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低水平均衡→非均衡→高水平均衡"的"倒U型"动态演进过程。当前长江经济带正处于向更高水平均衡——"协调性均衡"演进的起步阶段,需要及时把握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以国家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方针为统领,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实现区域单元之间和区域单元内部融合发展为战略指引,以促进各地区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为价值取向,从宏观上设计好新常态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愿景及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面积大,跨度广,生态水平差异大。以长江经济带1088个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根据斑块密度、斑块走向、斑块联通度等,结合地形地貌、气象气候等条件,在长江经济带划出10条不同类型生态带。将这10条生态带连接后,可以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构建“一横四纵”的生态网络。在这一网络中,根据自然保护区斑块密度和联通度,划分成保持维护区、稳步建设区和加速建设区。在保持维护区,西部和中东部在斑块格局特征上差异显著,对于西部主要是保持自然保护区面积,而对于中东部则要将保持保护区面积和维护斑块间通道相结合;稳步建设区应结合具有一定经济作用的生态用地,加强斑块联通;加强建设区位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结合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公园等扩大绿地面积,完善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3.
从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视角来研究韧性物流引领供应链和产业链企业的韧性增长与绿色发展,对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在二十大新时代背景下,将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主体,基于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先从企业韧性、物流引领、绿色经济等相关理论入手,设计区域韧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韧性物流引领战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求出2014—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发展韧性综合得分和韧性型发展地区引领指标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进行排序与分析。结果发现:(1)从发展韧性来看,江苏、浙江、上海这三个省市的发展韧性综合得分均远高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平均水平,说明这三个省市发展韧性较好,也表明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创新驱动发展超前;而江西、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综合评价得分则显著低于11个省市的平均值。(2)从引领效果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用电量的关联度最高,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关联度次高;而物流仓储用地的关联度则为最低,交通运输财政支出的关联度次低。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规划出绿色经济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韧性物流引领战略的创新方...  相似文献   

4.
在以发展内容全面协调为主视角重新构建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评价范式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法和VAR模型分析了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化包容度、区域差异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经济带城镇化包容度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且存在空间收敛特征;(2)城镇化包容度组内和组间差异实现双下降,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下游区域差异又是构成组内差异的主导因素;(3)城镇化包容发展在短期内能缩小总体、组内和组间差异,且对组内差异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结构和竞争力发展现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类型对区域人力资本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小学教育人力资本和初中教育人力资本总量和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对区域人力资本增长起负向阻碍作用;高中教育人力资本总量和占比稳步增长,对区域人力资本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引领作用明显,是区域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优化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结构及竞争力,必须加大长江经济带中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现“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按照区域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区域内的配置水平;形成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开放合作、有序竞争的大区域人力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6.
背景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确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14-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衡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指标,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等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仅6个省(直辖市)实现协调发展。总体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出现倒退现象,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1%、-1.69%、-0.45%。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为0.63,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6,1],协调发展等级提升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滞后制约;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5和0.44,均处于勉强协调阶段(0.4,0.6],经济发展落后成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达到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梳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江苏的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认为江苏应抓住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沿江产业合理分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中的优势产业引领带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以及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示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区内各省市及其在各个时期经济增速存在明显差异。实证估计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投入;在非物质投入要素中,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变动,再次是制度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虽然也是正向的但不显著。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必须在区内加强城市群建设;通过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创新;扩大国内消费以代替资本的过度投入。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产业是体育和经济结合发展的产物,其经济功能就是体育和经济有效互动产生经济社会价值。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现代体育产业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功能都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的重要历史时期,需要对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进行重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应该注重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体育资源;注重地方政府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充分借鉴国外的成熟经营模式和成功运作经验,通过体育保险事业保障体育产业经济功能顺利重构;完善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体育产业链延伸,鼓励优秀体育企业“走出去”;注重发挥体育人才、品牌和研发的力量等多个方面,对经济带的体育产业经济功能进行重构。通过这些重构手段,使得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更适于当前长江经济带的体育产业发展,并培育体育产业成为带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0.
