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1—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选4种代表性的药品: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粉针剂,各60支。分别用抽吸泵和人工调配。对比两种调配方法所用的时间、药品的残留量及成品输液微粒数等。另采用简易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院PIVAS的240例次调配工作人员的体能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与人工调配比较,采用抽吸泵调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5.34±0.69)s 比(29.30±0.51)s]、痰热清注射液[(19.70±1.01)s 比(24.91±0.78s]、10%氯化钠注射液[(11.30±0.75)s比(16.10±0.61)s]、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粉针剂[(19.00±0.95)s比(33.13±1.06)s]这4种药品节约了时间(P<0.05)。4种药品采用两种调配方法成品输液微粒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药典的规定。4种药品采用两种调配方法药液的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采用抽吸泵调配时肘部乏力[8.33(20/240)比87.50%(210/240)]、腕部酸疼[12.08(29/240)比84.17%(202/240)]、腰部不适[19.58(47/240)比76.67%(184/240)]、颈肩不适[17.08(41/240)比75.83%(182/240)]等体能情况例次占比均低于人工调配(P<0.05)。结论抽吸泵在PIVAS的应用可以节约时间及人力,输液微粒的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药液的残留与人工调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0.9%氯化钠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5%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和灭菌注射用水(SW)调配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成品输液的稳定性。方法:用上述5种输液调配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考察室温条件下12 h内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颜色、丁达尔效应)、pH值、渗透压、浊度、不溶性微粒数和紫外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5种输液调配的成品输液的外观均澄清透明,未产生丁达尔效应;除GNS调配的成品输液pH在12 h为3.86,其余各组的pH值均在《中国药典》输液标准范围;除SW调配的成品输液渗透压接近0,其余各组渗透压符合相关要求;浊度变化符合要求;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吸光度值变化不超过10%。结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可以使用NS、5%GS、GNS、SLR和SW调配,GNS调配的成品输液应在6 h内使用,SLR调配的成品输液应在8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3.
3种左旋多巴片剂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3种左旋多巴片剂(A、B和C片)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00mg3种药物,血药浓度由本实验室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左旋多巴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B和C片的tmax分别为(48.47±13.86)、(152.65±46.71)和(31.38±7.74)min;cmax分别为(3.17±1.07)、(1.04±0.42)和(3.55±0.91)μg/ml;AUC0→∞分别为(424.44±67.50)、(297.36±52.18)和(406.09±85.02)μg*ml/min.B和C片相对于A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0.17±7.41)%和(97.63±11.94)%.结论B片较A片有达峰时间长、峰浓度低的特点,C片与A片相比具有吸收快、达峰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方法取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治疗,A组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用水灌胃,而其他组均使用黄芪、党参煎剂进行灌胃,连续14d,制成类热证动物模型。B组在第15天用水灌胃。C组在第15天用黄连:吴茱萸(6∶1)浓缩液灌胃治疗,D组在第15天用黄连:吴茱萸(2∶1)浓缩液灌胃治疗,E组在第15天用黄连:吴茱萸(1∶1)浓缩液灌胃治疗。比较不同配伍对大鼠模型的药性影响。结果分组实验后发现,A组体温(36.63±0.31)℃,B组体温(37.23±0.39)℃,C组体温(36.45±0.28)℃,D组体温(37.00±0.29)℃,E体温(36.61±0.34)℃。A组和B组体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E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D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分组实验后发现,A组血清皮质醇含量(17.67±1.87)mmol/L,B组血清皮质醇含量(31.12±5.32)mmol/L,C组血清皮质醇含量(16.98±8.34)mmol/L,D组血清皮质醇含量(19.01±3.65)mmol/L,E血清皮质醇含量(26.01±8.37)mmol/L。A组和B组血清皮质醇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血清皮质醇含量下降水平明显优于E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和吴茱萸不同配伍具有不同的药性,不同的配伍可以对类热证病理性改变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配伍比例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利鲁唑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150 mg国产和进口利鲁唑片剂,血浆样品经C18小柱提取纯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利鲁唑血药浓度。结果国产与进口利鲁唑片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860.02±247.45)、(713.05±214.35)μg.L-1;tmax(0.9±0.4)、(1.1±0.5)h;AUC0→24(3 035.41±760.35)(、3 161.78±760.99)μg.h.L-1;AUC0→∞(3 172.83±804.46)(、3 396.09±742.35)μg.h.L-1;T1/2(5.82±1.16)(、7.51±2.30)h。国产利鲁唑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24为(97.1±13.9)%。结论国产和进口利鲁唑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三交叉试验设计考察头孢克肟不同制剂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受试制剂头孢克肟干混悬剂(A)、胶囊剂(B)和参比制剂(C,头孢克肟胶囊,世福素)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健康受试者三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00mg后血浆中头孢克肟的浓度。结果:经BIO3程序拟合,A、B、C的AUC0-1分别为(18.54±6.31)、(16.10±5.51)、(17.16±5.96)mg·h-1·L-1,实测Cmax分别为(2.63±0.76)、(2.43±0.78)、(2.57±0.90)mg·L-1,实测tmax分别为(4.11±0.58)、(4.56±0.51)、(4.56±0.70)h,A、B与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8.8±12.3)%和(95.7±15.9)%。结论:受试制剂A与参比制剂C、受试制剂B与参比制剂C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童彤  丁海文  沈爱宗  刘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7):1794-1797,1816
