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脉图研究是中医四诊客观化中研究最多的、最有成效的一种方法。自古以来就有以脉图描述脉象的记载;当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客观化的物理、数学等参数指标来描述脉象的技术渐趋成熟,促进中医临床诊病论治的规范化,加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掌纹诊病理论,论证掌纹诊病在医学诊断中的价值和中医治未病中的临床应用,检验借助掌纹诊病的各种方法,旨在拓展中医诊测能力和中医治未病的技术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3.
脉诊作为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由于对其思维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使人感到玄妙莫测,或对其可信性产生质疑。从一个中医学习到熟练掌握脉诊方法的历程来看,中医脉诊思维大致可划分为:要素分析、取象比类、经验组合三种方法,而经验组合是中医切脉诊病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胡家凯  李海英 《吉林医学》2010,31(10):1327-1327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目诊诊断乙肝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80例经乙肝5项及肝功能血液生化检查确诊的乙肝患者,采用中医目诊诊断的乙肝阳性眼征率。结果:目诊阳性征与生化检查的符合率是:大三阳:黑睛83.3%,白睛87.5%;小三阳:黑睛86.5%,白睛88.5%;谷丙转氨酶升高达90.1%。结论:中医目诊诊断乙肝简便快捷,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甲诊即指甲诊病,血液流变学则是通过研究血流态势借以诊病的高新技术。我发现这是古典中医的望诊及现代实验诊断可喜的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6.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属于中医诊断学领域.舌诊是中医诊病主要依据,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五脏与中医眼针疗法理论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眼针疗法是著名的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独创的一种优秀的微针疗法。通过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根据变化及辨证在眼眶周围针刺以防病治病。与中医眼针疗法相关的理论众多,五脏与其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联系,无论何种学说都离不开五脏这个核心。而且五脏使各种学说之间相互协调,为中医眼针疗法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摸脉诊病是中医的传统诊法,有些人片面的认为中医诊病就是摸脉.临床观察,单凭脉诊,容易误诊,故历代名医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反对以脉诊代四诊.在四诊中诊断价值最大的当属问诊,故诊病必先问明原由.同时指出脉诊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名词术语的不同,并强调中医诊病除四诊外,必须结合现代医学的仪器检查.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医使用的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与"比类取象"的思维特点紧密相连,一种治疗方法或理论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同时中医语言也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的特点,容易造成翻译的误解和混乱。"属"在中医语言中使用较为广泛,如"肝属木,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等,其英译也出现多种译法。现就"属"的英译谈谈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工作者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证病结合诊断疾病的思维模式,总结这种模式可以有3种:一是在中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证的诊断;二是在西医病名诊断下的中医辨病加上辨证的模式;三是西医病名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的诊病模式,按西医疾病的发展规律进行证的诊断,吸收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的模式.3种模式各不相同,以下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该实验将探索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EI)在兔眼球微细结构成像中的应用. 方法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学实验站,应用DEI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眼球的离体标本进行成像. 结果 DEI图像清晰显示了眼球的角膜、巩膜、睫状体及睫状肌等结构,显示了DEI技术对眼球的显微成像能力. 结论 DEI技术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和明显的边缘增强等特点,在眼球及其他小器官的微细结构观察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眼球内物质取材方法.方法:冷冻切割.结果:本方法可行.结论:眼球内(包括视神经)任何点取材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结合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物炮制品种及处方剂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分析,为经典名方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经考证,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白酒”为低度米酒(酒精浓度10%~20%),其余药物炮制品种应选用生瓜蒌、生薤白、姜半夏。研究发现,半夏剂量应选择吴迁本“半夏半升”为宜。瓜蒌薤白半夏汤标准剂量为瓜蒌55.422 g, 薤白46.875 g,姜半夏61.990 g, 白酒2 000 mL, 现代中医临床参考用量为瓜蒌15 g,薤白12 g,姜半夏16 g,白酒500 mL。   相似文献   

1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破坏性强、失明率高的眼病,尤其是顽固性高眼压,除视力严重受损外,常伴有剧烈的眼胀痛和头痛,患者难以忍受。西医多采用手术方法解决患者的痛苦,甚或摘除眼球。中医辨证论治可调节患者的全身情况以达到治疗目的,针对性相对较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像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对CAG辨证的准确性。方法 对CAG现代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建库-2022年8月1日涉及CAG中医辨证分型及胃镜像描述的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CAG患者的中医证型、胃镜像等信息,整理数据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纳入合格文献10篇,纳入有效病例1 562例,涉及中医证型5种。中医辨证分型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胃镜像检出率以黏膜白相最高,为47.38%。黏膜白相以脾胃虚弱证检出率最高,黏膜粗糙、充血、水肿、颗粒增生、血管显露、结节隆起均在胃络瘀阻证中检出率最高;黏膜出血、糜烂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皱襞变平、黏膜灰白色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以肝胃不和证检出率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与部分胃镜像具有相关性,基于胃镜像的CAG中医辨证规律总结如下:镜下出现黏膜白相、皱襞变平,考虑为脾胃虚弱证或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兼见黏膜灰白;镜下出现胆汁反流,考虑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多兼见黏膜充血、水肿,脾胃湿热证多兼见黏膜糜烂;镜下出现颗粒增生、结节隆起,考虑为胃络瘀阻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家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时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认为外阴白色病变与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外阴白色病变的发生与气血及五脏六腑均有密切关系,故治疗上还应考虑心、肺两脏.  相似文献   

17.
眼球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绘图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建立眼球动态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绘图再现,探索计算机绘图技术在眼科学中应用的新方法。研究方法以眼球长为变量,利用视轴长与其它参数的相关关系,借助于计算机,建立两种眼球形态模式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屏幕上再现其平面几何图形。结果两种眼球动态数学模型,均在规定的20~28mm范围内获得完美再现。结论两种眼球形态模式客观存在,动态数学模型可用于编制应用程序,为眼科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为计算机绘图技术在眼科应用增加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内耳及眼,脑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频率9370MHz微波脉冲式输出,在不同的平均功率密度辐射下对豚鼠进行耳部照射,观察内耳功能与形态学改变及邻近眼球和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辐射强度为892mW/cm^2和1917mW/cm^2时未造成内耳、眼球及脑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大鼠眼部晶状体标本石蜡切片的改良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固定液和加压脱水法制作大鼠晶状体石蜡切片的效果。方法:将大鼠晶状体投入到由甲醛、冰醋酸和丙酮组成的改良固定液中固定后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晶状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结论:此改良固定液和加压脱水法优于其它方法,是适合大鼠眼部晶状体标本石蜡切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Historically, blow-out fractures were ascribed to back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eyeball which increased the intraorbital pressure causing the floor to fracture. By using dry skull and cadaver specimens, we have shown that minimal trauma to the orbital rim produces a segmented fracture of the orbital floor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the eyeball. It appears, however, that the pressure from the bulb is necessary to produce a depressed fracture of the orbital fl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