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双侧上肢训练对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双侧训练组(n=24)、对照组(n=24),前者接受双侧(患侧、健侧)上肢同向、节律运动的重复练习,后者接受常规上肢训练,即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单侧训练。两组患者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1h/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上肢的近端部分(FMA-PUE)和远端部分(FMA-D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侧训练组患者FMA-UE、FMA-PUE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于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其患侧上肢,尤其是上肢近端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传统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等,实验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关节活动数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A-B)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关节范围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FMA-B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FMA-B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0.93±8.27)分、(12.26±5.92)分和(70.92±11.56)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活动范围和平衡功能,进而有效地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双侧上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例患侧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损伤皮质下梗死患者分为双侧训练组及对照组,前者接受双侧上肢训练,后者接受以患侧上肢为主的常规单侧肢体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功能评定以及BOLD-fMRI扫描,刺激任务为肘关节被动屈伸。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激活脑区增加,以双侧训练组更明显;治疗后双侧训练组患者出现双侧M1、S1、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治疗后双侧训练组中度损伤患者呈M1对侧激活趋势,重度损伤患者呈M1同侧激活趋势。 结论双侧上肢训练能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两侧大脑皮质间抑制正常化及同侧皮质脊髓通路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动觉运动想象和视觉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动觉想象组(14例)、视觉想象组(15例)及对照组(16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动觉想象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每次30min,持续4周的动觉运动想象训练,视觉想象组则接受相同时间的视觉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间的放松训练/病情教育。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各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各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觉想象组、视觉想象组干预前、后其FMA-UE差值及MBI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觉想象组及视觉想象组其干预前、后FMA-UE和MBI差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动觉运动想象和视觉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自行锻炼,实验组则增加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E)和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上肢功能,另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其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45.19±5.62)分和(71.55±6.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分期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ADL动作分析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其疗效亦优于单纯的常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推拿组,每组患者32例。3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推拿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易化组则增加易化技术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仅增加易化技术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包括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 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患者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推拿组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分别为(48.13±15.0)分、(79.25±15.12)分和(1.49±1.34)分。推拿组和易化组治疗后以及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肩痛并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于任务导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灵活性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BAT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包括Bobath疗法、平衡能力训练、ADL能力训练等),BAT组、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辅以双侧上肢训练或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则辅以双侧上肢训练及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盒子积木试验(BBT)评定患者手运动灵活度,并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UE、BBT、MBI及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组FMA-UE、WMFT、BBT及MBI评分[分别为(48.7±5.4)分、(52.9±5.9)分、(20.44±4.82)分和(76.7±10.6)分]亦显著优于机器人组及BAT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或BAT训练均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手的运动灵活性及ADL能力,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手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S手摇车组(试验组)和MOTOmed运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FES手摇车进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则增加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估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 (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肢(χ2=9.23,P<0.05)和手(χ2=15.91,P<0.05)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1、2、3、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S手摇车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1.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技术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Brunnstrom分期[分别为(4.19±0.73)和(3.29±0.70)分]、FMA-UE评分[分别为(51.10±8.05)和(37.14±7.69)分]、MBI评分[分别为(63.10±5.87)和(49.76±7.32)分]以及STEF评分[分别为(66.62±7.17)和(54.90±9.40)分]较组内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双侧上肢功能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双侧上肢功能训练。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E)、WOLF上肢功能评价量表(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测验(MBI)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FMA-UE、WMFT和MBI评分分别为(23.52±4.95)分、(35.00±3.25)分、(30.21±3.56)分、(60.91±7.25)分,对照组GSES、FMA-UE、WMFT和MBI评分分别为(18.82±3.27)分、(30.47±3.94)分、(27.21±2.24)分、(55.76±6.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双侧上肢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改善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和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和(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A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前给予患侧大脑半球M1区20 min的tDCS治疗,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B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tDCS治疗,tDCS治疗部位和参数同A组;C组患者则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安慰性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分别为(40.57±7.66)分、(4.33±0.76)级和(66.67±9.72)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任务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增加常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FTHUE-HK、MB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MA-UE、FTHUE-HK、MBI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FMA-UE[(42.81±13.59)分]、FTHUE-HK[(5.00±1.38)级]、MBI[(73.86±18.83)分]较为优异(P<0.05)。 结论 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工训练对已有分离运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疗效。方法:48例已有分离运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每天进行30min手工训练,对照组每天进行30min传统的作业治疗,两组患者每周进行6次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1-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上肢简易运动功能评分(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其FMA-UE、STEF、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FMA-UE(48.45±3.93)、STEF(68.45±10.76)、MBI(71.87±8.69)与对照组FMA-UE(46.54±1.97)、STEF(59.16±8.37)、MBI(66.67±8.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手工训练可明显改善已有分离运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