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下颌骨部分缺损进行即刻、精确与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5例下颌骨缺损需即刻行外形和功能修复的患者,先行三维CT扫描获得颌面部影像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颌面部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外科,确定手术部位、截骨点、重建钛板的方向和角度;同时,制作出缺损区骨质的树脂模型,指导修整移植骨块。术中,切除部分下颌骨后,根据术前模拟的方案,进行血管化的髂骨移植加重建钛板固定,或者单纯重建钛板固定。结果:5例下颌骨病变切除后均即刻行修复重建治疗。手术过程明显快捷、顺利,移植骨和重建钛板均简单修整即就位植入,术后患者的双侧面形对称,余留牙咬合关系良好、稳定,医患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对精确、快速地修复下颌骨缺损、恢复面部对称性、重建咬合功能等,是一种简便、有效、可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高仿真牙颅颌模型与牙弓石膏模型精确结合用于手术优先指导矫正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可行性。方法:5例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均进行全头颅三维螺旋CT扫描,将数据输入快速原型机,制作三维打印头颅模型,然后将牙弓石膏模型按等比例替换三维打印模型的牙弓,以组成高仿真牙颅颌模型复合体。利用该复合体进行术前模拟截骨,评价截骨位置及截骨量,评估患者颏部的对称性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术后 6 个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5 例患者术前建立高仿真牙颅颌模型复合体,很好地预测了手术效果。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对外形感到满意,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等并发症。结论:高仿真牙颅颌模型复合体更好地预测偏颌畸形患者术后颏部及髁突的改变,为该类患者的“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维头颅模型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开发三维头颅模型技术并研究其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扫描和快速成型技术通过软件制作三维头颅模型,应用于颧骨粉碎性骨折、颜面不对称畸形、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畸形以及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维头颅模型指导的8例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患者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三维头颅模型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化仿真3D模型在颅眶畸形精准化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颅眶畸形病例:创伤性颅眶畸形43例和先天性颅眶畸形1例;将创伤性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模型组。除传统组外,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颅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0 mm)。采集原始DICOM数据,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软件重建头颅三维数据(STL格式),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和反求镜像工程技术制作头颅3D仿真模型。术前利用数字化软件模拟手术过程,并在模型上进行手术演练、预弯或预制植入材料,术中指导手术入路和解剖部位的确认。术后收集手术时间、颅眶对称性和满意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随访3个月~6 a,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失明、脑疝、嗅觉丧失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模型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模型组的术后满意程度和对称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数字化3D仿真模型能够提供精准的诊疗信息,为精准、安全整复颅眶畸形提供有利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效率,改善患者颅颌面部外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颌面部骨骼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拥有一个与患者实际尺寸一样的骨结构模型,对于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从容进行术前准备及成功完成整复手术是十分有意义的。快速成型解剖模型(rapidview models)正是这样一种直观的,为特殊病例用于术前诊断、设计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6.
快速成型技术与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在陈旧性颧眶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陈旧性颧眶骨折患者8例,手术前拍摄薄层CT,并以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头颅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截骨和复位,制作复位导板并预制钛板形态。手术中按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在导板引导下复位,钛板同定。结果:所有患者伤15均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及开闭口功能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及模型外科使整复陈旧性颧眶骨折手术的目的性和准确性提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对外形的恢复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104例需进行口腔颌面手术的患者,包括陈旧性颧-上颌-眶周骨折34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9例,下颌角肥大畸形9例,颌面部软骨、骨肿瘤3例,面部异物2例。定位钉植入后,拍摄颌面部CT,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利用镜像技术确定患侧截骨部位、截骨量、骨折复位位置及重建外形。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复查CT,与术前设计图像融合,进行手术准确度及导航误差评价。结果:经过点配准和(或)面配准后,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导航手术。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 mm。术后CT检查示截骨部位、截骨量、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平均误差(1.46±0.24)mm。104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术后面形显著改善。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有助于提高颌面部手术的精确性,减少创伤,恢复面部对称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面部手术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三维仿真头模术前设计对其术中上颌骨截骨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畸形明显并且均伴有竖直方向牙合平面的倾斜。术前制作三维头模,精确测量之后在模型上模拟截断上颌骨,评价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再将得到的数据应用到手术中行上颌骨截骨,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牙合平面均水平,面部对称。结论 通过三维头模模拟截骨得出的数据可用于精确指导术中的截骨,对于术中上颌骨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婴儿唇裂仿真模型及其在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新型婴儿唇裂面部仿真模型与制作方法,为唇裂个性化术前模拟与外科仿真教学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新型可见光人体三维扫描仪对3个月龄唇裂患儿面部扫描直接获取光学印模,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并设计出唇裂婴儿面部三维数据模型,然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将其直接加工出修复体的树脂模型,最后通过颌面赝复技术制作出婴儿唇裂仿真硅橡胶模型.结果: 首次成功设计并制作出个性化、高仿真的3个月龄婴儿唇裂面部硅橡胶仿真模型,并成功地用于唇裂术前模拟与教学.结论: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型数字化技术与颌面赝复材料与技术,可以设计并制作出新生儿唇裂仿真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与教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5例单侧面中部陈旧性骨折患者,定位钉植入后行面部CT扫描。在CANS上行术前设计及三维手术模拟骨折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行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检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患者解剖结构与面部三维重建模型完全吻合,术中实现实时导航。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复位最大偏差小于2mm。复视、眼球下陷、运动受限症状消失,畸形明显改善,面部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有助于提高颅颌面陈旧性骨折的复位精度,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导航手术系统,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内置式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通过三维定点测量,分析该导航手术的精度。方法:对1例单侧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5个相同的头模,按导航配准原则植入定位钉后再行CT扫描。应用AccuNavi 1.0软件对三维图像进行测量,并与游标卡尺实体测量的相应指标进行头模制作精度检测。然后进行下颌骨三维测量分析与虚拟单侧内置式下颌支牵张成骨术,将制定的手术规划通过实时TBNavis-CMFS导航系统在三维头模上实施,牵引到位后,行CT扫描图像重建,应用AccuNavi1.0软件与Surgicase5.0软件进行三维测量与牵引长轴间成角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快速原型制作的三维头模与AccuNavi1.0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间各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手术平均牵引长度12.40mm(11.79~12.68mm),模拟手术与导航模型术后牵引长轴间成角均值为4.67°(2.01°~6.49°)。导航术后各项指标中,除CoL-CoR(P=0.037)、CoL-GoL(P=0.017)与模拟手术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的三维头颅模型与AccuNavi1.0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精度相仿。通过TBNavis-CMFS导航系统平台,建立了导航辅助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实验方法,准确地将手术规划转移到模型手术中。  相似文献   

12.
