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38岁。因右胸闷痛、气急10天就诊。体检:右背部呼吸音减低,叩诊为浊音。X线检查:胸片示右中后纵隔中下部巨大球形肿块,约儿头大小,密度中等且均匀,边缘较光整,内无钙化、骨化影。X线诊断:右中后纵隔良性肿瘤。CT检查见右中后纵隔支气管分叉平面以下巨大肿块,大小为  相似文献   

2.
纵隔型肺癌罕见 ,现报告 1例。患者男性 ,71岁。 1998年 10月 8日因胸痛、气急、刺激性咳嗽、痰血入院。患者曾于 1997年 5月声音嘶哑就诊 ,经喉镜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及CT示两上肺陈旧性结核。右上纵隔略增宽 ,结构不清。纤维支气管镜未见新生物。痰癌细胞检查找到少量异形细胞。入院查体 :右上肢浮肿 ,右上眼睑下垂及右侧瞳孔缩小。右锁骨上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 1枚 ,质硬。影像学检查 :X线额面体层片示右上纵隔肿瘤 ,较 1年半以前明显增大 (图 1) ,右膈升高。MRI颈、胸部扫描示颈段气管及甲状腺无异常 ,右上肺及右上纵隔肿块 ,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3岁,56 kg.因"胸闷胸痛20 d余,加重伴咳嗽2周"入院.诊断为右侧纵隔内巨大肿瘤,拟在插管全麻下行开胸肿瘤切除术.术前检查:患者强迫体位;气管受压向左移位,右前胸略隆起伴静脉轻度曲张,双颈外静脉充盈明显,右中下肺呼吸音消失.X线片及CT示:纵隔、心脏明显左移,心包积液约110 mL,右肺压缩95%,右侧胸腔积液,膈肌下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5 5岁。因右胸前区隐痛不适伴干咳 4个月 ,加重 10天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好。两侧胸廓对称 ,心界无扩大 ,心律规整无杂音。肝脾未触及。B超检查从右锁骨上窝及锁骨下 ,胸骨旁 2~ 3肋间探查 :于前上纵隔处探及 5 .5cm× 4.9cm的囊性肿物 (图 1)。右锁骨下动静脉从囊肿前方绕行 ,与该肿物关系密切。但多普勒未记录到动静脉瘘的湍流频谱。B超诊断 :右前上纵隔囊肿手术所见 :前上纵隔右侧 ,右胸锁骨关节后方上腔静脉上端右侧有 6cm× 5cm的囊性肿物。内容为淡黄色液体 ,周围轻度粘连。病理诊断 :前纵隔淋巴管囊肿。讨论 :…  相似文献   

5.
MSCT诊断左上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55岁.胸部外伤后于外院接受X线平片检查发现左肺门影增大,右上纵隔增宽,疑有左肺门占位.在我院接受MSCT检查,CT平扫: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粗,右上腔静脉增粗,主动脉弓旁见一结节影.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8岁,因咳喘1周,伴胸闷、气促来院检查.胸片:右肺叶形态明显较小,肺野透亮度相对减低,肺纹理稀疏伴紊乱,右肺门显示不清,心脏和纵隔影明显向右偏移,前者外形失常,右膈面位置升高;左肺未见明显异常,横膈正常.  相似文献   