实施“产业链长制”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解构“产业链长制”的理论逻辑,通过明确发展方向、整合要素资源、提供市场信息、防范经营风险等运行机制助力产业链稳定发展。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政策的演进脉络可分为初步探索(2017—2018年)、进一步探索(2019—2020年)和全面探索(2021年至今)三个阶段,其实践呈现出重视顶层设计、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桥梁作用、“链创”建设等显著特点。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长制”实践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围绕“四链”融合、“三链”统筹、区域融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链长制”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和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与南黄海交汇处的南通市为例,分析了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体江海交会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内部差异形成的要素,以及此类地区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动力机制。论证了新一轮沿海开发和空间结构重构中,该类地区以沿江沿路经济轴带为基础,实施陆海统筹、江海陆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在不同区域利用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实施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实现区域空间均衡发展。力图从一个侧面探讨大的江河与淤泥质海岸交汇处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依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形成了统观全局,调控差距,协调发展的构架思路;以改革开放为支点,以发展为中心,以稳定为前提的三位一体构架原则;对共富空间布局进行全国一体化的统筹规划,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综合经济带、环渤海地区经济圈、东南沿海经济区、鄂豫赣皖湘中部五省经济区、东北重点产业区、西南及华南部分地区重点产业区、西北重点产业区、京九沿线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沿线经济带的“七区两带”点轴推进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岸11个省市数据,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长江经济带污染物排放动态特征以及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路径特征并不相同,废水化学需氧量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曲线特征,但是氨氮排放量、工业粉尘以及固废排放不符合“倒U型”曲线特征;政府污染治理投资作用显著,并具有规模效应。政府污染治理投资使得“倒U型”曲线转折点提前;政府污染治理投资的减排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递减。因此位于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应该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向服务化和绿色化的现代产业跃升,而中上游地区则主要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首要内容,但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以基层为重点”的县域卫生体系发展指数,为监测县域卫生体系“以基层为重点”发展情况提供方法 参考,并结合应用案例展开分析演示。方法 本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21—2022年,首先基于文献综述和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和各项指标的百分制转化方法 ,其次利用2020—202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县域卫生体系综合改革试点县开展的基线调查收集的居民/患者/医务人员问卷调查、机构调查、医保数据及关键知情人访谈数据等开展案例应用与分析。结果 德尔菲结果 显示,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两轮咨询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4和0.13。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层次、15个维度、36个指标,并附有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案例分析结果 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县的总体得分分别为58.62分和52.57分,均低于当前全国层面基准(60.00分)。两个案例县的主要“短板”集中在: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糖尿病用药、信息互联互通等投入相关指标,基层医疗卫生可及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等过程相关维度指标,灾难性...  相似文献   

15.
“新农保”长效供给机制的协调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贫富不均、区域差异性大,要真正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广覆盖、保基本目标,直至完全实现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供给,还需以新农保试点为契机,立足国情,充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构建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新农保长效供给机制。即构建纵向一体(需求、筹资、管理一体化)、横向协调(均衡发展)、整合提升(衔接与动态发展)的新农保长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6.
Delphi法在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Delphi法对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进行筛选.方法 确立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备选指标,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31名专家进行2轮调查.选择的专家涉及妇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3个领域,分别来自9个城市,具有较好的学科代表性和地区代表性.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78,积极系数为100%,咨询的可靠性高.两轮咨询指标重要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0.318,敏感性评价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61、0.307,统计检验P均<0.05,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根据指标的均数、变异系数结合协调以及议题小组讨论意见,61个指标中共筛选出46个指标.结论 应用Delphi法筛选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指标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春鹏  李雨  王爽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82-1187
目的 从临床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代谢综合征(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咨询。选择我国7个行政区域的咨询专家26人,将咨询问卷以E-mail方式寄给专家,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打分。采用百分位数法,联合运用满分比、均数及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后进行指标筛选结果的确认,最终确定临床视角下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100.00%,第二轮问卷回收率为92.31%。第一轮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均数为3.69~4.96,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3.15~4.69;第二轮重要性得分均数为4.21~4.95,可操作性得分均数为4.33~4.70。第一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30,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15~0.37;第二轮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04~0.22,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为0.09~0.16。第一轮重要性、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06、0.383;第二轮分别为0.580、0.430。第一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67,判断依据系数为0.935,权威程度为0.901;第二轮熟悉程度系数为0.841,判断依据系数为0.896,权威程度为0.869。根据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健康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与医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健康行为与技能、健康知识与意愿、自我效能。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临床视角下MS患者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均满足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分别以武汉、合肥、南昌三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常规检测报告数据为依据。满意率和反映性同属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其中这两方面共包含11个指标,方便性、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尊重程度、设施设备、交流与解释、服务价格、药品价格、隐私保护、过度检查。在众多的指标中运用粗糙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和指标约简原理将重要指标提取出来,将提取出的重要指标进行重要度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进行检验。结果:结果分析得出这个城市各为一种类型。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依次为武汉得分最高,其次为合肥,最后是南昌。每项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优化与精简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可通过将不重要的冗余指标删除来实现,综合评价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属性重要度的计算来客观的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教研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专家平均年龄43岁,平均工作年限20年;三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均值为0.844;协调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共确定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的代表性较好,积极性很高,权威性和协调性较好,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教研综合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华 《中国数字医学》2013,(11):116-116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17个试点城市之一,鄂州市在2010年2月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公益回归、百姓受益”的改革原则,已初步建立起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鄂州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鄂州市4家市级医院、13家乡镇卫生院、283家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鄂州模式”以其可落地可复制,“化繁为简”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