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方法]从某市某综合性大学整群随机抽取27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近1周内,男大学生每天从事职业性、闲暇时问和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是70、74.5和30 min,女大学生则分别是40、50和0 min,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大学生每周从事职业性、闲暇时间和重度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分别是986、858和442 MET-minutes,女大学生则分别是655、640和OMET-minute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应进一步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的关键因索.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是指任何由骨骼肌的运动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包括职业性体力活动,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和闲暇时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3.
职业人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我国职业人群每天坐位作业时间长达4.4h,仅15.6%的职业人群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疾病或亚健康状态比例较高[1].教师作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身心健康不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而且对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休闲性身体活动又称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LTPA),是指个体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为满足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适应性的和竞技性的需求而从事的身体活动,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跳舞、跑步、户外骑行和游泳等[2].LTPA可调节性和可干预性强,对身体活动总量的影响大,健康效益显著,是促进体力活动和健康干预的重点.本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教师为例,探究LTPA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寻求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身体活动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中小学生39 242名,现对其闲暇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阅读、做作业等静态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其闲暇静态活动时间,采用均数和率来描述中小学生静态活动的时间及其分布。结果中国中小学生闲暇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是2.92 h;城市(3.04 h)高于农村(2.81 h);男生静态活动时间(2.90 h)略低于女生(2.94 h);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45、3.06和2.60 h。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大于2 h的学生占86.2%,城市(87.5%)高于农村(85.1%);男、女生分别为86.4%和86.0%;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大于2 h的比例分别为91.1%、88.8%和82.5%。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为1.48 h,男生(1.44 h)略低于女生(1.52 h);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90、1.62和1.20 h。结论中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静态活动时间过长,建议学校及家庭创造支持性环境,鼓励其减少静态活动,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居民闲暇静态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身体活动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142 369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男性62 563人,女性79 806人)的闲暇静态活动时间进行调查,使用SAS 9.1描述分析闲暇静坐活动的时间和静坐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人群的比例,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静坐时间2小时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时静态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66小时/天,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82.1%。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和静态活动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城市居民(83.0%)高于农村(81.3%),男性(83.8%)高于女性(80.4%),随年龄降低,教育程度升高,居民静态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年收入一万元及以上(83.6%)的高于低于一万元(80.7%)的居民,未婚居民(89.1%)高于有配偶(81.3%)和离异或丧偶者(77.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与闲暇静态活动2小时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之间都有显著关系。结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静态活动水平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婚姻状况的成年居民的静态活动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泰安市、烟台市3~4年级小学生闲暇时锻炼、静态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烟台市和泰安市2283名3~4年级小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闲暇时参与锻炼情况、静态活动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城市、性别、对自身体重认识、对自身外形满意度、家长是否参与锻炼/静态活动时间是否过长等对小学生闲暇锻炼和静态活动的影响。结果三城市调查前一周闲暇时小学生锻炼参与率为65.9%,锻炼人群中中高强度锻炼天数为4天,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30 min。小学生闲暇时是否参与锻炼与地区、性别、对自身外形满意度、家长是否参与锻炼有关。闲暇时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为0.9 h,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小学生占13.6%。小学生闲暇时静态活动时间过长与其对自身体重认识、家长静态活动时间过长有关。结论应同时加强小学生和家长的身体活动干预,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身体活动现状。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区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逐步判别分析中,分别以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指数、社会支持指数、学习倦怠指数、学校氛围指数、自尊量表指数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探讨与学习日的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非学习日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闲暇时间的关系、与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的关系.同时,以这些闲暇时间为应变量,探讨与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的关系.闲暇时间包括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中学生在学习日分别为2.39,1.16,0.57,0.65 h,合计4.77 h;在非学习日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合计9.63 h.中学生闲暇时间与年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上网行为、社会支持、学习倦怠、学校氛围、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学校成绩评分等相关.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闲暇生活受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营造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氛围,对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某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新疆某高校1 486名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其进行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男女生在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性身体活动和总身体活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9,-4.199,-2.423,P值均<0.05).71.5%的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30 min,81.4%的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下体育活动.