目的: 探究优化智能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对成品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溶媒体积、转针速度、推拉次数、抽拉角度、残留稀释、静置时间、二次配药参数,考察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成品输液室温8 h内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并对比机器调配与人工调配效率、手部意外刺伤发生率、药液残留量。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佳调配技术参数为溶解过程中溶媒体积10 mL、慢速转针、推拉5次、抽拉角度180°、残留稀释1次、静置时间10 s、选择二次配药,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室温8 h内成品输液性状、渗透压和pH值没有显著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的药液残留量小于人工调配,无手部意外刺伤发生,一人同时操作2台机器的调配效率高于人工调配。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能够提高调配的成品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绞股蓝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月份相似、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E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标准饵料92·5%+2%胆固醇+2%蛋黄+3·5%猪油)+绞股蓝5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mg/kg、高脂饵料、标准饵料。实验前和实验后6、9周耳中动脉采血检测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睾酮。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结果①血脂:A、B、C组饲养后TG、TC、LDL-C、HDL-C明显升高(P<0·05~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HDL-C优于C组(P<0·01);②睾酮变化:实验前和实验后6、9周A、B、C、E组组内和组间睾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形态学改变:E组血管内膜光滑,无斑块;C组大量灰白色脂样物凸出并连成片状,以主动脉近段明显;A组和B组斑块明显减少,以主动脉近段和血管分支处斑点状斑块明显。A、B、C、E组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31±5)%、(32±6)%、(60±9)%、0,A、B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E组内膜光滑,C组内膜增厚,脂质斑块弥漫,泡沫细胞积聚,斑块底部泡沫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内弹力层和中弹力板发生变性、断裂和崩解;A、B组动脉病变情况较C组明显减轻。A、B、C、E组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40±16)%、(41±15)%、(70±12)%、0,A、B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血症、绞股蓝均不影响兔食饵性As形成过程中睾酮水平,绞股蓝不是通过睾酮途径干预As。  相似文献   

9.
吴妍  曹教育  吴凤芝  李民  刘圣  马旖旎  唐琪 《安徽医药》2015,19(9):1642-1646
目的:优选注射用左卡尼汀最佳调配方法。方法采用L8(27)正交试验优选注射用左卡尼汀的最佳溶解溶媒、溶媒量、振荡时间和振荡频次;考察左卡尼汀浓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后成品输液在室温(23℃)条件下,0~8 h内左卡尼汀含量、pH、外观以及不溶性微粒数变化情况,判断其成品输液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左卡尼汀最佳调配方法为每1 g药粉用8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慢频次振荡1 min,所得浓溶液与5%GS、0.9%NS配伍8 h内含量较稳定,适宜配伍;与GNS配伍稳定性较差,6 h含量下降超过10%;与10%GS配伍稳定性最差,2 h含量下降近40%;各成品输液pH、外观和不溶性微粒数变化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调配方案,为注射用左卡尼汀静脉用药调配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无细胞耻垢分枝杆菌疫苗对结核杆菌感染者的预防作用。方法1.动物实验:将结核杆菌感染的豚鼠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的无细胞耻垢分枝杆菌疫苗组(A组:7.0μg/次,B组:35.0μg/次)和阴性对照组(C组),观察疫苗对豚鼠PPD皮肤反应、病变指数和活菌负荷的影响。2.人体试验:将31名PPD皮试强阳性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的无细胞耻垢分枝杆菌疫苗组(D组:8.7μg/次、E组:17.5μg/次、F组:35.0μg/次),观察受试者注射疫苗前后PPD皮肤反应情况。结果1.动物实验:A、B、C组豚鼠PPD皮肤反应强度依次为(9.87±3.36、7.04±3.09、12.67±1.47)mm,A组、B组和C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B、C组豚鼠病变指数依次为34.6±13.7、29.6±12.3、49.6±16.7,A组、B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豚鼠脾脏分离的结核杆菌对数值依次为4.32±1.58、4.00±1.39、4.94±0.41,B组和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人体实验:D、E、F组受试者注射疫苗前PPD皮试结果依次为(36.1±4.5、34.0±3.6、33.5±3.1)mm,注射疫苗后PPD皮试结果依次为(20.6±0.6、16.0±1.6、17.82±1.2)mm,各组注射疫苗前后PPD皮试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细胞耻垢分枝杆菌疫苗对结核杆菌感染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系统,为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发智能审方、智能摆药、扫描核对、智能轨道运送等系统模块, 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应用前后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人员效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运用后, 实现了自动审核医嘱、智能分拣摆药、智能扫描核对、成品输液自动运送;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0.10%下降为0.06%,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4.35±0.48)h 缩短至(3.15±0.31)h;每日调配内差由(4.23±0.82)件降低至(1.52±0.24)件;药品破损由每日(2.78±0.24)件降低至(0.69±0.74)件;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每日(6.78±0.45)件降低至(2.36±0.14)件。每日可减少排药人员1名,减少外送人员1名。