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生与患者全身免疫状态异常有关,患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其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是内异症的特异性抗体。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抗原进行分析,并检测内异症患者血清中针对这些抗原的EMAb,探讨它对内异症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开腹手术并作病理检查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提出的内异症分期法,Ⅰ~Ⅱ期(轻度) 12例,…  相似文献   

2.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12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下面简称内异症)为妇科常见病,其组织学形态呈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与癌瘤相似,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本文手术治疗128例内异症,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我院妇科共收治内异症128例,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内异症25例(内异症组)、妇科良性疾病21例(妇病组)及正常育龄妇女18例(正常组)血清中的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结果:内异症组14例血清EMAb阳性、占56%。妇病组1例阳性、占4.8%。正常组2例阳性、占11.1%。内异症组与两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两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测定血清EMAb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92.3%。血清EMAb阳性率与内异症的严重程度及月经周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EMAb的测定有助于内异症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15)周淑芳董武1860年Roktansky首次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随着妇科检查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内异症现已成为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Muse等报道内异症发病率约占生殖年龄妇女的7%~5...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纪要第五届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议,于1996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会议内容涉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理、免疫、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现简要介绍如下。基础研究一、bcl2、bax蛋白内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190(异位症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192例(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的因素有月经过多(OR=3.09)、月经周期<27天(OR=1.89)、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OR=1.84)、干部职业(OR=1.71)。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江森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0):624-627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进展江森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就病理组织学而论,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官腔以外的部位。其中也包括位于子宫深肌层的子宫内膜组织岛(islandsofendometrialtissue),即所谓子宫内内异症(int...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内异症)与妇女不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约有25%~40%的不孕妇女患内异症,而内异症患者中,不育症约占30%~40%。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是否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实验将两细胞期鼠胚与内异症妇女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鼠胚早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Yang J  Shen K  Leng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21-722
目的:探讨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青少年内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青少年内异症患者占同期妇科青少年住院患者的1.8%(6/339),6例患者均有严重慢性腹痛,其中4例合并生殖道畸形,6例患者手术前全部误诊,均经手术剔除异位内膜囊肿并行生殖道矫形术,除1例患者多次复发,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内异症是引起青少年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在青少年中表现可以不典型,生殖道畸形是引起青少年内异症的主要原因,对于有慢性下腹痛的青少年患者应警惕内异症的发生,治疗应是腹腔镜及药物治疗并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10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6个月~7年。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0例均诊断正确。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完整切除10例,随诊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查体,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电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发展,现在70%~80%需常规剖腹手术的妇科疾病已由腹腔镜手术代替〔1〕。我们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保守性手术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患子宫内异症需行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手术者共101例,20~45岁,分为电视腹腔镜手术组(I组)和剖腹手术组(Ⅱ组),疾病按1985年美国生殖协会修订的标准分期(RAFS)。Ⅰ组:Ⅰ~Ⅱ期20例,Ⅲ期22例,Ⅳ期12例;Ⅱ组:Ⅲ期27例,Ⅳ期20例。1.2…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异症患者增多,我院3年来诊治切口内异症患者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女膝部血管瘤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王克来,孙竹平,马玉燕我院小儿外科收治1例膝部血管瘤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报告如下。患儿,少女,11岁,因左膝上方肿物3a门诊以左膝部血管瘤收入院。患儿3a前偶然发现左膝上方有一肿物,无明显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已经成为妇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国内统计,在妇科剖腹手术中,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达201%[1]。国外报道,剖腹和腹腔镜手术中患有内异症的病人也达25%以上[2],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内异症是导致妇女不孕的主...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达10%。虽然,内异症是良性病变,但其病理过程表现出浸润、转移等恶性疾病的特征。目前,有关内异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膜联蛋白家族成员——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可能为内异症疾病相关蛋白。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annexinⅠ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annexinⅠ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S)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内吗啡肽是1997年新发现的一种调节多肽,其与生殖系统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我们自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观察内吗啡肽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分布及变化,希望从新的角度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内美通与达那唑的临床比较李书娴魏丽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已成为影响中年妇女健康的常见病,然而目前尚缺乏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半根治术可保留患者的卵巢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我院自1991年至1993年,对重度内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200011)朱关珍薛月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和肌层以外的部位,首先于1860年由Rokitansky在一尸解病例中记述。直至1921年由Sampson定...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或细胞)生长在子宫体腔之外且以疼痛与不孕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妇科疾病。虽然2021年12月发布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1]为疾病提供了基于年龄分层和以患者问题为导向的临床诊疗策略和规范,但指南在基层医院及非内异症方向的妇科医生中的普及和精准运用仍有待加强,受限于其对指南理解的局限性和临床经验的不足,各级基层医生在内异症患者的临床决策、长期管理和手术质量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内异症疾病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