身体活跃程度与身体状况、对生活的满意度、性别、充实感、幸福感、运动场地及运动主动程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08,0.23,0.15,0.26,0.31,0.29,P值均<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新疆某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健康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成年居民闲暇静态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居民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表"收集的数据,对我国54398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男性25773人,女性28625人)闲暇时间看电视、阅读、使用电脑以及玩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时参加静态活动的比例为93.9%,闲暇时间花在静态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5h/d,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h及以上的比例为70.4%。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h及以上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农村,高年龄段显著低于低年龄段,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农、林、牧、渔、水利人员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员,高收入家庭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未婚居民显著高于其他居民。结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静态活动水平比较高,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婚姻状况可影响成年居民的静态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伟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28-1730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1 01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闲暇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07±0.96)分.公办学校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11±0.96)分,民办学校大学生得分为(2.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P<0.05);艺术类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1,P<0.01).SCL-90各因子得分均未超过2分;维吾尔族大学生闲暇生活满意度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SCL-90总分也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闲暇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闲暇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将能够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儿童少年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少年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1a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表”收集的数据,对我国12278名6~17岁儿童少年闲暇时间看电视、使用计算机以及玩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4.2%的儿童少年闲暇时间参加静态活动,城市(96.5%)高于农村(93.5%);男女分别为94.1%和94.4%;6-12岁儿童高于13-17岁儿童.分别为95.3%和92.7%。儿童少年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是2.2h,城市(2.5h)高于农村(2.1h):男女间差别不大.分别为2.2h和2.1h;6-12岁儿童低于13-17岁儿童.分别为2.0h和2.3h,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小于1h,1-2h,2—3h.3h及以上的儿童少年所占比例依次为12.3%.29.8%.28.5%和29.4%。结论我国儿童少年闲暇时静态活动时间2h及以上的比例比较高.不同年龄和城乡儿童少年静态活动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学生体力活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某3所综合性大学465名大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1 h/d,≥5d/周)报告率为9.7%;闲暇时,每日静坐时间少于2h的人数为72人,占15.5%.体力活动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以上、在学校住宿、成绩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标组学生体力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选择活跃生活的自信心得分中位数均高于未达标组(Z值分别为-2.344,-3.523,P值均<0.05);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报告率均高于未达标组(x2值分别为6.322,23.091,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大学生体力活动达标率较低,每日静坐时间较长.应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在校儿童青少年闲暇静坐行为变化趋势,为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2015年数据,对6~17岁在校儿童青少年闲暇静坐活动时间进行分析,采用均数和中位数进行基本描述和趋势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6~ 17岁在校儿童青少年闲暇静坐活动总时间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闲暇使用计算机时间增长趋势明显,从每周的71 min增加至204 min,尤以6~11岁低龄组儿童青少年使用计算机时间增长最快,增长达5倍,闲暇看电视时间和做作业时间平稳中略有下降;男女生之间在闲暇静坐活动总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4,1.54,0.08,1.50,P值均>0.05),但在使用计算机、做作业时间上差异较为明显(Z值分别为2.00,2.01,2.84,2.92,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和城乡学生在静坐总时间和看电视、使用计算机以及做作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Z值分别为52.49~75.21,54.21 ~ 136.31,24.58~44.55;6.25 ~ 8.61,6.42~ 13.34,3.89~6.42,P值均<0.01).结论 过去10多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闲暇静坐行为时间明显增长,内容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静坐时间,加强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现状,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正确指导高中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5个区9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共4 2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闲暇活动相关信息.结果 高中生闲暇活动排名前3位的是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75.5%)、休闲娱乐(67.6%)和参加课程辅导班(63.7%);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h的高中生达75.5%;高中生参加的特长学习以乐器、美术和游泳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26.3%,17.1%和15.0%;不同性别高中生对目前的闲暇活动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79,P<0.01),男生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高中生最想在闲暇时间开展的活动是休闲娱乐活动(81.6%)、体育锻炼(8.7%)和艺术学习(3.9%).结论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并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了解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体力活动情况,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6 所中学,再从抽取的6 所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 个班级,抽中班级的所有签署知情同意的学生参与此研究.学生分别记录上学日(从当日放学到第2 天上学抵达教室期间) 和双休日(全天时间) 进行静态和动态体力活动内容及时间.结果 初中生上学日和双休日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70 和7.85 h,年级越高,学习相关活动时间越长(P<0.01); 乡镇学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间较乡村学生时间长(P<0.01).上学日和双休日中,学生闲暇时间动态体力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9.0 和45.0 min,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14.0 和17.5 min.上学日 36.0%的学生上下学采取主动交通方式,双休日仅有11.4%的学生能达到60 min 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七年级、乡镇、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进行中等到高等体力活动比例较高(P<0.05).结论 金山区初中生闲暇时间进行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学校、家庭、社区应联合促进学生多参与中等到高等强度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6.