Individually Prefabricated Prosthesis for Maxilla Reconst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by the intraoperative modeling of implants may reduce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esthetic result, leading to more invasive surgery and increased surgical time. To improve the maxillofacial surgery outcome, modern manufacturing methods such as rapid prototyping (RP) technology and methods based on reverse engineeing (RE) and medical imaging data are applicable to the manufacture of custom-made maxillary prostheses. After acquisition of data, an individual computer-based 3D model of the bony defect is gernerated. These data are tranferrred into RE software to create the prosthesis using a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model, which is directed into the RP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physical model. The precise fit of the prosthesis is evaulated using the prosthesis and skull model. The prosthesis is then directly used in investment casting such as "Quick Cast" pattern to produce the titanium model. In the clincical reports presented here, reconstructions of two patients with large maxillary bone defects during the operations, and surgery time was reduced. These cases show that the prefabrication of a prosthesis using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axillofaci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和植入体制作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完成2例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并行修复体植入术。结果 经计算机设计和严密制作的修复体术中仅数分钟顺利就位,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与健侧对称,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 反求结合快速原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制造,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定制化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Lin Z  He B  Chen J  D u Z  Zheng J  Li Y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4):402-406
目的设计制作精确的微创牙种植导向模板,以指导医生准确地手术定位。方法对行种植手术的患者下颌骨进行CT扫描,依据CT数据构建三维牙颌模型,并利用Simplant专业种植软件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种植,确定种植体的位置和深度。对牙颌石膏模型进行数字化扫描,通过曲率配准技术将石膏模型和CT三维模型进行对齐,确定种植体设计位置与牙颌扫描模型的关系,根据种植体位置,在牙颌石膏数字化模型上利用3-Matic软件完成导向模板的设计,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导向模板。结果通过配准技术将CT数据与牙颌数字化数据相融合,设计出的微创导板定位精确,在无需切开口腔黏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很好地为医生在实际种植时提供导向。结论将三维配准技术应用于种植领域,结合Simplant模拟种植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制作的微创种植导向模板定位准确,实现了手术的微创性与精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 RP)技术制作的高仿三维头颅模型与精确制取的牙弓石膏模型在面弓介导下精确结合,进行模型外科,用于指导下颌骨不对称畸形患者正颌手术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15例下颌骨不对称畸形、需要正颌手术的患者均进行全头颅三维螺旋CT扫描,将数据输入快速原型机,制作三维头颅模型,然后将牙弓石膏模型按等比例替换三维头颅模型的牙弓,以组成RP-石膏模型复合体;利用RP-石膏模型复合体进行术前模拟截骨,评价截骨位置及截骨量,评估患者颏部的对称性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建立RP-石膏模型复合体,很好地预测了手术效果;2例发现经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后,颏部仍有偏斜,增加颏成形术。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对外形感到满意,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等并发症。结论 RP-石膏模型复合体可精确模拟截骨,对患者术后颏部及TMJ的改变,正颌手术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超声骨刀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及初步评价.方法:2012年2月 —2012年6月期间,6例患者术前评估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其中2例患者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到窦底的剩余骨高度在4~6 mm,均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另外4例患者上颌或下颌前牙区骨宽度在3~6 mm,均行唇侧onlay植骨术.术中采用超声骨刀分别于上颌窦前壁开窗,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和下颌支外斜线处块状骨取骨并行唇侧onlay植骨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骨刀对骨皮质和骨松质都有良好的切割能力,并且精确性高,软组织保护好,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以及创伤小.术后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诊,全景片和CT检查显示上颌窦前壁开窗处及下颌支外斜线处骨切口愈合良好,骨材料成骨和块状骨成活良好.结论:超声骨刀对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切割能力,并对软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种植外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并验证建立头颅模型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精确性。方法:对牙列完整的干头颅进行CT扫描,将CT数据转换为STL格式,采用快速成型技术(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建立头颅模型。对头颅模型及干头颅进行骨至骨,牙至牙以及骨至牙标志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成型技术建立的头颅模型能通过CT数据反映骨性结构。骨性标志的测量中,头颅模型与干头颅的平均差别为0.41mm±0.56mm;牙至牙的测量中,平均差别为0.05mm±0.21mm;骨至牙的测量中平均差别为0.16mm±0.19mm。结论: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建立的头颅模型,其几何外形与头颅骨标本基本一致,精度符合颌面外科要求,可用于术前设计、规划及手术模拟,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颌骨畸形的治疗中,传统的方法需要X线头影测量与石膏模型外科技术的辅助。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兴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快速原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颌骨畸形的术前规划和辅助治疗中。本文就计算机辅助颌骨畸形术前计划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