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化版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SPHES)量表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感染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无显性肝性脑病(O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0例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志愿者150例为健康组。以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为金标准,分别采用SPHES量表和PHES量表筛查MHE的患病率。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筛查OHE的发生。结果 PHES量表和SPHES量表筛查试验组患者MHE的患病率分别为41.3%(62/150)、35.3%(53/150),二者对MHE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对试验组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36例发展为OHE,其中SPHES量表和PHES量表诊断的MHE发生OHE分别为29例和27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以PHES量表为金标准,Kaplan-Meier回归、COX回归分析提示SPHES量表对MHE的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均P0.01)。SPHES和PHES预测OH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和0.703。结论 SPHES量表对MHE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临床操作更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T场强磁共振MRS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MHE患者和46例无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采用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进行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的MRS扫描。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肌醇(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33例MHE患者在MRS检查前后1周内进行了静脉血氨水平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E患者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的Cho/Cr、MI/Cr显著降低(P值分别〈0.01和〈0.001),Glx/Cr比值显著升高(P〈0.005)。与无MHE的肝硬化患者间Glx/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5),无MHE的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I/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扣带回与右侧额叶的Glx/Cr比值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Cho/Cr和MI/Cr的比值与血氨浓度呈负相关。结论3T场强磁共振MRS检查显示MHE患者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Cho、MI水平降低,Glx水平升高;扣带回与右侧额叶的MRS指标与血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3T场强磁共振MRS对MHE的诊断有显著价值;扣带回与右侧前额叶可作为检测肝硬化患者脑改变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脑功能的异常改变,探讨DWI和DTI在MH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经神经心理测试评分量表测试后,分为MHE组16例和无MHE单纯肝硬化组14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DWI与DTI扫描,选取脑内8个部位为感兴趣区,计算各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18例肝硬化患者于T1WI图像上可见到双侧内囊、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额叶、枕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尾状核头部由正常组、单纯肝硬化组至MHE组ADC值逐渐增加,且MHE组的ADC值较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由正常组、单纯肝硬化组至MHE组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与DTI联合应用能够预测肝硬化患者MHE的进展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智力测验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轻微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数码-符号测验(DST)、数字连接测验-A(NCT-A)和MMSE对57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智能检测。结果 2组DST、NCT、MMSE总分、定向能力、注意与计算力及回忆能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功能A级与C级DST、NCT、MMSE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力测验联合MMSE是早期筛查MHE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RS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3.0 MR机对33例MHE患者和46例没有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的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扫描。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肌醇(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33例在 MR检查前后一周内进行了静脉血氨水平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轻微肝性脑病患者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的Cho/Cr、MI/Cr 显著降低(P<0.01和 P0.05),没有轻微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I/Cr有显著性差异(P0.05)。扣带回与右侧额叶的Glx/Cr比值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Cho/Cr 和MI/Cr的比值与血氨浓度呈负相关。 结论:MHE患者MRS检查显示扣带回和右侧前额叶Cho、MI水平降低,Glx水平升高;扣带回与右侧额叶的MRS指标与血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RS对MHE的诊断有显著价值;扣带回和额叶可作为检测肝硬化患者脑改变的一个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入住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同期选择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总结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中,基础病因以乙肝肝硬化最多,占52.44%(43/82)。诱因方面,80例具有明确的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26.82%(22/82),其次分别为感染、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便秘、镇静剂使用。肝性脑病组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537,P0.001)。肝脏功能比较,肝性脑病组患者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肝硬化组(t=5.142,P0.001;t=3.652,P0.001),而白蛋白水平降低,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P=0.041)。2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PT、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直径和脾门静脉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主要以乙肝肝硬化为基础病因,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诱发因素,临床应加强肝性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MR机对26例MHE患者进行扣带回和额叶的单体素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序列扫描。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胆碱(Cho)、肌醇(mI)和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mI/Cr、Glx/Cr的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E组扣带回和额叶的Cho/Cr、mI/Cr显著降低(P<0.01~0.001),Glx/Cr值显著升高(均P<0.005),NAA/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HE患者MRS检查显示扣带回和额叶Cho、mI水平降低,Glx水平升高,MRS对MHE的诊断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46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P3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数字连接测验(NCT)、简明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及脑电图(EEG)检测和随访,并与43例非肝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300潜伏期、NCT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1);BAEP异常率明显增加(P〈0.01);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P300潜伏期逐级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NCT时间显著延长,BAEP异常率显著增加(P〈0.05—0.01)。随访发现P300、BAEP或NCT异常的肝硬化患者HE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300、BAEP及NCT可作为早期诊断SHE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原因分析。方法 2010-06—2012-06,我院诊治的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10),对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放腹水、强利尿、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以及便秘等诱因,都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TBIL、ALB、Cr、PT水平的升高,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肝性脑病分期越高,其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诱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肝性脑病分期,都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4-09收治的86例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氨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及纳洛酮联合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可恢复血氨及肝功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乳酸菌素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硬化合并MHE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数码符号测验(DST)和数字连接测验-A(NCT-A)评定神经功能变化,测定肝功能、血氨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2组神经功能评估(DST和NCT-A)和血氨水平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2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均下降显著,且观察组AST、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9.77%,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乳酸菌素可有效治疗MHE。  相似文献   

12.
