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伤害事件发生后,患常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此,急诊室记录就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及各国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只能获得伤害的死亡资料.有关伤害的调查研究多是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伤害监测体系。本通过分析“中国7省市21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伤害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及运行情况,为加强与完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1 546例伤害病例,交通伤病例21 288例,占34.59%。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4∶1,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24,P〈0.05);伤害性质以擦伤或浅表伤、骨折为主;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下肢为主;机动车车祸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条例并使其成为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6年张家港市3家医院伤害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晶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0):533-534
伤害是由于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电离辐射等)突然或短暂地作用于人体,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而导致的机体损伤。伤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具有常见、多发、早死等严重性,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1]。张家港市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的农村监测点,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开展了伤害监测工作。为了解和掌握3家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现将伤害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伤害监测资料来源于张家港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2006年填写上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监测对象为首次在监测哨点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及分析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报告卡。对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共收集伤害病例81154例,交通伤病例27418例,占33.79%。监测到的交通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93:1,各年龄段之间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0.81,P〈0.01);伤害性质以擦伤或浅表伤、骨折为主;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和休闲活动;伤害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以伤及头部、下肢为主;道路交通伤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河北省部分城乡居民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存在一定规律,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使其成为河北省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并制定有针对件的预防条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收集61546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94:1。前6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28.69%)、钝器伤(23.51%)、跌倒或坠落(21.23%)、刀或锐器伤(9.59%)、中毒(6.69%)和非机动车车祸(5.90%)。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6.91%),钝器伤是15~19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火器伤和中毒造成的严重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有78.44%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6家医院急诊室2006—2008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或坠落、刀或锐器伤和中毒为主,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甘棠卫生院伤害就诊病例分布特征,为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首次在该医疗机构(包括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结果共收到报告病例1558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77∶1;以外省市人口为主,有888人,占57.00%;本区人口伤害高发年龄为25~44岁,占41.34%;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占41.50%;伤害原因以钝器伤为主,占34.60%,其次为跌倒/坠落(占29.27%)和刀/锐器伤(占25.22%)。结论钝器伤与跌倒和坠落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应作为防治的重点;还应重视老年人口及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医院伤害监测真实反映伤害发生情况,是获得本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杨婕  周金意  张永青  张霞  邱晶  武鸣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9-1060
伤害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基础信息的收集可为制定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大多数伤害事件发生后,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急诊和急救服务,因此,医院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从伤害监测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单纯以急诊室为基础开展伤害监测会导致大量的漏报而造成信息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伤害所造成的身体危害及经济损失都是极其严重的。马鞍山市作为全国11省(市)伤害状况调查城市监测点,于2004年3月开始对市级医院急诊室急性意外伤害患者就诊情况进行监测。现将2004年3月~2005年12月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院急诊室的伤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了解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情况及其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1999年11月21日至2000年11月20日期间,凡因有意或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的伤害者首次就诊于我们监测医院急诊室的病人均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 611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80.8%,其中,道路交通伤占到56.8%,在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构成比不同(P,0.01),20~35岁的伤害病人的构成比最高(占47.2%),在该年龄组中,道路交通伤占76.9%.对不同职业伤害病人的构成比分析显示工人>学生>农民>经商>干部职员>学前儿童(P,0.01).发生于路上的伤害事件占首位(49.3%),其中93%的伤害为道路交通伤,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的构成比最高(36.8%),其中52%是道路交通伤,以冬季发生的受伤害人数最多(占33.2%);自伤/自杀集中发生在9~11月.道路交通伤的受伤害的人数以周末最高(占36%).82%的伤害病人痊愈,14%的伤害病人留下残障,4%的伤害病人医治无效而死亡.结论伤害的急诊室监测资料是有价值的,也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体会到伤害的急诊室监测尚存在一些问题及局限性,目前急需探索、发展适合我国体制与实际情况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蓬莱市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政府制定预防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0年蓬莱市5家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蓬莱市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报告卡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伤害监测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填写,由蓬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人员录入全国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山县医院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1个县级医院、1个中心乡卫生院和1个普通乡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2004~2005年首次在监测现场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 [结果]2年间3家监测医院共收集合格伤害报告卡15 218例,男10 525例,占69.16%,女4 693例,占30.84%;伤害发生原因居于前3位的是跌伤、交通伤、钝器伤,依次为4 781例、3 079例和2 674例,分别占31.4%、20.2%和17.6%. [结论]医院急诊伤害监测是获得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6-2010年河北省儿童伤害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738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4: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2,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跌倒或坠落(38.94%)、机动车车祸(19.04%)、钝器伤(18.69%)、刀或锐器伤(7.15%)和非机动车车祸(6.71%)。