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首先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SiO2和纳米γ-Fe2O3,然后利用传统的St ber方法合成出核壳结构的γ-Fe2O3@SiO2,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双硫腙光度法在551 nm处,测定了Hg2+在纳米SiO2、纳米γ-Fe2O3γ-Fe2O3@SiO2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发现三者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依次为Ⅱ、Ⅲ和Ⅰ型,等温线类型与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表面硅羟基、离子空位以及磁性有关。利用双吸附等温线法、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纳米SiO2γ-Fe2O3@SiO2对Hg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而纳米γ-Fe2O3对Hg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三者对Hg2+的去除率均与pH有关,均属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熔融缓冷方法合成了单相β-Zn4Sb3化合物,并通过水解钛酸四丁酯(TBOT)制备了TiO2/β-Zn4Sb3复合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SPS)烧结获得了致密的块材样品。研究了TiO2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Seebeck系数升高,电导率和热导率均显著下降,计算得出热电优值(ZT)在638 K时达0.68,比单相Zn4Sb3的ZT值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3/UV和O3/H2O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3/UV以及O3/H2O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3/H2O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3/H2O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3质量浓度为19.7 mg/L,H2O2与O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以LiOH·H2O、Si(OC2H54和Eu(NO33·6 H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在室温下合成了Li2SiO3:Eu3+荧光粉前驱体,再经高温灼烧,得到一系列Li2SiO3x% 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及Eu3+的物质的量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在1.5~15这个较宽的范围内,随着Eu3+物质的量的增加,Li2SiO3x% Eu3+荧光粉的物相组成保持不变,且直到x值达到12之后,才出现了浓度淬灭现象;当灼烧温度为1 173 K、保温时间为2 h时,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在467 nm激发下,基于Eu3+5D07F2(615 nm)跃迁,Li2SiO3:Eu3+荧光粉发射出强烈的红光。  相似文献   

5.
韩蕊  李蔚  汪霖  严嵩 《医学教育探索》2017,43(6):800-805
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Nb2O5掺杂SrTiO3陶瓷,研究了Nb2O5掺杂量对SrTiO3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Nb2O5掺杂对SrTiO3陶瓷的相结构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样品的致密化,同时促进晶粒的生长。随着Nb2O5掺杂量的增加,Sr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从296逐渐下降至230左右,温度系数从1.714×10-3-1逐渐下降至1.629×10-3-1,Q×f值则先急剧升高,之后又慢慢下降。当Nb2O5掺杂量为0.15%(质量分数,下同)时,SrTiO3陶瓷样品的介电损耗最低,Q×f可达6 281 GHz,大约是纯SrTiO3(1 145 GHz)陶瓷样品的5.5倍(此时介电常数约为270,温度系数约为1.684×10-3-1)。此外,对材料显微结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特别是介电损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介孔二氧化硅(mSiO2)的表面接枝了亚氨基二乙酸官能团(IDA)合成了mSiO2-IDA吸附剂,研究了mSiO2-IDA对Cu2+、Cd2+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通过元素分析仪(EA)、傅里叶红外型光谱仪(FT-IR)等表征手段表明IDA成功地接枝到mSiO2的表面,考察了溶液的pH、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Cu2+、Cd2+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H=5,t=30 min时,2 g/L mSiO2-IDA对溶液中的Cu2+、Cd2+去除率分别达到97.9%和92.1%。通过吸附动力学数据可知,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mSiO2-IDA对Cu2+、Cd2+的吸附过程,它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显示mSiO2-IDA对Cu2+、Cd2+的吸附机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Mn3O4修饰石墨阳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研究了Mn3O4对MFC产电性能及阳极电容特性的影响。Mn3O4修饰阳极的MFC最大功率密度为255 mW/m2,比对照组提高了25%。Mn3O4修饰阳极的MFC比电容为14.7 mF/cm2,比对照组提高了88%。在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中,创建了R(Q(R(QR)))(QR)模型,对MFC内阻与电容的组成和大小进行了分析。测试表明,Mn3O4修饰电极降低了生物膜和电极界面的电荷转移内阻,增大了生物膜和电极界面的赝电容,从而提高了MFC的产电能力和间歇式放电MFC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以NaOH、NaClO和H2O2为助剂,采用均质、球磨和超声3种机械力相结合的绿色方法对木薯渣(CDs)进行纳米化处理,得到纳米化的木薯渣(NCDs)。利用FT-IR、SEM、AFM、TG、DSC和粒径测试等手段对NCDs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助剂及不同工艺对CDs纳米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质量分数的H2O2作为助剂,在均质、球磨和超声3种工艺手段共同处理的条件下,CDs纳米化效果最佳,NCDs最小粒径达到30 nm,与CDs相比,其稳定性不仅得到提高,而且在悬浮液中的沉降速率变慢。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燃烧法,以钛酸四异丙酯、2-乙基己酸铈和氯铂酸为前驱体,丙酸为溶剂,制备Pt/TixCe(1-xO2系列纳米复合颗粒。