P<0.05),表明推拿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鲍杰  韦坚  韦贵康 《中医正骨》2002,14(11):7-8
采用中药 (烫疗药 )热熨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例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治疗后4周其全血比粘度 (高、中、低切 )、红细胞压积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提示中药热熨能显著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 ,并且有较强的镇痛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拉压治疗后功能锻炼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雪  苑庆龄 《中医正骨》1998,10(3):15-16
为探讨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过程中的价值,选择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拉压治疗后,观察组70例进行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理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高(P<0.05)、疗程短(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痊愈者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功能锻炼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作用肯定。分析了腰椎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因素间的关系,认为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预防复发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