陕南中老年农村妇女体力活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陕南中老年农村妇女体力活动状况,为政府制定符合本地区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策略和进行有针对性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60岁女性1 652人,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体力活动的女性比例分别为58.4%、29.8%和11.8%;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运动的生热效应和总能量消耗均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仅轻度体力活动水平的估计能量需要量大于总能量消耗量;不同体力活动水平间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和静态活动时间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闲暇活动时间在23.2~24.6 min和社会活动时间在44.5~46.1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务劳动的热效应是机体活动能量消耗的主要构成部分,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产热较少,长时间静态活动是超重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农牧区哈萨克族高中学生的闲暇活动满意度,为提高哈萨克族高中生闲暇活动质量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阿勒泰地区农牧区4所高中学校的4 068名哈萨克族高中学生进行闲暇活动满意度及相关信息调查.结果 哈萨克族高中学生对闲暇活动满意的有1 922名,占总人数的47.25%;一般的有1 388名,占总人数的34.12%;不满意的有758名,占总人数的18.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牧区哈萨克族超重高中生的闲暇活动满意度高于正常体重学生(OR=1.339);学习成绩优良的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OR=1.533);闲暇活动为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学生闲暇满意度较高(OR值分别为1.534,1.489);外向型和中间型高中生满意度高于内向型学生(OR值分别为1.529,1.219);情绪较为稳定的高中生闲暇活动满意度高于情绪中间型和不稳定学生(OR值分别为0.847,0.552).结论 新疆阿勒泰农牧区哈萨克族高中学生的闲暇活动满意度不高,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闲暇活动项目提高哈萨克族高中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学生闲暇生活的特点,为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1 502名初、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知情同意原则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在学习日的闲暇时间为4.77h(不含床上时间),其中做作业、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分别为2.39,1.16,0.57,0.65 h;在非学习日的闲暇时间(不含床上时间)为9.63 h,其中做作业、补课、身体活动、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分别为2.89,2.27,1.37,1.28,1.82 h,入睡、睡觉、床上的时间分别为17.64 min、7.87 h和8.16 h.高中生做作业、上网时间明显长于初中生,初中生身体活动、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明显长于高中生,初、高中学生课外补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7.24%)的睡眠质量异常率高中明显高于初中生(1.72%);高中生(4.4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初中生(3.05%).中学生上网行为异常检出率男生(3.66%)明显高于女生(1.71%).上网行为指数高中生(24.79)明显高于初中生(22.04).男生(23.99)上网行为指数明显高于女生(21.95).结论 随年龄增加,学生上网、作业时间明显增加,身体活动、看电视、睡眠时间均减少,网络成瘾检出率上升.男生网络成瘾较女生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各国青少年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不足现象相当普遍[1-2].对于习惯性的、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言,在成年前期和后期是明显的下降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3].因此,大学生群体可能是未来人口中身体活动量减少或者不足的高风险人群之一[4].为此本研究提出两种评价身体活动的指标:一是日常身体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即身体活动指数(physical activity index,PAI),对工作学习、家务、交通、体育与娱乐相关的身体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指标对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进行评估;二是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娱乐类身体活动评价指标,即运动锻炼指数(exercise index,EI),并对运动锻炼水平(exercise level,EL)进行评价.两指标的建立不仅为我国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干预提供评价手段,也可为我国普通居民的身体活动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与体质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为制定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推荐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体力活动问卷对1 378名11~17周岁的上海市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测量每位受试者的BMI、肺活量,测试耐力类项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结果]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PA)的能量消耗均值男为3 427.86~5170.29千焦/周,女为3 853.55~5 465.79千焦/周;大强度体力活动(VPA)的能量消耗均值男为3 404.73~7 724.49千焦/周,女为1 861.41~5 641.72千焦/周。不同性别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 h者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 h的人群。MPA能耗、VPA能耗分别与BMI、肺活量和耐力素质不同等级间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基本达到国际推荐水平,体力活动模式存在着性别差异;闲暇静态活动时间长的人群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体力活动的健康效应与能量消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