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52-54+58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子宫粘连电切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连电切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宫腔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复查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心、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粘连电切术后采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宫腔球囊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0例。按照雌激素应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8)、低剂量组(n=17)、高剂量组(n=15)。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均放置1枚IUD于子宫底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未应用药物;低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高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9 mg/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宫腔粘连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TGF-β及VEGF、血清E_2及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组织TGF-β及VEGF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更好,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实行人工周期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参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实验组予以人工周期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子宫内膜厚度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人工周期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治疗应用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开子宫中隔或宫腔粘连手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的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全中隔子宫或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行宫腔镜"冷刀"子宫纵隔切开术或"冷刀"宫腔粘连切除治疗,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对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病例。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修复、残隔、宫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3.0%(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切开子宫中隔或宫腔粘连手术后宫腔粘连复发减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痛苦小,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膜下肌瘤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EXCEL2007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单极电切术,观察组给予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40.16±5.97)min,术中出血量(35.42±3.87)ml,住院时间(2.89±1.13)d;宫腔镜单极电切术手术时间(48.76±8.86)min,术中出血量(52.39±6.97)ml,住院时间(4.88±1.79)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双极电切术组月经量(57.13±19.66)ml,月经期时间(6.87±1.65)d,血红蛋白(10.89±1.97)g/L;宫腔镜单极电切术组月经量(48.24±11.51)ml,月经期时间(5.19±1.02)d,血红蛋白(9.41±1.16)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双极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患者子宫损伤小,能够增加妊娠率,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让换则会短期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张丁尹  刘海英  蒋薇 《中外医疗》2023,(14):67-70+75
目的 分析宫腔镜治疗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对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患者内膜增厚情况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入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子宫内膜增厚、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宫腔再粘连率、月经量。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增厚、月经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7),观察组的宫腔再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治疗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对人流术后宫腔粘连患者有内膜增厚效果,可降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周敏  邢辉  郑玲 《中医学报》2016,(10):1589-1591
目的:观察宫腔镜配合补肾调经方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人流术后月经量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对于轻度粘连的患者采用硬性宫腔镜的尖端进行推压分离,对于中、重度粘连者,采用电切分离,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 d。中、重度粘连患者术后服用补佳乐及安宫黄体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补肾调经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情况、宫腔内壁恢复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在促进月经恢复、防止宫腔再次粘连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配合补肾调经方治疗宫腔粘连疗效显著,且能促进宫腔粘连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子宫内膜生长,并有防止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组织损伤,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在体实验:随机抽取需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或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双极组和单极组;离体实验:随机抽取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行子宫切除术的离体子宫标本(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0例,随机分为双极组和单极组,每组各15例,对NADH-d组织化学染色后的单极组与等离子双极组电极作用下方的组织热损伤深度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在体实验或是离体实验,单极组的组织热损伤带均较等离子双极组的组织热损伤带深(t在体=2.39,t离体=7.49,P 〈 0.05).结论 等离子双极宫腔镜电切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单极系统轻,结合等离子双极电切不需要使用负极板,电流不通过人体,安全性好,用生理盐水做膨宫介质,能有效的防止TURS的发生等优点,证实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手术与宫腔镜电切分离手术治疗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将138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剪刀分离组和电切分离组,观察其手术效果、粘连分类评分、术后子宫内膜增长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出入量差等指标。结果两组有效率、宫腔粘连评分差、术后内膜增长厚度、膨宫液出入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刀分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电切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度宫腔粘连,电切组宫腔粘连评分差、术中出血量少于剪刀分离组;对于各种程度的宫腔粘连,电切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剪刀分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余指标,不同粘连程度、不同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与电切分离术相当,但手术时间长于电切分离术;中度宫腔粘连用微型剪刀分离可改善宫腔粘连分类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宫腔镜病灶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共3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诊断性刮宫联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联合LNG-IUS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检测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82.35%(14/17),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17/17),高于对照组[70.59%(12/17)、94.12%(16/17)],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宫腔粘连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同一时间点,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CA125及HE4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宫腔镜病灶电切术联合LNG-IUS用于早期EC及EAH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及宫腔操作并发症少,有望成为早期EC及EAH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常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2 月— 2018 年9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100 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 照组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手术 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 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给予生长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宫内节育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宫腔粘连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且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再次粘连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激素宫腔注入联合宫内节育器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冷刀系统手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芬吗通联合使用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月经改善率、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10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吗通连续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妊娠情况,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孕19例,成功13例(68.43%),对照组试孕15例,成功5例(33.34%),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均较治疗前减低,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均低于对照组,VI、VFI、FI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能够促进其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其月经及动脉血流情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E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70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TCRP,观察组行TCRP后宫内放置LNG-IUS,2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第1、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清雌二醇( E2)、孕酮( P)变化,随访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子宫内膜逐渐变薄,术后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同期缩小( P﹤0.05);术后12个月E2、P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2例复发,占7.1%,对照组8例复发,占22.9%( P﹤0.05)。结论 TCRP联合宫内放置LNG-IUS治疗EP,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适用于暂无生育需要或已婚已育EP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宫腔镜电切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金属圆形IUD,而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并在宫腔镜下行取环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无异常,粘连治疗前镜下宫腔狭窄呈条状,宫腔两侧壁与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口均消失,部分宫腔闭锁严重的广泛粘连使宫腔形态完全消失。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0.8~1.2、月经恢复正常88例、月经量少8例、恢复妊娠12例,对照组宫内膜厚度0.4~1.1 cm、月经恢复正常69例、月经量少23例、恢复妊娠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预防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好,预防范围广,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Bakri球囊及Interceed防粘连膜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妇科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Bakri球囊组(42例)、Interceed防粘连膜组(43例)及对照组(20例)。Bakri球囊组使用Bakri球囊管+戊酸雌二醇(E_2V)+宫内节育器(IUD);Interceed组使用Interceed防粘连膜+E_2V+IUD;对照组使用E_2V+IUD。术后观察宫腔粘连、月经及子宫内膜恢复情况。结果Bakri球囊组和Interceed防粘连膜组的总有效率都达到100.0%,均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nterceed防粘连膜组的显著率达到37.2%,高于Bakri球囊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kri球囊组月经恢复正常者32例(76.2%),Interceed防粘连膜组月经恢复正常者34例(79.1%),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者11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ceed防粘连膜更适用于宫腔镜手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且无影响月经恢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金属圆形节育环和戊酸雌二醇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48 h出血严重程度及术后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出血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降低再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EP)电切术病人血清雌激素、孕激素、炎性因子、子宫内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受体(IGF-ⅠR)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采取常规口服黄体酮药物治疗, 观察组联合放置LNG-IUS治疗。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IGF-I及IGF-IR表达水平, 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2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法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的子宫腺皮质、间质内的ER、PR水平降低, 且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 < 0.05~P < 0.01)。经过治疗, 2组病人各项炎症指标、IGF-I及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随访6个月,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切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 置入LNG-IUS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雌孕激素水平, 且能缓解术后炎症状态, 并降低IGF-I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