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亳州市城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结果  1994~ 2 0 0 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 7年平均接种率达 91.80 %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 96 .0 0 %。 1~ 7岁组儿童抗 -HBs阳性率达到 94 .0 0 % ,较实行计划免疫前 8.5 7%明显升高。接种儿童较未接种的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 70 .5 4 % ,抗 -HBc下降 83.82 % ;实施计划免疫前 ,目标人群乙肝发病率 (12 1.72 / 10万 )较实施后的同年龄组儿童乙肝发病率 (2 0 .2 8/ 10万 )下降了 83.34%。结论 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因素有 :儿童家长对乙肝的认识程度、受教育水平、儿童的出生场所等。  相似文献   

2.
开平市6~18岁学生HBsAg感染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坚忠 《华南预防医学》2003,29(2):36-37,39
目的 了解广东省开平市青少年乙型肝炎 (乙肝 )感染情况 ,为乙肝的流行病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1年 9~ 12月对开平市在校的 6~ 18岁青少年 10 4 92 8人进行HBsAg检查 ,统一用酶标法 (ELISA)检测。结果 HBsAg平均阳性率为 8 6 0 % ;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在 3 6 9%~14 2 5 %之间 ,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P <0 0 1) ;男、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 9 0 9%和8 10 % ;城区和乡镇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 9 80 %和 5 92 % ;新生儿开始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前后阳性率分别为 10 80 %和 5 5 2 %。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降低青少年乙肝感染效果显著 ;提高未感染人群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适合广东省农村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管理模式。方法 1999~ 2 0 0 2年在广东省贫困地区 5个市县进行了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扩大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对接种技术队伍培训 ,规范免疫程序和工作程序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模式的研究。结果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实施前的 6 3 9%提高到 84 1%和 88 7%。试点县 1~ 2岁儿童实施前HBsAg携带率和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5 2 %、4 5 4 % ;实施后HBsAg携带率和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1 2 %、78 3%。试点前后HB 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8 93,P <0 0 5 ) ,抗 HBs阳性率差异也有显著性 (χ2 =73 5 2 ,P <0 0 5 )。结论 该接种管理模式对提高接种率 ,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可以在广东省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 1992~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率为 9 7% ,由此推算 ,中国HBsAg携带者约 1 2亿 ,慢性肝病患者约3 0 0 0万例 ,每年死于慢性肝病约 3 0万例 ,其中 18万例为肝癌。为控制乙肝流行 ,中国卫生部提出了如下预防策略 :①新生儿普遍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②学龄前儿童和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③献血员筛查HBsAg ;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⑤由政府组织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以提高民众对乙肝的防治知识。1986年中国自行生产的血源乙肝疫苗正式批准上市…  相似文献   

5.
农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农村地区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出相应措施提高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在南江、旺苍两县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 5 2 7名 2 0 0 0年出生儿童及其 4 99名母亲 ,采血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结果显示 :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 99 0 5 %、95 4 5 % ;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6 8 39%、6 1 6 9%。住院分娩和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83 5 9%、5 6 90 % ,两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第 2胎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非常明显的低于第 1胎儿童 (χ2 =34 1178,P <0 0 1)。被调查儿童母亲的HBsAg阳性率为 6 6 1% ;儿童HBsAg阳性率为 1 5 2 % ,7例均为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由此可见 ,在农村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将大大降低HBsAg阳性率。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农村 ,对孕妇进行HBsAg筛查 ,重点对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和预防效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农村地区不筛检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新生儿普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免疫后1、2、4年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5μg×3剂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初免后,1~4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由免疫前的11.9%降至2.0%,保护率为83.2%;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峰值为84.4%~88.2%.3~4年下降为71.3%、66.0%,但保护效果不变.可见,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完全可以取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新生儿普种.  相似文献   

