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根据脑梗死发作3个月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非VD组和V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100β、NSE与VD发病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100β、NSE水平对V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VD组和非VD组患者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VD组明显高于非VD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100β和高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 S100β、NSE预测脑梗死后V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5.86%、60.19%、63.64%和68.97%、79.61%、77.27%,两者联合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1%、90.29%、86.36%。结论血清中高水平S100β和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和NSE联合诊断对预测脑梗死后VD的发生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54例ACI患者、21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100β蛋白和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CRP含量变化,采用Speannan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0.442±0.207) μg/L]和CRP[(16.35±7.51) mg/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8±0.022) μg/L,(5.06±2.03)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血清S100β和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β蛋白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887,P<0.01).结论 S100β蛋白与CRP一样可作为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化指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对50例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CT扫描测定脑梗死体积,随访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ACI患者血清100b蛋白在入院第1d开始升高,第3d达到峰值,第7d下降,第14、21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3d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峰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2个月后BI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S-100b蛋白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并可评估预后,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72h内S-100b蛋白及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判断是否为进展性卒中。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RS评分)及颅脑MRI/MRA扫描。结果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20%)于入院后3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进展组患者入院后24h、36h、48h、72h血清S-100b蛋白、NSE明显高于无进展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NSE与NIHSS评分、mRS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65~0.75,P0.01;r=0.59~0.69,P0.01),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狭窄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的水平较无血管闭塞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预测指标,且S-100b蛋白及NSE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第3d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大量出血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0.2660±0.0674)μg/L]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0.0729±0.0247)μg/L](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发病24h内)与NIHSS评分(r=0.4612,P<0.05)、血肿体积(r=0.8870,P<0.01)、PHE(r=0.3680,P<0.01)呈正相关,与改良Ba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0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95%CI2.0~13.2)。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探讨S100B蛋白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60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大面积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第3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高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早期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S100的影响,探讨该治疗的康复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FNS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FNS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NSE、S10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FNS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出血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为大面积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组、大面积组发病后24h、3d、5d、7d、14d后等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面积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大面积组和对照组,且发病24h后呈升高趋势3d内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能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45-65岁组和66-80岁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赤壁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8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差异分为45~65岁组(37例)和66~80岁组(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阿替普酶溶栓对两组患者美国州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的影响,对比两组血清NSE、S100β、LPA水平差异。结果 45~65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66~80岁组80.00%(P0.05);45~65岁组注射点出血、牙龈出血以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66~80岁组(P0.05);治疗后2w,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45~65岁组均显著低于66~80岁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45~65岁ACI患者的疗效优于66~80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和降低血清NSE、S100β、LPA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S-100β蛋白含量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妥英钠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选取30例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观察苯妥英钠对rCBF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苯妥英钠治疗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rCBF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苯妥英钠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后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增加rCBF,促进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变化及其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56例,对照组30例。测定脑出血病人起病第1、3、7d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分析浓度的变化与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其浓度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出血后NSE及S100β蛋白浓度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P<0.05);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NSE及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脑出血病人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量;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于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中重型亚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较轻型亚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对早期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腔隙性梗死30例,小面积梗死45例,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变化特征及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病例组入院时、治疗3d后、治疗7d后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入院时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血清NSE、S100β测定值在入院时、治疗3 d后、治疗7d后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测定值在治疗第3天时达到高峰,显著的高于入院时和治疗7d后(P0.05);病例组的患者依据不同出血量分组,结果显示在入院时、治疗3d、治疗7d后,血清NSE、S100β测定值组间比较为出血量≤15ml、患者出血量15~30ml、患者出血量≥30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S100β与NIHSS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19、r=0.338)(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随着治疗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16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变化,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5.0%,2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血清sICAM-1水平,阻止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所导致的微血管阻塞,改善血管的"低灌注"和"不灌注",通过降低血清YKL-40水平而改善斑块的不稳定性,减少脑梗死的再发,通过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及NSE水平变化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及治疗前后疗效的关联性。方法收集60例急性带状疱疹(HZ)住院患者,以及20例健康自愿者,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及NSE水平;统计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检测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及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60例HZ患者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3.3%;并发PHN的HZ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及NSE的水平(69.88±2.28,41.13±6.39)较未发生PHN的HZ患者血清S100β及NSE的水平(54.86±8.90,32.61±8.1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患者发病前血清S100β及NSE水平(107.36±15.09,98.46±18.25)较治疗后(66.18±7.09,45.34±5.0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及NSE水平变化与PHN治疗疗效SF-MPQ评分存在正向关联性(P0.05)。结论血清S100β及NSE水平变化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疗效存在正向关联性,血清S100β及NSE水平监测可应用于对PHN发生的监测及PHN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吴芳  刘悦  蔡志友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2):142-145+1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每组各60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NES、S100B)及H-FABP、CD26P水平,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NIHSS评分、NES及S100B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CD26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推测临床可参照血清H-FABP、CD26P水平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hypoglycem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外周血清中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HE患者62例(研究组),以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2例(对照组)。搜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信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的表达水平。分析低血糖持续时间对HE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治疗后3 m HE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分。分析HE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表达水平与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NIHSS评分与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低血糖持续时间延长,HE患者外周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表达水平持续升高,至24 h后基本达峰值(P<0.05)。HE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表达水平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低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NIHSS评分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低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HE患者外周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的表达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对HE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uE P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按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常规治疗;rH u-EPO组(1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 u-EPO 3000IU/次,每周3次,疗程4 w。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经rH u-EPO治疗7 d、14 d和28 d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后7 d、14 d和28 d,rH u-EPO组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u-EPO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清NSE和S100B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微小RNA-199a(miR-199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其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PTX3、miR-199a、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以及NIHSS评分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 0.05),中度组患者的血清PTX3、S100-β、NSE水平以及NIHSS评分高于轻度组,血清miR-199a水平低于轻度组(P 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与S100-β、NSE、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血清miR-199a与S100-β、NSE、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 0.05); ROC分析显示,血清PTX3、miR-199a对急性脑卒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95%CI 0.799~0.928)、0.807(95%CI 0.704~0.910),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TX3呈高表达,miR-199a呈低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二者对疾病均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