钝器伤是15—17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原因;火器伤、烧烫伤、窒息或悬吊、溺水和中毒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38%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儿童伤害以跌倒或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监测的儿童病例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儿童青少年中应积极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2005年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珠海市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现况、伤害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弄清其主要类型及伤害谱的构成,为该市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凡因有意或者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且首次就诊于所监测医院急诊室的伤害患者均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共收到10 723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7: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78.8%,其中钝器伤占到25.9%,在所有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伤害的发生以15~44岁年龄段最高,1~44岁伤害的发生占伤害总数的89.0%.工人、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公路或街道、工作场所为伤害的好发地点.时间多集中在中午和傍晚.结论 珠海市人群伤害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钝器伤更为突出.发生人群年轻化,尤其是工人和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及分析河北省农村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藁城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26572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78,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40.35%)、钝器伤(18.06%)、跌倒/坠落(17.16%)、中毒(11.14%)和刀/锐器伤(9.14%);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50.21%)、家中(24.67%);中毒是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8.25%),跌倒/坠落是0~14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火器伤、刀/锐器伤、窒息/悬吊、溺水、中毒和性侵犯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74%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农村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中毒和刀/锐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曾念彬  林中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28-2229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7-2009年老年人口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控制老年伤害的发生,制定老年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深圳市福田区某医院(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伤害患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老年伤害监测病例2 952例,其中男性1 286例,女性1 666例,男女性别比为1:1.29;老年人群伤害原因主要为跌落伤、动物伤、交通伤;伤害地点发生最多的是家中,其次是公共居住场所;老年人群伤害多为非故意伤害。结论伤害威胁着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应积极开展老年人的跌倒/坠落伤、动物伤、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控制工作,关爱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杨吉会  季丽萍 《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638-639,641
伤害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伤害、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列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1-2〕。几年来,我国的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医院伤害监测点,在监测点的运转过程中,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因素,若能够把握这些因素对监测资料质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伤害监测费用,合理调度伤害监测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进而获得高质量的伤害监测质量,高效能地指导伤害的预防工作〔3〕。资料与方法1.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经过多年的伤害监测实践,并征求国内知名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岛市儿童伤害状况及相关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青岛市伤害监测系统,收集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首次在青岛市二级以上(或镇卫生院)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0~17岁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儿童伤害46 483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8: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2.804,P<0.05).前3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39.73%)、动物伤害(14.00%)、道路交通事故(13.86%);烧烫伤是0~4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原因;溺水、窒息或悬吊和中毒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上肢、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多集中于6-9月;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占49.67%,需观察、住院或转院.结论 2007-2010年青岛市儿童伤害以跌倒或坠落、动物伤害和道路交通事故为主,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优先干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10市(县)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掌握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7 031名受伤害者。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9∶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2.6%);除中毒以外的所有伤害原因的发生人数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伤害以交通事故为主,女性以跌落为主;农民在各职业人群中占的比例最高;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1.8%);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83.2%,在伤害类型中居首位;公路或街道是发生伤害事件的高发地点(38.4%):伤害发生后到医院经治疗后回家者居多(63.9%)。结论我省居民伤害以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劳动力人口和青少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各地应围绕当地重点伤害深入研究危险因素,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闸北区1995~2004年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交通伤害死亡占全球死亡的2.1%,是全球的第11位死因,成为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的第9大原因。1989~1993年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车祸死亡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为了解闸北区交通伤害死亡发生情况,我们对上海市闸北区1995~2004年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