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限定骨髓剂量的盆腔调强放疗(BMS-IMRT)与非限定骨髓剂量的盆腔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本院宫颈癌术后患者70例,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BMS-IMRT组34例和IMRT组36例,行盆腔外照射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计划靶体积剂量45 Gy分25次。BMS-IMRT组勾画骨盆并给予单独限量:骨盆V30≤50%;70例患者同期每周40 mg/m2顺铂化疗。结果 除3例因重度骨髓抑制未完成化疗外,67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两组2年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下消化道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IMRT组血液学不良反应较IMRT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5,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行盆腔同步放化疗患者,BMS-IMRT组较IMRT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减轻,近期疗效及其他放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固定野调强(IMRT)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剂量学参数、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局部晚期(IIb~IV)宫颈癌患者,其中22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21例行固定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0.4 Gy/28次,比较两组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结果 与IMR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指数CI略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apidArc计划中膀胱的V40V50以及直肠的V30V40V50均低于IMRT计划(t=-2.386、-2.397、-5.525、-2.883、-2.686,P < 0.05),RapidArc计划中股骨头的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t=-2.395,P < 0.05)。RapidArc较IMRT平均MU减少了53.15%,治疗所需平均时间缩短了62.14%。两组患者肠道、膀胱急性反应发生率相近。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相近。结论 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采用RapidArc技术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患者治疗与定位时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对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42例行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真空垫体位固定后行定位CT扫描,用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计划设计及计算。患者首次治疗时行锥形束CT(CBCT),与定位CT图像配准后将CBCT图像导入计划系统,将定位CT计划的靶区拷贝至CBCT图像上,并勾画危及器官,采用与定位CT计划相同的计划设计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定位CT计划和CBCT计划获得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包括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膀胱及直肠的平均剂量、V30V40V50V60V65结果 根据治疗与定位时相比膀胱体积变化,将患者分为膀胱体积缩小组和膀胱体积增大组,42例患者中膀胱体积缩小组有27例,膀胱体积增大组有15例。定位CT计划与CBCT计划比较,下列剂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膀胱体积、PTV HI、PTV CI(t=6.838、-4.372、-3.553、-3.462、6.380、5.037,P<0.05);膀胱体积缩小组膀胱V30V40V50V60V65t=-5.004、-4.092、-3.124、-2.707、-2.489,P <0.05)和直肠V40V50V60V65、平均剂量(t=-2.946、-2.643、-2.426、-3.127、-2.530,P <0.05);膀胱体积增大组膀胱V30V40V50及平均剂量(t=5.107、4.204、3.777、4.155,P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定位和治疗时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会导致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实际数值与治疗计划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化计划设计(Auto-Planning,AP)和调强放疗(IMRT)在直肠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探讨AP在直肠癌计划设计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1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病例,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基于同一CT图像进行IMRT和AP计划设计,比较两种不同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 AP计划中,靶区DmeanDmin略有增加,DmaxcGy略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03、0.37,P<0.05)。D2D95D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计划中靶区的HI值有所降低,CI值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10,P<0.05)。危及器官中膀胱V40V50,小肠的 V30V45V50,左右股骨头V30V40,在AP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02,P<0.05)。膀胱V30V45,小肠V40及左右股骨头V45受照剂量体积均略低于IM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AP计划能够达到比IMRT计划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能有效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增加靶区最低剂量,减少热点和冷点,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一种可充分利用危及器官预测剂量分布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输出计划质量的调强放疗计划优化方法。方法 构建以危及器官预测剂量分布作为优化引导的新型通量分布优化模型,考虑到预测的不确定性,模型中同时耦合了危及器官的等效均匀剂量目标(gEUD)以在预测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最优化求解空间。