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 对48例HAL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8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作对照组.结果 HAL组的髓外浸润、DIC、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及早期死亡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HAL治疗有效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化疗前行白细胞单采术,有效降低白细胞数,再给予足量、规范的联合化疗,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8例HAL与同期31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临床特点、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AL起病急,出血表现明显,髓外浸润广泛。HAL患儿经充分水化、碱化并进行小剂量化疗和诱导缓解治疗,无l例因早期并发症而死亡。1例患儿现已完成全部化疗停药,9例现仍在继续治疗中,复发4例,其中2例在化疗后1年复发死亡。21例NHAL患儿经过了化疗,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高白细胞白血病经积极规范化疗并及时处理化疗中的各种并发症,可降低早期病死率,争取化疗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血液科采用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的32例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结果32例HAL患者口服羟基脲3~5天后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由224(100~560)×109/L降至15(3.0~42.5)×109/L,患者高粘滞综合征明显改善或消失.随后联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7例,总有效率78.13%.结论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简便,快速,价廉,有效.若需进一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可采用干细胞移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AL)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超过 10 0× 10 9/L的急性白血病 ,占急性白血病 5 %~2 0 %。HAL起病急骤 ,发展迅速 ,早期病死率高 ,病情凶险。该病在老年急性白血病中占一定比例 ,治疗效果差 ,预后相当不良。现就我院 1993— 2 0 0 2年收治的 12例老年HAL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老年HAL患者均为经血液和骨髓象检查、按FAB分类确诊的急性白血病 (AL)住院患者 ,初诊时外周血WBC均 >10 0× 10 9/L。年龄 6 0~ 85岁 ,中位年龄6 6 .5岁 ,其中男 8例 ,女 …  相似文献   

5.
张巧梅  杨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1,(4):127-127
目的加强老年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患者的护理,降低死亡率,增加缓解率,提高老年HAL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11例老年HAL临床资料,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加强白细胞单采及化疗期间的护理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结果 11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死于败血症1例,因颅内出血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死于DIC 1例。结论通过有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耐受力,并能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安全渡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HAL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混合性急性白血病(HAL)是在白血病免疫分型开展以后才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它是指既发生于淋巴细胞又在粒(单抗)细胞水平的急性白血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均有其特征.本院自1990年以来对89例次急性白血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表型,发现5例HAL,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是指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白血病,为高危白血病。其临床特点是由于白细胞过高容易伴有高黏滞血症,颅内出血,肿瘤溶解综合征,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叶莹莹  邓玮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33-1133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是指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100× 109/L的白血病,为高危白血病.其临床特点是由于白细胞过高容易伴有高黏滞血症,颅内出血,肿瘤溶解综合征,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系白血病M5亚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M5亚型(AML-M5)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M5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0月38例初发AML-M5的临床资料.结果与M2亚型相比,M5亚型的发病年龄大10岁左右,发病时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牙龈肿胀较多;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发生率为47.4%,早期病死率是26.3%(明显高于M2亚型的14.7%和5.9%);完全缓解率61.1%,但短期内复发死亡率高,3年无病生存率仅7.7%(明显低于M2亚型的26.3%).结论M5亚型发病年龄大,HAL发生率高,髓外浸润严重,治疗难度大,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0.
22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均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病例均经骨髓涂片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确诊,并外周白细胞≥100×109/L。11例按常规剂量进行泼尼松试验;11例从小剂量开始进行泼尼松试验。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3例,均为常规剂量进行泼尼松试验患者。所有病例泼尼松试验1周后外周血涂片幼稚淋巴细胞均≤1.0×109/L,泼尼松试验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疗效.方法 通过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2例完全缓解(CR)率与有效率之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羟基脲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其预后;②方法 对19例H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HAL占同期AL的11.2%,HAL以ANLL多见,FAB分型以M5最多;多并发髓外浸润,CR率为31.5%;早期病死率达21.1%,颅内出血为最主要的早期死亡原因。④结论 HAL预后差,早期病死率高,缓解率低,要重视其早期处理,及时给予降白处理。足量、规律的联合化疗,争取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3.
韩效林  张小毅  李敬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98-998,1000
目的:探讨羟基脲配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2例完全缓解(CR)率与有效率之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羟基脲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与单纯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方法。结果:1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经白细胞清除术后化疗,CR率达54.5%,早期死亡率9%。单用化疗例,仅1例完全缓解,早期死亡3例(42.8%)。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HAL)是指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而幼稚细胞明显增多的急性白血病。其在诊断治疗上均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1974~1986年收治6例HAL,其中3例采用小剂量环胞苷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M ICM分型方法,对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出13例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约占同期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的9.1%,在13例患者中B-Ly /My 双表型9例,T-Ly /My 双表型2例,T B-Ly /My 双表型2例,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增高,平均84.15×109/L.接受治疗的12例患者中,首次化疗达CR 1例,PR 1例,2例死亡 ;余8例有2例继续接受治疗,均进行了第2、3疗程而仍未缓解.结论:HA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整体预后不佳,肿瘤负荷、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目前没有明确的缓解率较高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HAL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白细胞淤滞症状、早期病死率、1周期化学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2周期化学治疗后总CR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分离组患者白细胞分离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时间,分离组短于未分离组(P=0.011)。对于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分离组患者改善率高于未分离组(P〈0.05)。白细胞分离组与未分离组早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白细胞分离术对于HAL患者的1周期化学治疗后CR率、2周期化学治疗CR率及OS无影响(P〉0.05)。结论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化学治疗药物较单纯小剂量化学治疗可以较快地降低HAL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更好地改善HAL患者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分离术并未改善HAL患者早期病死率,化学治疗后CR率及OS。  相似文献   

18.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是指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是白血病高危因素之一 ,化疗风险又较大 ,临床上早期死亡率高。我们1998年2月~2000年6月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5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之前采用白细胞分离去除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对象15例白血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性6例 ,女性9例 ,年龄19~58岁 ,中位年龄30岁。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根据文献 [1],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2.治疗方法应用美国CobeSpec…  相似文献   

19.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6例急性白血病中的2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00×10~9/L)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血液涂片,骨髓涂片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改变,结果认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具有血液流变学异常、高粘血症,易发生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特点。其病死率及缓解率与按年龄、性别、类型相同的同期住院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对上述临床特点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治疗后长期生存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白血病类型、有无骨髓外浸润等是影响急性白血病预后及生存的因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虽存在以上不利因素 ,却能长期生存。因此总结了一些治疗体会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性别与年龄  6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1例。年龄 14~ 4 4岁 ,中位年龄 2 7.2岁。1.1.2 治疗前白细胞计数  6例中有 3例白细胞计数 >10 0× 10 9/L ,其中 1例高达 2 6 0× 10 9/L。1.1.3 急性白血病类型  6例均符合FAB协作组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