7.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核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发病率,抽样调查≤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 1991~2 0 0 1年潍坊市≤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0 . 2 8%~86. 6 8% ,乙肝发病率6 . 78/10万~1 85 /10万,乙肝发病率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 =0 .9333,P <0 . 0 1)。抽样调查≤14岁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1 .10 %、71. 14 %、8 .15 % ,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4岁儿童75 6人,HBsAg、抗 HBs、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3 17%、12 .. 98%、10 .0 5 % ,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 HBs阳性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10 . 5 2、6 2 4 . 0 0 ,P均<0 . 0 1)。结论 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广东省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HBVM )的变化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将全省分 4层 ,共抽取 12个县 2 4个村的 196 3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2 0 0 2年调查 1~ 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78 81% ,全程接种率为 74 17%。其中 1~ 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 81 73% ,10~ 14岁为 6 0 32 %。 1~ 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9 86 %、5 3 5 9%、71 4 1%降至 2 0 0 2年的 8 5 6 %、2 2 5 7%、31 33%。其中 1~ 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 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 1992年的 17 88%、4 7 0 9%、6 7 4 4 %下降至 2 0 0 2年的 5 75 %、14 4 9%、2 1 81%。乙肝疫苗接种后 ,1~ 3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5 2 0 2 %~ 6 2 18%。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 ,4~ 14岁儿童的抗 HBs维持在 5 9 32 %~ 6 5 80 %。广东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10年后 ,全省 1~ 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抗 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况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1997年 6月在全省 11个地区 (市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 ,抽取 1992年 1月 1日~ 1996年 10月 31日出生的儿童 4876人 ,调查了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和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 ,又对其中10个县 (区 )的 75 1名儿童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显示 :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已达 96 10 %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为 93 0 3 % ,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阳性率为 2 0 0 % ,较接种乙肝疫苗前 (1985~ 1991年 )的 7 95 %有明显下降 ,抗 -HBs阳性率达 73 10 % ,几何平均滴度为 39 2 5mIU/ml。说明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 ,其免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特征,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150名1~6岁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朔县1~6岁儿童HBsAb阳性率88.6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08.72 mIU/mL;不同性别、不同地区HBsAb阳性率、GMT水平分布均衡;HBsAb滴度大于10mIU/mL,儿童阳性率70.67%,GMT为152.43mIU/mL;乙肝疫苗首剂出生24小时内接种的新生儿HBsAb GMT高于24小时后接种的新生儿;150份血清HBsAg阳性5份,阳性率3.33%。结论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后,儿童接种率和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显著提高,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较高,有效控制了儿童乙肝的流行;为实现国家提出<5岁儿童HBsAg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乙型肝炎 (乙肝 )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1992~ 2 0 0 0年出生的儿童194 2名 ,对接种乙肝疫苗后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992~ 2 0 0 0年出生儿童其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5 5 2 % ,HBsAg携带率为 1 34% ,其中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0 8%和 6 90 % ,免疫组的保护率为 84 35 % ,无乙肝疫苗免疫史的儿童多为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湘潭市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的变化趋势 ,2 0 0 0年 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市区 1985年 4月~ 1999年 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横断面调查 ,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抗体 (抗 -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共调查≤ 15岁人群 30 0 5名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5 9% ;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 0 5 9%~ 1 83% (平均阳性率为 1 2 0 % ) ,HBV流行率为 2 4 %~ 7 0 %(平均为 4 5 % ) ,均比实施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全程免疫后 <1岁儿童抗 -HBs阳性率最高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但 14~ 15岁人群中仍有 33 8%的人其抗 -HBs值 >10 0mIU/ml,且HBV流行率无明显的变化。表明实施大规模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 ,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北京房山地区2~7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预防乙型肝炎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房山地区1 578名2~7岁出生全程接种(常规免疫)乙肝疫苗的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HBsAb),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本实验检测的1 578例儿童中,其中1 400例,常规免疫,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1.93%;HBsAb阳性1 145例,阳性率为81.79%,HBsAb浓度和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阶段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8例7岁儿童注射过加强针两年(即在5岁时注射了加强针),HBsAb阳性166例,阳性率为93.26%,与未注射的同龄儿童(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应随免疫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定期加强免疫对于增强免疫应答、预防乙肝感染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04年7~8月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997年7月1日~2003年6月30日出生的1 173名儿童,调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现状。结果HBsAg阳性率1.11%,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其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55,P=0.768)。抗-HBs阳性率65.81%,本地户籍儿童(69.83%)高于外地户籍儿童(61.75%,χ2=8.50,P=0.004);不同年龄组儿童抗-HBs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94,P=0.225)。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提供本底资料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于 2 0 0 3年调查了 0~ 3岁儿童 5 6 70人 ,儿童母亲 12 16人。结果显示 :0~ 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76 16 %、73 4 4 %、32 6 6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 3 37%、4 0 18%、5 17%。与 1992年调查结果相比较 ,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了 77 6 1% ,HBsAg携带率由 9 6 8%降至 3 37% ,保护率为 6 5 19%。首针及时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接种的儿童 ,HBsAg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儿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 ,降低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成为今后乙肝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延安市实施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后取得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全市乙肝发病、HepB接种率和2002、200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乙肝血清学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2.0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pB接种率逐年提高,调查接种率由2002年的88.21%上升到2008年的97.18%,HepB1调查及时接种率由2002年的46.67%上升到2008年的93.59%,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8,P<0.01);医院出生新生儿的HepB1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出生的新生儿;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在新生儿实施HepB接种前的2001年为21.50/10万,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08年下降到10.05/10万;1~4岁HBsAg阳性率由2002年的3.03%下降到2006年的1.64%,1~4岁抗-HBs阳性率由2002年的14.76%上升到2006年的67.21%。结论全市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后,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和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抗-HBs阳性率迅速上升,表明延安市新生儿HepB接种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用于检测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和固相放射免疫检测法(SPRIA) ,2 0 0 2年大同市采用配对比较的方法检测了 0~ 7岁健康儿童的血清 30 9份。结果显示 :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 ,阳性检出率为 0 97% ,RI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3 2 4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5 14 ,P <0 0 5 )。两种方法用于检测HBsAg一致性好 ,但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灵敏度较低。采用SPRI A法检测的 30 9份健康儿童血清HBsAg阳性率为 3 2 4 % ,≤ 3岁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 0 ,>3岁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 4 93%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6 2 5 ,P <0 0 1)。随着年龄的增加 ,HBsAg阳性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信阳市 1 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普种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 ,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 ,共调查了适龄儿童 1 0 0 9874名。结果 检出HBsAg阳性为 5 2 1 6 3名 ,HBsAg总携带率为5 1 7%。其中男性携带率为 5 2 7% ,女性为 5 0 6 %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城区携带率为 3 88% ,农村为 5 37%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X2 =74 1 5 ,P <0 0 0 5 )。结论 我市今后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为农村新生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及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制定农村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6个省(自治区)的6个县2 639名2~13岁常住儿童进行HepB接种状况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则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34.0%,全程接种率为51.8%,HBsAg阳性率为2.5%。有HepB接种史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低于未免疫的儿童。随着年龄的推近,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逐渐增高。结论农村地区HepB接种应着重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降低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免疫效果 ,寻求加强免疫时机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 1996~ 1999年连续 4年对 1~ 5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 :5岁以下儿童抗 -HBs阳性率为 78 6 6 %~80 5 6 % ,抗 -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 3 41%~ 3 5 1% ,未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儿童免疫后效果较一致 ;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 ,儿童HBsAg携带率主要为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早期感染。据此建议对该类儿童应在出生后 1~ 2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