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将我院住院输液治疗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1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合格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外科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住院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外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常规住院护理复合风险管理模式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避免对患者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减少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缓和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方式,实验组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接头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良输液事件(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2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留置针脱落发生率、血肿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和针头回血凝聚回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中常见风险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8.3%,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28.3%,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呼吸内科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163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妇幼护理》2021,1(1):193-195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不良事件风 险、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3 月于医院就诊的 126 例 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 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炎症细 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干预后,观 察组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 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留置针使用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对外周静脉留置针 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减小不良事件风险,还能延长留置针使 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及患者对使用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静脉的选择,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满意度评分、静脉留置时间和患者单静脉的再用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较对照组的48.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留置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老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4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对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乳腺癌初次放置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6月收治的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20年1—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6个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应用于乳腺癌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在产前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妊高征孕妇80例,按平衡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于产前埋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心理应激状态、产前情绪、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状态性焦虑值、特质性焦虑值、负性情绪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正性情绪分值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重新置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产前埋置静脉留置针孕妇,给予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前情绪,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术后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14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和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沟通、护理服务和护理环境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制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接受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不仅可改善舒适度,还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反应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10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儿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416,P=0.002);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3.186,P=0.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学龄前患儿周围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和结果,为临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输液安全预防性护理措施,使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记录患儿输液情况,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情况、呼叫换液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00%,静脉药液外渗发生率为12.00%,输液呼叫率为43.33%,均优于对照组的68.00%,40.00%,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0.981,-3.098,75.614;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液及时满意度、巡视维护、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27&#177;0.56),(4.43&#177;0.38),(4.48&#177;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3&#177;0.42),(3.16&#177;0.64),(3.11&#177;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8,2.963,2.977;P<0.05)。结论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能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对策;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护士的培训;制订考核标准,逐级检查反馈;进行有效改进。结果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P〈0.01)。结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对照组患者在上肢静脉留置20G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术后48 h内静脉炎、局部渗液发生率及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为(3.58±0.06)min,对照组为(5.42±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122/130),对照组为81.5%(1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置管48 h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渗液17例、静脉炎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发现微血栓14例,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2.04、0.54;P>0.05)。结论: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术中应用下肢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综合效果优于上肢外周静脉导管,且便于临床操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患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皮浅静脉置留置针;对2组静脉留置后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儿进行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患儿抢救、治疗提供了及时用药的静脉通道,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儿科输液室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2016年1月8日,该科组织成立品管圈,以"提高儿科输液室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以活动实施后收治的300例手背静脉、足踩部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品管圈组,对其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对策并加以组织实施;同时,2015年7月6日~2016年1月5日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3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 品管圈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意外拔除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本次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之后各项无形成果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明显高于活动之前(均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则可以全面提升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延长留置时间,该模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