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伟  余宏铸 《安徽医学》2010,31(10):1197-1198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22例腹膜后巨大肿瘤病人的患者资料。结果 17例肿瘤完整切除,3例肿瘤非完整性切除,2例行病理活检。结论手术切除是腹膜后巨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联合脏器切除、改进手术技术和外科多专业合作可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次主要研究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行腹膜后中立手术麻醉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患者行麻醉手术前后的疼痛指数。结果患者麻醉手术后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对于腹膜后肿瘤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复合麻醉,效果好,用药量少,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手术后清醒时间快,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幼儿腹膜后巨大神经母细胞瘤罕见 ,麻醉处理难度较大。现将 2 0 0 1年元月我院进行的 1例幼儿腹膜后巨大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儿 ,女 ,2 岁 ,体重 9 8kg,体形消瘦 ,左中腹明显隆起。化验检查 :血常规Hb10 6g/L ,红细胞 3 6 4× 10 12 /L ,白细胞 4 8× 10 9/L ,肝肾功能正常。诊断 :腹膜后肿瘤 ,拟进行剖腹探查 ,肿瘤切除术。1 2 麻醉方法 术前 10小时禁食水 ,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15mg ,鲁米钠 30m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 70mg,行L1、2 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平卧…  相似文献   

4.
滕敬岩  王娣 《当代医学》2016,(31):30-30
目的:探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30例行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循环方面变化。结果2组全身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运用在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治疗中,可使麻醉手术更平稳。使患者更平稳度过手术期,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共7例患者,其中无功能腺瘤4例,髓性脂肪瘤2例,肾上腺增生伴腺瘤形成1例。瘤体最大直径为7~12 cm。使用IUPU法建立后腹腔操作空间,均经后位腹膜后入路切除。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3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40~120 ml,平均70ml;术后住院时间6~11 d,平均8 d,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腹腔镜技术娴熟的情况下,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损伤小、疼痛轻、微创美观、胃肠道干扰小、腹腔并发症少,是微创技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23例,左侧14例,右侧9例。肿瘤最大径7~12 cm,平均9.3 cm。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2 min (85~243 min),平均出血量约330 ml (80~530 ml)。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9例,髓样脂肪瘤6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神经鞘瘤3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未发现异常。结论一定范围内的肾上腺肿瘤大小不应成为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的限制,在技术条件成熟时,选择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对腹腔环境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1例,其中良性11例(263%),恶性30例(732%)。全部手术治疗,全组完全切除14例(342%),大部切除11例(268%),手术探查活检16例(390%)。该文分析了肿瘤的性质与手术处理的关系,探讨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原则。指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切除率的关键,部分病人术后化疗能使未切除的肿瘤缩小,延长生存期。该文还对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术中处理要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三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巨大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切除肿瘤重量分别 为10.6、6kg,术前影象学检查可提示肿瘤的位置,质地、周围脏器受压与推移情况,动脉数字减影造影可显示肿瘤的主要供应血管,3例肿瘤均手术切除,1例因术后复发已行3次手术。结论 腹膜后脂肪肉瘤巨大者不少见,手术切除率高,有术后复发倾向,应定期随访,发现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瘤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对1996年6月至2004年6月46例甲状腺巨大肿瘤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拔管后、术后6h与术前相比,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结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是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切除肿瘤重量分别为10、6、6kg,术前影象学检查可提示肿瘤的位置、质地、周围脏器受压与推移情况,动脉数字减影造影可显示肿瘤的主要供应血管.3例肿瘤均手术切除,1例因术后复发已行3次手术.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巨大者不少见,手术切除率高,有术后复发倾向,应定期随访,发现复发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张学志  张秀艳 《河北医学》2013,19(4):519-521