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助剂CeO2添加量对产物的粒径、晶型、表面氧空位和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喷雾燃烧过程中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Ce离子能够进入TiO2晶格,并促进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富集存在的CeO2会沿着TiO2金红石晶面外延生长为月牙岛状。Ce3+能够增加颗粒表面的氧空位,提升载体活性氧参与CO氧化反应的可能性。Pt/Ti0.9Ce0.1O2表现出最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在70℃时CO转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TiSi2和HCl为钛源和形貌控制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海胆状TiO2/TiSi2纳米复合材料。TiO2/TiSi2是由TiSi2基体与生长在TiSi2表面的海胆状金红石型TiO2组成,其中,金红石型TiO2由大量尺寸均匀、表面光洁、沿[001]晶向生长的纳米棒组成。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TiO2纳米棒会由棒状转变为锥状。性能测试发现,相比于纯相的金红石型TiO2,TiO2/TiSi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具备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和较高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神府烟煤为原料制备煤渣,并在渣中添加氧化铁,研究氧化铁含量对煤渣冷却结晶特性的影响。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HTSM)观察不同降温速率下晶体的析出过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晶体微观形态以及元素组成,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晶相,并用热力学模拟软件Factsage模拟高温下煤渣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惰性气氛下渣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促进晶体的析出,减少晶体培育时间,提高晶体初始析出温度并增大晶体尺寸;当氧化铁质量分数达到30%时,析出晶体的Fe元素含量增加,析出晶体由钙高铁辉石晶体转变为磁铁矿晶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分散法和溶胶浸渍法制备了Mn3O4修饰电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研究了不同方法修饰的Mn3O4阳极对MFC产电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分散法制备的Mn3O4作为阳极,MFC最大功率密度为0.172W/m2,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2%;产电菌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受到了抑制。溶胶浸渍法制备的Mn3O4作为阳极,MFC最大功率密度则为0.431W/m2,相比对照组增加了93%;MFC的电荷转移内阻降低了67%,并具有赝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元醇高温热解法和溶液氧化法制备超顺磁四氧化三铁聚多巴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Fe3O4@PDA)。采用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对 Fe3O4@PDA 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综合物性测试系统(PPMS)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PDA 的尺寸可以通过氨水与多巴胺的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进行调控;当Fe3O4@PDA 中Fe3O4的质量分数约为5%时,具有超顺磁性,磁饱和强度为3.8 emu/g,比理论值高出36%。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工业用8排翅片管束空冷实验装置,讨论了翅片管干式空冷代替光管湿式空冷的可行性,研究低进口风温、风量对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进口风温下,翅片管干式空冷可用来代替光管湿式空冷换热,降低进口风温能有效强化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其换热能力亦随着配风量的增加而提高。实验中翅片管管外换热系数和管束压降实验值与国外关联式计算结果有差别,拟合给出本实验翅片管管外传热关联式及管束压降关联式,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 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酸(PAA)修饰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MNPs-PAA)为基础,利用pH敏感的腙键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与磁性颗粒表面的PAA链偶联,制备了载药Fe3O4磁性纳米颗粒(MNPs-DOX)。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红外、热失重以及体外磁共振显影(MRI)等手段对MNPs-DOX的形貌、结构、MRI及载释药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MNPs-DOX具有超顺磁性,在MRI中具备良好的横向弛豫(T2)显影增强效果。此外,其DOX负载率达15%(质量分数),且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药物释放量明显高于pH=7.4的中性环境,具有对环境pH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单的快速加热回流本体氮化碳制备了缺陷较少的g-C3N4纳米棒;然后采用缓慢水解法在g-C3N4纳米棒表面负载掺杂镍的TiO2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g-C3N4纳米棒/TiO2/Ni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以TiO2中的Ni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CNTs,制备g-C3N4纳米棒/TiO2/Ni/CNT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G、TEM、FT-IR、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3N4纳米棒/TiO2/Ni/CNT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68%,光催化活性较g-C3N4/TiO2/NiO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Fe3O4(111)表面逆水煤气反应的机理(氧化还原机理和中间产物分解机理)。通过优化初始构型,得到了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对两种机理主要的基元反应活化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机理是主要的反应机理,中间产物分解机理较难发生。计算结果还表明八面体Fe原子在吸附和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