为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实验选取8例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利用该方法对其重新优化后比较所得计划与原始计划间在剂量分布和特定剂量学指征项上的质量差异。结果 该优化方法具有可行解且收敛快速,所得优化计划与原始计划相比,靶区内热点减少,其剂量均匀性提高;危及器官受量也均有改善,直肠V30V45分别减小了(6.60±3.53)%和(17.0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4、-6.055,P<0.05),膀胱V30V45分别减小(14.74±5.61)%和(14.99±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5、-8.759,P<0.05)。结论 所提出的基于预测剂量分布和gEUD混合目标的调强放疗计划优化方法可有效地利用预测剂量分布,并保障输出计划的优质性。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深吸气屏气-主动呼吸控制(ABC)和四维CT(4D-CT)技术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的肺、靶体积差异和剂量学特征。方法 选取10例肺部肿瘤患者,分别行自由呼吸状态下CT扫描(FB-CT),4D-CT和ABC状态下CT扫描(ABC-CT)。采用SBRT技术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设计4组计划,FB-CT、ABC-CT、4D-CT和4D-CT时相中吸气末CT0(4D-CT0)计划,统计分析双肺体积(V)、计划靶区体积(PTV)、双肺接受5 Gy的体积(V5)、双肺接受20 Gy的体积(V20)、平均肺剂量(ML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等指标。结果 与FB-CT计划相比,ABC-CT计划的V、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51.48%、-65.34%、-42.64%、-56.62%、-40.22%和-98.53%(t=-7.14~6.16,P<0.05);4D-CT计划的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40.14%、-16.90%、-37.16%、-17.85%和-90.96%(t=0.54~3.22,P<0.05);4D-CT0计划的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68.98%、-30.21%、-48.49%、-37.45%和-95.82%(t=1.32~5.46,P<0.05);4D-CT和4D-CT0与FB-CT计划相比,两者的双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CT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其双肺绝对体积更大,影像伪影小,靶区匹配精度高,显著降低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精确测算肺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过程中瘤体的变化规律,优化SABR计划。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集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SABR的66例早期肺癌和寡转移癌患者(共71枚肿瘤)的定位CT和验证CT图像,以首次治疗前肿瘤体积为基线,分别测算分次间肿瘤体积变化,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瘤体变化趋势。等效生物剂量(BED)60 Gy时瘤体变化超过25%的患者修订放疗计划,比较原计划和修正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49枚瘤体缩小,21枚增大,1枚无变化,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当接受照射的BED达60 Gy时,26枚肿瘤体积变化超过25%(21枚缩小,5枚增大)。比较其修正计划和原计划,体积缩小的21枚肿瘤的肺V5、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D5 cm3、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9~11.939,P<0.05),体积增大的5枚肿瘤的肺V5V20、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36~-2.518,P<0.05)。结论 SABR过程中肺肿瘤体积变化较大时,及时修订靶区和治疗计划可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患者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5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并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3个子区域。应用单因素(SymbolcA@2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骨盆及3个子区域的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剂量体积参数包括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 ≥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7.7%(136/155);≥2级骨髓抑制患者的骨盆V5V10V15V20、髂骨V15及骨盆下部V15明显高于<2级骨髓抑制患者(t=-2.277、-2.142、-3.475、-2.018、-2.963、-2.741,P<0.05);经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骨盆V15为≥2级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OR=1.728,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骨盆V15的阈值为88%。结论 骨盆V15是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发生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高危因素,将骨盆V15 限制在88%以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放疗(TD)、断层螺旋放疗(H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临床分期为cT2~4N0~1M0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TD、HT和VMAT 3种计划。比较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和TD计划的D2Dmean均明显低于VMAT计划;TD计划的D98和HT相似,但均高于VMAT计划。对于HI,HT < TD < VMAT,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3,P < 0.05)。3组计划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的V15,HT明显高于VMAT和TD (t=3.547、-2.626,P < 0.05)。TD计划的V20与HT计划的相似,但高于VMAT计划(t=2.824、3.052, P < 0.05)。3组计划中的脊髓Dmax无明显差异。HT和TD的执行时间、MU均高于VM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7、15.693、10.018、7.80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和TD计划可明显改善胸上段食管癌靶区的剂量分布,可获得更好的适形度。但VMAT比HT或TD明显降低双肺V20、MU及治疗时间。