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护理体会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唐奇志,李晓良主题词乙型肝炎/护理,中医护理学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复杂,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进行不同的辨证分型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兹就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辨证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采取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积极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接种等,使孕产妇在不同时期得到科学护理,新生儿得到有效阻断,确保母婴健康。结果经过对1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孕产妇在不同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了孕产妇的并发症,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结论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新生儿患乙型肝炎的关键。只有在不同时期给予科学的护理及干预,才能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同时为阻断母婴传播一步步奠定基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新生儿乙型肝炎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深人,对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本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某些实质性问题尚未形成共识。因此,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的了不少重大进展,笔者衷中参西对乙型肝炎的病机再探讨,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1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本身不会引起肝细胞损伤,肝细胞的损伤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和反应所致并发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宿主不同的免疫反应,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自拟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仅利用自拟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1个月为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自拟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谈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的常见因素与对策徐州市公费医疗医院徐惠祥(221003)关键词乙型肝炎反复发作因素对策中药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易因一些不良因素而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事本病治疗多年略有感触,对于诸多因素引发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治...  相似文献   

6.
覃后继  何延专  周耀南  陆春雷 《中医杂志》2006,47(12):910-911,914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联合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RIA法,分别检测应用当飞利肝宁联合苦参素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12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含量,另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单一苦参素治疗,用同法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含量。结果:123例不同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O.05)。当飞利肝宁联合苦参素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明显下降(P〈0.01),且较单一苦参素治疗疗效更好(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联合苦参紊治疗可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显著下降,阻止或延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变进程,且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  相似文献   

7.
结合气化则湿化理论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的治疗思路,可根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当前病位的不同,分别予以疏肝理气化湿、健脾运气化湿之法调畅气机,使机体水湿自化,以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其抗病毒治疗是所有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出现,而如何合理应用以取得较大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我院在对23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干扰素序贯用药的不同方法,本文试对此做一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拟疏肝解毒汤治疗乙肝300例徐文刚河北邱县制药厂(057450)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疏肝解毒汤1临床资料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为HBsAg阳性,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食差、肝区不适、浮肿、腹水、肝脾肿大、有肝...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常见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症状、病史等患者的不同情况,经临床实践总结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现状分析 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全国约有1.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约有2000万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炎患者。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关心的是治疗效果,这对他们非常重要,因为该群体的升学、参军、就业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受到不同形式的歧视。近几年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做为一名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护理对策,护理病人时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治疗乙型肝炎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但患者注射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护士应做好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玉新 《河北中医》2009,31(12):1796-1796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大约有3000万人,发展成肝硬化者约占总人数的20%~40%,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昏迷、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观察180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Ig)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 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诊的 132 例乙型肝炎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 130 例健康者设置为对照 组,全部入选者均行 Ig 检验,对组间肝功能指标、Ig 检验指标展开分析,且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病情患者 Ig 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Ig 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度乙型肝炎患者 Ig 检验指标高 于中度乙型肝炎患者、轻度乙型肝炎患者,且中度乙型肝炎患者 Ig 检验指标亦高于轻度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Ig 检验诊断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且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按所伴随的不同病理阶段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病理改变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起主导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既可弥补西医的不足,又可以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最终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浊毒"理论治疗不同症型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乙型肝炎分为以"浊"为主型、以"毒"为主型及"浊毒"并见型,予以不同方剂辨证论治。结果:运用"浊毒"理论治疗不同症型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结论:"浊毒"理论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鄢华 《江西中医药》1996,27(1):32-32
证型相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用慢肝宁治案鄢华(江西省抚州地区医院传染科抚州344000)关键词慢型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笔者受“单方治大病”的启迪,经几年临床实践摸索总结出以慢肝宁验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获得较好疗效。兹择其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中采用不同抗凝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入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行乙型肝炎检查的78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取静脉血,根据抗凝剂使用不同分组,观察1组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观察2组给予肝素抗凝,对照组不加任何抗凝剂,均采用ELISA法检查乙型肝炎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观察不同抗凝剂血样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结果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乙型肝炎大三阳、乙型肝炎小三阳及表面抗体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以ELISA法对乙型肝炎两对半进行检查时使用抗凝血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同时EDTA–K2、肝素不同抗凝剂的使用检验结果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蒋开平,吴寿善主题词乙型肝炎,辨证分型,肝/病理生理学,乙型肝炎/病理生理学,乙型肝炎/病理学慢性病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其治疗西医尚无理想的措施,中医药疗法则...  相似文献   

20.
AST、ALT及AST/ALT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8例4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分析显示:血清ALT在各种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以湿热中阻型明显,同其他三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ST在各证型中亦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升高幅度较血清ALT小。除肝郁脾虚型外,其他3组无显著性差异。ASF/ALT比值在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中其值小于1,在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其值大于1,以瘀血阻络证值最高接近1.16。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不同。肝损害程度不一,随着中医病理发展和证型的变化,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亦有不同的变化。可考虑将上述值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