综合降低血氨浓度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综合降低血氨浓度,观察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乙肝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降低血氨治疗组(包括口服乳果糖、醋酸灌肠、乙酰谷酰胺静脉注射,n=30)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n=28),1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21例(70.0%),有效9例(30.0%),无效0例,无死亡,总有效率100%;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显效8例(28.6%),有效8例(28.6%),无效7例(25.0%),死亡5例(17.8%),总有效率为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治疗组死亡率和血氨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降低血氨浓度是控制乙肝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HE)系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4-12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8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组)19例和观察组(门冬氨酸鸟氨酸加乙酰谷酰胺治疗组)19例,比较2组不同分期及病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期及病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构成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效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雅博司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雅博司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乙肝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雅博司组(26例)和乙酰谷酰胺组(22例),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雅博司组显效12例(46.2%),有效13例(50%),无效1例(3.8%),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6.2%;而乙酰谷酰胺组显效5例(22.7%)。有效7例(31.8%),无效6例(27.3%),死亡4例(18.2%),总有效率为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雅博司组血氨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雅博司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可迅速控制惠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及CT影像在肝性脑病(H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6例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均为发现乙肝患者病史7a以上,其中伴HE 36例(HE组),随机选取门诊体检30例健康成人(正常组)作对照。2组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及CT扫描。结果肝硬化组行磁共振扫描32例出现T_1序列扫描示双侧苍白球区对称性高信号,T_2WI、FLAIR及DWI(b=800)各序列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双侧苍白球区T_1影像为正常表现,其中20例出现轻度脑萎缩征象,对照组30例扫描示苍白球区均未见明显短T_1信号,17例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V-R间隙,CT扫描肝硬化组及体检组结果差别不大,苍白球区均未见异常高密度。结论伴肝硬化患者行常规磁共振颅脑扫描时,两侧苍白球区见明显短T_1信号,伴脑沟增宽,其他序列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要考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CT颅脑扫描意义不大,但可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过程中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探讨IL-18在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足月HIE患儿(轻度24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及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7天血清IL-18水平,并于生后第7天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血清IL-18 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同时分析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患儿的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不同程度HIE组IL-18水平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3)各组HIE患儿恢复期(生后7d)血清IL-18水平较急性期(生后1 d)均有明显下降,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IL-18的AUC为89.8%,当IL-18600.36 ng/L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6.8%、87.1%、89.2%。结论动态监测IL-18水平变化可以作为HIE患儿早期预后判断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各种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氨水平,探讨它们在肝性脑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6—03~2008—02收集乙肝、丙肝和酒精性肝硬化住院患者48例,在住院期间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中TNF-a和血氨水平,判断它们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观察治疗后TNF-a、血氨水平和肝功能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转归。结果 合并有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TNRa和血氨水平比无肝性脑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肝性脑病患者的TNF-a和血氨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肝性脑病患者接受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发现TNF-a和血氨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TNF-a和血氨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它们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功能损伤和肝性脑病的发生,降低血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肝脑变性系一种临床少见的慢性脑病,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筛选326例肝硬化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为获得性肝脑变性,发生率约为3.37%。神经系统症状以静止性震颤(9例)、共济失调(7例)常见;MRI显示双侧苍白球均受累,T1WI为高信号,病变可同时累及双侧丘脑(1例)、中脑被盖(1例)、双侧内囊后肢(1例)和双侧壳核(1例)。多巴丝肼、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功能衰竭(内源性肝性脑病)、门脉性分流的发生(外源性肝性脑病)以及同时存在两种因素(混合性肝性脑病)在肝性脑病(HE)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文对79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