TD与HT相比,HT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但TD降低了双肺的V15,且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加瘤床照射不同治疗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及肺脏、心脏和对侧乳腺受照剂量体积的差异。方法 选择术腔各边界放置银夹且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2 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每例患者分别制定常规放疗(CRT)、无挡肺子野调强放疗(IMRT-F)、挡肺子野调强(IMRT-F-L) 和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疗(SIB-IMRT) 计划。比较不同治疗计划全乳靶区和瘤床靶区的剂量适形度和剂量分布均匀性, 对比不同治疗计划肺脏、心脏和对侧乳腺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各计划中V处方剂量- PTV1 VPTV1、VPTV1 处方剂量 VPTV2、V处方剂量-PTV2 V- 处方剂量、VPTV2-处方剂量 VPTV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T 计划中患侧肺V20显著高于不同方式的IMRT 计划, 但不同方式的IMRT 计划之间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T 计划中心脏受照剂量显著高于IMRT 和SIB-I MRT 计划。CRT 计划中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 Dmax和平均剂量Dmean明显高于不同实现方式的IMRT计划, 但不同实现方式的IMRT 计划中 Dmax和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F、IMRT-F-L、SIB-I MRT 计划均显著优于 CRT 计划, 而不同方式I MRT 计划间除个别参数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和评估不同的补偿物的使用策略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5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计划靶区包括胸壁、内乳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个部分,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每位患者分别制作使用3种不同厚度补偿物(3、5、10 mm)的调强放疗计划,统计和评估不同补偿物厚度和使用次数对靶区覆盖率、胸壁皮肤高剂量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影响。结果补偿物全程使用时,使用10 mm补偿物的靶区V95%较使用3、5 mm的低(F=3.40,P<0.05),使用3 mm补偿物的适形指数(CI)最高(F=50.05,P<0.05),3种计划皮肤V105%和V1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使用次数的减少,靶区V95%和皮肤V105%均降低,补偿物使用20次时,靶区V95%的值变化很小(<1%),而皮肤V105%急剧降低为初始值的一半左右。补偿物使用15次时,3种计划的靶区V95%,CI和均匀性指数(H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3 mm补偿物的Dmax值较使用5、10 mm低(F=9.21,P<0.05)。正常组织方面,补偿物厚度和使用次数对心脏和患侧肺的剂量分布影响很小,差异不致引起生物学效应的不同。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技术,不同补偿物厚度对靶区、皮肤、心脏和肺的剂量影响很小。补偿物的使用次数是决定靶区覆盖和皮肤剂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确定立体定向放疗(S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处方等剂量线(IDL)的方法。方法 选取8例SRT脑转移瘤患者,靶区体积范围3.5~11.7 cm3(中位数6.1 cm3)。采用VMAT技术,首先对每一个靶区设计相同处方剂量的参考计划。然后,采用原靶区内收一定几何边界生成的新靶区来进行优化计算,从而得到不同IDL的计划。研究不同靶区达到最优IDL范围所需内收的最小几何边界。结果 所有靶区达到最优IDL范围所需内收的最小边界均为4或5 mm,其得到的平均IDL为(66.05±0.02)%。最优IDL计划同参考计划相比,平均梯度指数(GI)从4.05±0.39下降到3.37±0.24,下降了20%(Z=-2.521,P<0.05)。正常脑组织中V40V30V5以及平均剂量分别下降了11.5%(Z=-1.973,P<0.05)、7.2%(Z=-2.105,P<0.05)、12.8%(Z=-2.521,P<0.05)以及8.1%(Z=-2.382,P<0.05),V20V10以及适形度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靶区内收生成新的靶区进行计划设计的方法可以用于SRT-VMAT计划IDL的优化。靶区内收4或5 mm进行计划设计可以使IDL达到最优范围,从而可以降低GI值以及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与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正向和逆向2种设计模式的区别。方法 针对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应用Pinnacle37.4f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在射野方向相同、保证处方剂量线包绕95%靶区体积的前提下,比较2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加速器总跳数。结果 2种调强计划相比,正向及逆向调强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适形度指数值分别为0.67±0.06和0.66±0.06(t=2.423,P>0.05),均匀性指数值分别为(28.2±6.0)%和(26.1±6.8)%(t=2.164,P>0.05);左肺V20分别为(18.7±3.3)%和(17.0±2.8)%(t=5.087,P<0.05),V30分别为(15.5±3.0)%和(14.0±2.6)%(t=7.272,P<0.05);心脏V30分别为(4.1±3.1)%和(3.5±2.5)%(t=1.916,P>0.05);机器跳数分别为(262±5)MU和(308±14)MU(t=7.515,P<0.05)。结论 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相比,乳腺癌逆向调强计划中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无差别,左肺受量降低,心脏受量无差别;但机器跳数显著增加,增加了机器的磨损和治疗实施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HT和VMAT双弧照射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体积(GTV)给予66 Gy/30次,计划靶区体积(PTV)给予50 Gy/30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的D1%D5%D95%D99%、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组GTV和PTV的D99%高于VMAT组(t=4.476、3.756,P<0.05);GTV与PTV的D1%D5%D95%、HI和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全肺V10V15V2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均显著低于VMAT组(t=-3.369、-4.824、-4.869、-3.657,P<0.05);全肺V5V30和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治疗时间和MU数均远大于VMAT组(t=13.970、7.982,P<0.05)。