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伴左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至10月,我们在Nikaidoh手术基础上,用改良术式治疗2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病儿,以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重建后右室流出道非生长性的难题,手术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室缺合并肺动脉闭锁的手术治疗吴清玉吴洪斌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闭锁比较少见,可合并其它心脏畸形,病情复杂,手术常需用右室至肺动脉外通道矫治,危险性较大。我们于1991年3月至1995年2月连续为8例病儿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作者自1989年5月~1995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资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6 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32例。年龄 11个月~ 12岁 ,平均 (4 8± 1 2 )岁。体重 9~ 32kg ,平均(15 3± 4 4)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2 8例 ,房间隔缺损 (ASD) 2 4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 (VSD RVOTS) 4例 ,法洛四联症 (TOF) 4例。病儿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三位像及心电图明确诊断。手术应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 ,取下 1 2~ 2 3胸部正中切口 ,依据病儿体重及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继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临床经验,探究其潜在发生机制。方法 纳入2008—2019年在阜外医院行单纯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前无左室流出道梗阻,但术后出现SSS并于阜外医院进行二次手术的0~18岁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SSS的形态学特征、再次干预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纳入6例患者,其中女2例、男4例。首次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中位年龄9个月(1个月~3岁)。首次手术后2.9年(1~137个月)患者被诊断为SSS,2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行二次手术,其余4例等待1.2年(6~45个月)后行瓣下狭窄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外科术后SSS为隔膜型,新生隔膜位于左室流出道并呈环形,小部分沿室间隔补片生长。SSS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1(7.3~8.9)年,所有患儿均未复发左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无论是单纯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还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术后长期随访复查、及时干预,都是阻止主动脉瓣反流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进展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并存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附57例报告)姚松朝王田贵贾群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亦较常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4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070例,其中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SPVSD)193例,占18%(不包括法洛四联症的SPVSD)。由于SPVSD部位特殊,且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因此,此型VSD与常见的膜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外科治疗有所不同。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93例中,男112例,女81例。年龄2~35岁,平均9.4±5.5岁。体重10~59kg,平均25.2±12.1k…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合并隔瓣膨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合并隔瓣膨出的手术治疗毛志福,高尚志,林道明,涂仲凡,姚震1985年9月~1993年4月我们采用隔瓣切开或圆锥乳头肌切断的方法,对3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隔瓣囊袋状膨出(pouch病人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1例占同期...  相似文献   

9.
1987年1月至1995年6月施行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43例。全组病人均有右室流出道狭窄,34例伴肺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瓣、瓣环和肺动脉多处狭窄。室间隔缺损用涤纶片修补,先在缺损后下缘置3针褥式缝线,其余边缘用4—0Prolene带针线连续缝合。为避免术后右室流出道狭窄,宜选用涤伦片和自体心包组成的复合片加宽右室切口,本组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6%。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可获与儿童病例相同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9年11例于我院行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初次和再次手术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15.0(7.6,22.0)岁。结果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3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8例。狭窄原因包括3例瓣下隔膜,4例狭窄纤维环并瓣下隔膜,3例肥厚肌束,1例瓣架结构变形。初次手术患者5例,再次手术患者5例,第3次手术患者1例。无住院死亡病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显著降低[449.0(393.0,507.5)cm/s vs.212.0(183.0,253.5)cm/s,P<0.05]。结论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但需长期随访关注再狭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右腋下微创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31例,房间隔缺损并发摩间隔缺损3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过渡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其中10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 ...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 2 7例 ,早期死亡 1例。现将我们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要点、术前诊断和术后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2 3例 ,女 4例 ;年龄 16~ 5 4岁。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13例 ,其中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4例、伴AI及乏氏窦瘤破裂 3例、伴右室流出道狭窄及乏氏窦穿孔 1例、伴AI、主动脉瓣下狭窄 (SVAS)及二尖瓣关闭不全(MI) 1例、伴肺动脉瓣二瓣畸形狭窄 (PS) 1例 ;主动脉瓣二瓣畸形伴AI8例 ,其中伴MI 1例、伴SVAS 1例…  相似文献   

13.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单纯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00例张道全石云金柏黄兴敏我科分别于1981年12月~1984年3月,1987年3月~1996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0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45...  相似文献   

15.
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自1989年5月至1996年5月,我们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57例,死亡11例,死亡率3.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者30例,死亡6例,死亡率20%。可见影响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合并重度PH。通过对VSD合并...  相似文献   

16.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319例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共完成经右外侧第4或第3肋间进胸,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319例。患儿年龄3.44±1.59岁(5个月~8岁),体重13.66±3.98(6~26)kg。修补房间隔缺损87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室间隔缺损200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左上腔静脉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1例),法乐氏四联症19例(合并左上腔静脉3例,单冠状动脉畸形1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2例及其他畸形11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56.07±24.90(20~176)分,心肌循环阻断32.97±20.38(6~140)分。术后机械通气平均18.75±24.57(2~140.72)小时,平均住院7.08±0.69(7~17)天。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剖胸矫治某些小儿常见的心脏畸形,它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其美观效果优于胸部正中或双乳腺下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较常见的心脏复合畸形。我们自1980年3月至1995年8月手术治疗41例(同时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未列入)。现总结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5~28岁,平均13.5岁。全组...  相似文献   

18.
7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们治疗 10 2例体重 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6 3例 ,女 39例。年龄 10d~ 14个月 ,≤ 6个月者 5 3例 ,>6个月 4 9例。体重 3 5~ 7 0kg ,其中≤ 4 0kg 11例 ,4 1~ 5 0kg 15例 ,5 1~ 6 0kg 2 8例 ,6 1~7 0kg 4 8例。室间隔缺损 (VSD) 5 9例 ,其中伴动脉导管未闭(PDA) 5例、右室流出道梗阻 4例、双腔右心室、肺动脉瓣狭窄 (PS)各 2例 ;房间隔缺损 (ASD) +VSD 2 0例 ,其中伴PDA 5例 ;右室双出口 (DORV) 8例 ,其中伴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报告手术治疗双腔右心室2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成功切除异常肌束,疏通右室梗阻修补合并室缺。认为手术中鉴别诊断对双腔右心室的疗效有决定意义,以右室流出道切口暴露右室操作方便,异常肌束切除应适度,疏通仍不满意者可采取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的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膜部中隔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膜部中隔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李兆志,黄庆恒,梁景仁,耿希刚室间隔膜部中隔瘤多合并空间隔缺损(VSD)。我们1973年4月至1992年11月共收治16例,均破裂且合并膜部VSD,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5.5~23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