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亢进,导致肿瘤相关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同时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相关.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TM、TAT、tPAI·C、PIC)可用于肿瘤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监测、风险识别及预后评价.综合凝血和纤溶系统标记物指标和临床指标,对监测肿瘤患者凝血与纤溶风险、指导血栓预防及肿瘤发展有重...  相似文献   

2.
刘鸣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09-191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PCI术成功的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给予2组患者口常规药物治疗,另给观察组患者口服通心络胶囊。对比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的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t-PA、PAI-1、FIB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PA、PAI-1、FIB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提高体内AT-Ⅲ、t-PA水平,降低FIB、PAI-1水平来调节冠心病患者PCI后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张伟 《河北医学》2006,12(1):37-3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常规药物(对照组29例)和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组29例)治疗,观察对术后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结果:①治疗15d后,治疗组血管紧张素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60天后,治疗组AT-Ⅲ、t-P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AI-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FIB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通过提高体内AT-Ⅲ、t-PA水平,降低FIB、PAI-1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来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水蛭吸血过程中形成的嗉囊内容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水蛭吸食血块后的嗉囊内容物提取液被分别用于检测对家兔血 (体外试验 )及小鼠血 (体内试验 )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水蛭能有效地吸食血块 ,而且嗉囊内容物是液体状的 ,其内红细胞完整、悬浮稳定。提取液使家兔及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 ) ,其作用呈剂量 — 效应关系。结论水蛭吸食血块后嗉囊内容物含有抗凝物质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川芎嗪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其活血化瘀机理.结果表明:川芎嗪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川芎嗪对纤溶酶原无直接激活作用,但能加速或增加尿激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或者增强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因而川芎嗪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是其活血化瘀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叶下珠含corilagin(1-酰-3.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葡萄糖)有效部位的水溶性部分(简称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Kowalski、黄正良及顾月芳等方法观察PUW iv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 ,ELT)、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n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及犬鼠昆犬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PUW iv明显缩短ELT,在体内外均延长KPTT。对PT无明显影响;PUW对家兔全血凝血时间亦无影响,PUW虽延长大鼠尾尖出血时间,但与尿激酶或阿司匹林比较,PUW组的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PUW缩短ELT和延长KPTT是其具有明显的纤溶作用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有苗头的抗栓药,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但不会造成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蔡玉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43-1745
D-二聚体(D-dimar,DD)是纤溶蛋白单体由活化因子XⅢ交联作用后再经血浆纤溶酶降解产生的、包含γ链相连2个D片段的终末产物之一,在体内起着调节纤溶-凝血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反映体内血浆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激活的首选分子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及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许多临床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判定、进展、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现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10多种活血化瘀中药经脱脂、去杂质后的水提取液,用纤维蛋白平皿法研究发现,蒲黄水提取液及其复方失笑散有促纤溶作用,说明它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不依赖纤溶酶系的存在。实验性颈静脉血栓模型的家兔口服蒲黄水浸液后,24小时血栓溶解率显著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纤溶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代表血液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血纤溶活力在服药2~5h内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以川芎嗪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其活血化瘀机理,结果表明,川芎嗪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川芎嗪对纤溶酶原无直接激活作用,但对加速或增加尿激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或者增强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因而川芎嗪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是其活和因化瘀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滕琰  薛武军  张艳  蒋红利  项和立 《医学争鸣》2005,26(17):1598-1600
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ARF)时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37例临床确诊为ARF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 ARF患者D-D含量及PA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t-PA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 ②肾前性、肾性与肾后性肾衰相比,单纯ARF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者相比上述三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ARF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机能的紊乱,肾缺血和肾中毒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病情越重或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的改变也越显著. 血浆D-D含量、t-PA及PAI活性可以早期敏感地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T0 0 1 6的溶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动 -静脉旁路血栓法检测RT0 0 1 6对血栓的溶解作用 ,并测定其对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的影响 ,同时研究并分析了RT0 0 1 6对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对血小板静息状态胞浆内游离钙的影响 ,结果 ①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静脉注射给药 ,对家兔动 -静脉旁路所形成的血栓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RT0 0 1 6(3 75、7 5 0、1 5 0MIU/kg)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并能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提示RT0 0 1 6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③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④RT0 0 1 6(1× 1 0 7、3× 1 0 6、1× 1 0 6IU/L)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 [Ca2 + ]i,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RT0 0 1 6具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 ;RT0 0 1 6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明显降低血小板静息状态的[Ca2 + ]i。  相似文献   

12.
溶栓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溶栓酶(TE)对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家兔血栓模型采用动-静脉旁路法并测定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TE(3.75、7.50 MIU/kg)对家兔动-静脉旁路所形成血栓有明显溶栓作用,可明显减轻血栓干、湿重量,并可明显降低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结论 TE有明显的血栓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皮细胞能产生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和 t- PA抑制剂 (PAI- 1) ,调节凝血和纤溶的平衡。 t- PA通过激活纤溶酶原 ,启动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 PAI- 1是 t- PA的生理性抑制剂 ,是纤溶系统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体内外实验均表明 ,PAI- 1活性及含量可因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子的作用而异常增高 ,从而严重影响了血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 ,导致血栓形成或出现血栓倾向。所以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所引起的 PAI- 1含量及活性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实验采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轻度…  相似文献   

14.
高倩  王战建 《医学综述》2014,(14):2601-2604
糖尿病发生时,体内凝血及纤溶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凝血功能的指标,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能反映纤溶活性。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时,两者的水平显著升高。vWF、PAI-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对于认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及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猪蹄甲制剂的止血和促凝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腹腔注射猪碲甲碱性提取物(简称碱提物)500mg/kg可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纤溶活性。体外能缩短兔耳动脉及来克亨鸡冠出血时间,促家兔血小板聚集。小鼠iv碱提物200mg/kg有抗肝素作用,而体外无抗肝素作用。家兔3P试验呈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桑叶提取液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叶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损伤家兔颈总动脉制造血栓模型,观察桑叶提取液的抗血栓作用。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兔血栓重量,增强tPA活性,抑制PAI的活性,使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1),明显降低TXB2含量(P<0.05)。结论桑叶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凝血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分别为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较有代表性的分子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体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本文就其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顾琳萍  崔为发 《医学综述》2008,14(3):436-438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上主要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患者体内纤溶凝血系统和内皮功能存在异常,以纤溶活性下降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为主,从而导致体内高凝状态,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现就其检测纤溶凝血和内皮功能损伤的几个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磷酯酶C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造大鼠血栓形成模型 ,研究PL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尿激酶 (UK)比较 ;运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双缩脲法、加钙法研究PLC对人和家兔体内、外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PLC 173U kg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栓的重量和长度 (P <0 .0 5 ) ,但对血栓形成率作用不明显 ,其作用比UK 2 2 2U kg稍弱 ;PLC能溶解标准、加热纤维蛋白平板 ,表现出较强的促纤溶活性 ;PLC在体外能显著降低人、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和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P <0 .0 5 ) ;PLC在体内能显著降低家兔Fg和ELT(P <0 .0 5 )。结论 :PLC具有抗实验性血栓形成和促纤溶活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友进  尹俊 《广东医学》2008,29(9):1581-158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又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激动剂,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血栓性疾病的逐年上升,对溶栓药物的需求量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