结论:PIVAS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药学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三七总皂苷为样品,考察不同浓度的甘油水溶液对人参皂苷Rg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i.v.)和十二指肠给药(i.d.)后,采集血样,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g1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 大鼠十二指肠注射给予PNS-甘油水溶液(Rg1剂量175.68mg·kg-1,甘油浓度分别为:20%、40%、60%、80%)、PNS-水溶液(Rg1剂量439.2mg·kg-1)后,人参皂苷Rg1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5±0.00)h、(0.438±0.125)h、(0.375±0.144)h、(0.313±0.125)h、(0.5±0.00)h,AUC(0~t)分别为(9.099±1.452) 、(18.727±2.058) 、(4.625±1.102) 、(2.756±1.022)、(6.012±0.647)μg/(min·mL),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13%、8.51%、2.10%、1.25%、1.09%.结论 各浓度甘油溶液均能较大提高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其中浓度为40%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ROX与5种溶媒配伍后,在室温(25±1)℃及高温(40±1)℃条件下,于0、1、2、4、6、8、12、24 h取样,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p H值和不溶性微粒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OX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外观均无色澄明,无气泡及沉淀产生,各配伍液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8)。注射用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室温12 h、24h p H值分别为3.96、3.91,高温8 h、12 h、24 h后配伍液p H值分别为3.95、3.92、3.86,其他配伍液p H值在4.40~6.31之间。24 h内各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未明显增加,均符合规定。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24 h内药物含量变化均<5%,RSD<2%;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含量呈下降趋势,24 h药物含量变化>10%,RSD分别为4.52%(室温,n=8)、4.43%(高温,n=8)。结论: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4 h内使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在1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模式和使用情况。方法:从输液调配机运行组成、软硬件设计、应用功能和使用模式等方面介绍某院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与人工输液调配模式比较,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的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具有触摸屏人机界面操作、定量控制精确、自动缺液报警、连续或单次设定、双向运转、操作信息管理追溯等功能,并形成了一套难溶药品储备液调配模式。与人工输液调配相比,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每调配100袋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成品输液的耗时约由108.34 min降低至54.91 min,效率约由1.08 min/袋降至0.55 min/袋,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耗材成本约由16元降低至11.6元。结论:双向精密输液配液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好,双向定量抽取准确度高,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追溯调配结果,安全性高,对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异福酰胺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福酰胺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的浓度 ,并根据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 ,求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受试制剂中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Tmax 分别为 (1 69±0 60)h、(0 94±0 57)h、(2 36±1 10)h ;Cmax 分别为(9 86±2 09) μg/ml、(5 36±1 77) μg/ml、(16 20±4 85) μg/ml;T1/2 分别为 (3 43±0 72)h、(2 98±0 75)h、(9 26±1 58)h ;AUC0~t 分别为 (59 34±13 17) μg/(ml·h)、(21 87±14 29) μg/(ml·h)、(212 97±71 52) μg/(ml·h)。参比制剂中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Tmax 分别为 (1 83±0 66)h、(0 86±0 38)h、(2 08±0 97)h ;Cmax 分别为 (9 98±1 63) μg/ml、(5 60±2 01) μg/ml、(17 79±4 57) μg/ml ;T1/2 分别为 (3 97±1 58)h、(3 15±0 88)h、(9 36±1 85)h ;AUC0~t 分别为 (62 46±14 02) μg/(ml·h)、(21 39±14 53) μg/(ml·h)、(227 09±70 91) μg/(ml·h)。受试制剂相对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98 47±15 00) %、(103 76±15 80) %、(94 38±12 07) %。结论 :AUC0~t和Cmax 经双单侧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胶囊与参比制剂(曲美他嗪片)是否生物等效。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0 mg,采用HPLC-ESI-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曲美他嗪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各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2.1±s0.6)和(2.1±0.6)h, c_(max)分别为(49±9)和(48±9)μg·L~(-1),t_(1/2)分别为(6.2±1.4)和(6.1±1.3)h,Ke分别为(0.117±0.022)和(0.118±0.023)h~(-1),用梯形法计算VUC_(0~24)分别为(424±86)和(430±102)μg·h·L~(-1)。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24)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7)%。结论:曲美他嗪胶囊与片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7.
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药物调配残留量进行质量控制,旨在保障输液的有效性。通过分析3年来残留量质量控制结果,发现药品调配残留量超标率为7.0%,残留量主要影响因素有:调配人员专业知识、调配手法、劳动强度、责任意识,可以此为药品调配改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