结论 HT与VMAT技术均能满足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剂量要求。HT技术能显著减小双肺受量,而VMAT技术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HT和VMAT双弧照射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体积(GTV)给予66 Gy/30次,计划靶区体积(PTV)给予50 Gy/30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的D1%D99%D5%D95%、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组GTV和PTV的D99%高于VMAT组(t=4.476、3.756,P<0.05);GTV与PTV的D1%D5%D95%、HI和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全肺V10V15V2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均显著低于VMAT组(t=-3.369、-4.824、-4.869、-3.657,P<0.05);全肺V5V30和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治疗时间和MU数均远大于VMAT组(t=13.970、7.982,P<0.05)。结论 HT与VMAT技术均能满足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剂量要求。HT技术能显著减小双肺受量,而VMAT技术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患者单能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之间剂量学差异,探讨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2例胸腺瘤术后病例的CT定位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并外扩为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及其他正常组织。每个病例分别制定6和10 MV与混合能量光子束的3种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计划,优化与计算剂量后统计各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U),并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工具比较PTV的体积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OAR剂量。结果 PTV近似最大剂量D2%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6 MV光子束(t=3.107,P <0.05);6 MV光子束HI与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4,P<0.05);CI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 MV计划的MU大于10 MV及混合光子束计划。双侧肺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Dmean)指标各个类型计划之间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混合能量光子束计划优于其他两种计划。心脏V30V40指标6 MV与混合光子计划的结果接近,但均优于10 MV光子束的计划。结论 混合能量光子束IMRT计划如果合理选择射野角度和射野数量,依据入射角度选择光子束的能量,可充分利用低能及高能光子束的不同特点,总体上可以改善IMRT计划的质量,对于浸润型胸腺瘤术后病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四分位距值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差异分析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宫颈癌IMRT计划,将靶区和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左右股骨头)5组DVH曲线从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导出,对每组DVH曲线求出平均DVH曲线和四分位距值曲线。结果 计划靶区DVH在54.03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6.95%,处方剂量包绕的靶区体积为(96.43±1.63)%。膀胱DVH在17.24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14.62%,V40V30分别为(32.79±7.06)% 和(56.47±9.94)%。直肠DVH在35.92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19.94%,V40V30分别为(30.17±10.80)%和(58.16±11.99)%。膀胱与直肠的四分位距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9, P<0.05)。左侧股骨头DVH在16.06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31.47%。右侧股骨头DVH在17.47 Gy处差异最大,四分位距值为32.82%,左右股骨头间的四分位距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分位距值曲线可以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DVH曲线的变化趋势,为自动计划优化参数设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2野动态调强与非共面多野调强放疗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40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在同一患者CT影像上,利用相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切线2野和非共面3、4、5野4种调强治疗计划设计。比较4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心脏、左肺及右侧乳腺受照剂量和体积,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 非共面4、5野调强计划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切线2野调强计划(P<0.05),临床靶区(PTV)最大剂量(Dmax)小于2野调强计划(P<0.05),PTV最小剂量(Dmin)大于2野调强计划(P<0.05)。3野与2野计划间无明显差异。4种计划的右乳接受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5)、心脏接受30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30)及平均剂量(Dmean)、左肺接受20和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20V5)、平均剂量(Dmean)无明显差异,而机器跳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P<0.05),2野调强跳数最少,5野最多。结论 保乳术后非共面4、5野调强计划与切线2野调强计划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不明显增加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射剂量,但机器跳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