7.
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滑脱刺入肺及纵隔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克氏针内固定锁骨骨折术后滑脱刺入肺及纵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报告1例锁骨骨折术后克氏针滑脱刺入肺及纵隔病例.结果:本例因车祸致右锁骨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5个月出现胸闷、背痛,胸部X线片与CT均提示克氏针刺入右肺及纵隔.急诊行探查术,术中见克氏针自锁骨后刺入右胸腔,穿过肺尖及纵隔胸膜,到达主动脉弓上缘和气管后.结论:骨折术后克氏针滑脱可游入胸腔并刺伤纵隔,如若发现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前纵隔巨大胸腺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2 8岁。体检发现右胸腔内肿物入院。无发热、呼吸困难、肌无力、贫血等症状。查体 :右下肺叩实 ,语音震颤减弱 ,呼吸音消失。CT示 :右侧胸部下方大片密度增高影 ,右膈肌影及右心膈角消失 ,右上纵隔增宽 ,右下胸腔巨大占位。考虑右胸内脂肪瘤。术中见右前上纵隔巨大黄色肿物 ,一端位于胸腺 ,大部分游离于前纵隔 ,上自奇静脉上端4cm起 ,下至膈肌 ,将右肺中、下叶挤向后上。肿物上极窄小 ,下极宽厚呈水滴状 ,纵隔面呈分叶状。病理检查 巨检 :肿物 40cm× 2 5cm× 13cm ,重 36 0 0g ,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菲薄 ,部分呈分…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0岁。1年前发现右颈前一花生米大小肿块、质软、无特殊不适。1年来自觉肿块无明显增大。查体:右颈前下部扪及一3 cm×3 cm结节,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随吞咽移动。CT扫查报告:右侧甲状腺下极至前纵隔区占位病变。临床初诊:右上纵隔占位病变(甲状腺痛?胸腺瘤?)。 彩超检查:甲状腺不对称,左叶、峡部和右叶上部腺体组织回声正常;右叶下极可见1边界清楚、包  相似文献   

10.
小儿纵隔支气管囊肿误诊为纵隔肿瘤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7个月幼儿,因干咳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膨胀不良,左肺代偿性肺气肿;胸部CT扫描示后纵隔占位性病变,左肺阻塞性肺气肿,右肺膨胀不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纵隔支气管囊肿.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较为少见,发生于小儿的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更为少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最后确诊依据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7岁,因突发气急,呼吸困难而来诊.入院检查.B超检查:取坐位、卧位多样姿式,采用SDL-310型超声诊断仪,于左侧各肋间上下、左右、前后作纵横多方向扫查,胸腔内见一巨大的实性回声团块,跨越右胸,并将纵隔心脏推挤向右  相似文献   

12.
右位主动脉弓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右位主动脉弓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血管特征.方法对2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26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中12例为孤立右位主动脉弓,2例为双主动脉弓,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永存动脉干.26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超声心动图均在上纵隔三血管气管观作出诊断.其中21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位动脉导管,形成围绕气管食管的“U”字形血管环;2例双主动脉弓形成围绕气管食管的“O”字形血管环;3例无上述典型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26例中12例活产儿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X线检查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2例双主动脉弓经外院胎儿磁共振检查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10例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均引产(6例尸体解剖检查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4例未行尸体解剖检查);2例失访.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上纵隔三血管气管观可作为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主要切面观;右位主动脉弓可孤立存在或同时合并其他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8岁,主因右侧胸部间断不适6个月,右颈部发现肿物1个月,于2011年10月23日到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咳嗽、发热、盗汗。既往体健。查体于右颈部触及核桃大小肿物,质中等,无明显压痛,基本无活动。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改变。胸部X线平片检查:右上纵隔影增宽、外缘呈波浪状,双肺门影有所增大,右肺中下野见索条影,左肺野、心影及左纵隔未见显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0岁,胸闷5年余,近期咳嗽、胸痛及低烧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4×109/L。胸部平片示:右中上肺野呈均匀密度增高与纵隔相连,心影向左移位,右肺受压上叶不张。X线检查诊断:右纵隔皮样囊肿(图1)。超声检查:患者平卧,轻度右前斜位(图2),探头自右侧腋前线4~6肋间扫查,右胸腔内探及13cm×12cm×12cm液性无回声区,包膜光滑,与含气的肺组织界限清楚。无回声区内有点状漂浮物(图3)。征得患者同意后行液性占位性病变抽吸病理检查。常规定位、消毒、局麻(图4),使用16G穿刺针抽出棕黄色混浊液体300ml(图5)。病理检查结果:囊液内有多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3岁,2005年因"胸闷伴吞咽困难6个月"入院,胸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专科检查:气管位置偏右,左肺呼吸活动度减低,左上肺叩诊实音,呼吸音减低明显.胸部CT:纵隔内见巨大混杂肿块影,边缘不规则,境界尚清,密度不均,可见脂肪、钙化、软组织等多种密度成分,气管受压右偏,病灶大部分位于左侧纵隔并突向左侧胸腔(图1).  相似文献   