目的:探讨下腹部计划性手术并巨大腹股沟疝的术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0年下腹部计划性手术并巨大腹股沟疝同期同切口后入路腹膜前修补手术(改良Nyhus)11例。结果:11例无腹膜前间隙即疝修补部位积液及感染,未出现腹腔间室综合征。10例随访2年,疝修补部位无肿瘤种植及疝复发,1例因非疝非肿瘤因素于术后1年死亡。结论:下腹部计划性手术伴巨大腹股沟疝可采用同期同切口改良Nyhus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手术切除的方法,提高诊断与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2年间手术治疗的10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及腰部疼痛78例,占75.73%,腹部包块96例,占93.20%。B超检查诊断率为98.06%,CT为100%。良性肿瘤占40.78%,恶性占59.22%。手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肿瘤83例,占80.58%,其中联合其它腹部脏器切除22例,占手术切除的26.51%,术中死亡1例,占全组病例的0.97%。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腰腹部疼痛的病人应提高警惕。B超及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后腹膜肿瘤最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及手术切口,正确判断肿瘤及包膜,避免及有效控制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在MSCT上的影像特征,提高MSCT对该部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肝肾间隙巨大肿瘤患者,通过对肿瘤在MSCT轴位与在后处理MPR、VR两种图像上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并同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MPR与VR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的定位优势及对肿瘤定位有价值的影像表现。结果:26例肝肾间隙巨大肿瘤,其中CT轴位定位诊断:肝脏来源8例,右肾来源6例,肾上腺来源7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诊断:6例来源于肝脏,6例来源于右肾上极,9例来源于右侧肾上腺,5例来源于腹膜后其它组织。同手术与病理结果(肝脏来源6例,右肾来源7例,右肾上腺来源8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对照,CT轴位定位准确22例,占85%;CT轴位与MPR、VR相结合,定位准确25例,占96%;两种方法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优势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26例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手术成功,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约20~160 ml,平均6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10 d,平均7.8 d。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肾上腺肿瘤手术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7岁,体重42kg。主因发现腹部肿物7~+年,近半年来明显增大,于1990年4月诊断为后腹膜肿瘤入院。术前一般情况可,可耐受手术麻醉。于1990年4月21日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麻醉顺利。开腹后见肿瘤约足月胎儿大小,血管丰富。分离肿瘤时出血、渗血很多。术中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9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有临床症状,2例为无症状肿瘤。肿瘤直径平均(7.57±1.8)cm。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采取经腹腔途径6例,采取经腹膜后途径3例,所有病例无需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37±38)min,术中出血(54.5±120.6)m 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8±2.0)d。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5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术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均恢复正常,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但只要术者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及充分的临床经验,腹腔镜较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实可行,肿瘤大小并不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延淇  刘玉宾 《中原医刊》2004,31(16):F002-F0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近几年我院对此类病人的诊疗过程。结果:16例病人中,手术者14例,未做手术者2例,其中广泛切除者3例,单纯肿瘤切除者9例,术中出血过多术后死亡1例,术中证实为慢性炎性组织急性化脓性表现而放弃手术切除者1例,术中只行剖腹探查术后介入治疗者1例。结论:腹膜后潜在腔隙较大,腹膜后肿瘤一旦发现肿物便已巨大,给手术切除造成困难。故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认识。  相似文献   

19.
蒋光仲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92-93,161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活检和病理证实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征象。结果肿瘤位于右侧11例,左侧14例,其中原发于。肾上腺19例,椎旁交感神经链6例;肿瘤跨中线生长18例;肿瘤多呈巨大不规则形肿块,少数呈类/椭圆形。平扫:22例肿瘤密度不均,内常见坏死、囊变区,其中肿瘤内钙化18例:3例肿瘤密度均匀。增强:肿瘤多呈不均匀性轻一中度强化。肿瘤包埋腹膜后大血管20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7例,肝转移1例。结论CT不仅能显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而且可显示早期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研究摘除腹膜后隙肿瘤时如何预防脊柱两侧的输尿管、左侧的腹主动脉、腰交感神经等主要脏器的损伤.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在脊柱旁精细解剖腹膜后隙,从侧腹膜入路,锐性剥离与钝性剥离肿瘤相结合,并以术者左手示指尖对腹主动脉搏动的感觉作为手术始末导航系统.结果:熟悉脊柱旁腹膜后隙的解剖关系与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结论:腹膜后隙巨大肿瘤的摘除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手术入路从打开腹膜后隙,靠侧腹膜逐渐进入钝性剥离、细微操作才能避免腰交感神经、输尿管、腹主动脉和右侧髂总动脉干等主要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