16.
异位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位于后上纵隔少见。现有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4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有时痰中带血丝,发现胸内肿块20余天。查体:桶状胸,双下肺呼吸音稍粗,偶闻及少量湿罗音,气管右偏,甲状腺Ⅰ度肿大,胸骨上窝可扪及1cm×2cm大小包块,质较硬,可活动,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X线诊断:上纵隔肿瘤。CT检查提示后上纵隔占位性病变。ECT检查:甲状腺增大(增大左侧叶位于胸骨切迹上方),功能正常,胸部未见异常浓聚灶。血常规:红细胞3.97×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7岁.胸透示纵隔内肿瘤可能性大.CT所见:右中上纵隔见约5 cm×6 cm×8 cm肿块,外缘规则较光整,内缘伸入中纵隔气管.血管间隙.平扫密度欠均,实质部CT值约为41.8 Hu,其内有点状分布的致密钙化影,另见肿块前内侧有小结节影(图1,2).增强扫描见肿块呈中等程度强化,CT值约101.4 Hu(图3,4),其内未见明显液化坏死低密度,两肺无殊.诊断:右中上纵隔占位,考虑可能为:①胸腺瘤;②畸胎瘤;③巨淋巴结增生症.手术病理诊断:胸腺瘤(淋巴细胞型).  相似文献   

18.
心包囊肿1例     
患者女 ,17岁。查体时发现右心缘处一块影 ,平时无症状 ;查体 :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 :胸片胸透发现右心膈角处有一约 6 .0cm×5 .0cm大小之卵圆形阴影 ,密度中等、均匀 ,边缘光滑。侧位肿块居前心膈角区 ,透视下其形态随深呼吸运动而改变 ,可见传导性搏动 ,多轴位观察肿物与心脏影不能分开。随访 3年肿物大小无明显改变。X线诊断 :心包囊肿可能性大。CT检查 :纵隔窗见右心缘旁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影 ,内显示欠均匀 ,边缘清晰(如图 )。CT值 - 10~ - 12Hu。CT诊断 :右侧心包囊肿。超声检查 :右心房水平心包右前…  相似文献   

19.
王瑛  周翔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2,17(4):564-564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低 ,影像学表现极易与其它纵隔肿瘤混淆。今遇 1例 ,特报道如下 :患者 ,女性 ,46岁。因肩背部疼痛及右上肢束带感 1 5天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 :胸部平片见左上纵隔软组织块影 ,边缘光滑。CT扫描见左上后纵隔脊柱旁直径为 4× 4cm2 类圆形软组织块影 ,呈浅分叶 ,边缘清楚。平扫时肿块密度均匀 ,CT值35HU ;增强扫描见肿块强化较均匀 ,CT值72 6HU ,其内见少许片状低密度影。诊断 :左后上纵隔良性肿瘤 ,以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发现 :左后上纵隔 4× 5× 3cm3大小类圆形肿块 ,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甲状腺肿物的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颈前肿物6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甲状腺肿物.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右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摘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异位胸腺瘤.行胸部CT检查:纵隔内未见占位.随访5年,颈部及胸部无肿物复发,且未出现胸腺瘤症状.结论 临床上遇及颈前区肿物患者时,要想到异位胸腺(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可能,术中应行冷冻病理检查确定肿物性质进而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