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ard.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热利湿,去风止痒等功效[1].地肤子挥发油的成分研究已有报道[2],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地肤子油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结合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地肤子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肤子异名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帚菜子(新疆)、铁扫把子(四川),以果实供药用。是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3.
地肤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果实[1]。现发现在地肤子药材中有掺伪品,经鉴定检索为土荆芥Chenopodium anbrosioides L.的干燥果实。本文就土荆芥的生药性状、理化鉴别及其与地肤子的主要区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肤子为黎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作用.主治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川芎是著名的传统中药之一,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r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据文献报道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头痛、胸肋疼痛、经闭腹痛、冠心病、跌打损伤等。川芎挥发油传统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本文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提取川芎油,用GC 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与传统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仪器川芎为道地  相似文献   

6.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o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为常用中药。我省常误用同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灰菜子)。地肤子与灰菜子形态近似,但药效有别,二者不可混用。本文根据不同药材的多组分紫外复合光谱谱线图象的差异,对地肤子、灰菜子分别用不同极性的乙醚、氯仿、无水乙醇等三种溶剂进行提取,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发现二者紫外图谱的差异,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提取的青蒿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用GC-MS分析比较其挥发油成分。其中二联苯甲烷(diphenylene-Methane)、苯基-1-萘胺(Phenyl-1-naphthylamine)等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L.)Schradr的干燥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治疗皮肤病的常用中药。地肤子呈扁圆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浅棕色或微红色,周围具三角形膜质小翅5枚,果皮薄膜状半透明,种子形似芝麻,黑色或棕褐色...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萃取地肤子油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秀仙  李菁 《中药材》2004,27(8):603-604
目的:本实验主要考察超临界CO2萃取的地肤子油对临床分离妇科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超临界萃取的地肤子油对所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羊毛小孢子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的地肤子油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黄芩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干燥根 ,系常用中药 ,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效。我们首次采用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 (SFE)及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GC MS)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1 材料与仪器山东临沂产黄芩经沈阳药科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许春泉高级工程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SPF为HA2 2 1 - 4 0 - 4 8型超临界萃取装置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 ) ;气质联用仪为QP50 50AGC -MS联用仪 (日…  相似文献   

11.
地肤为藜科植物地肤 K ochia scoparia (L .) Schrad .的干燥果实 [1 ] 。现发现在地肤子药材中有掺伪品 ,经鉴定检索为土荆芥Chenopod ium anbrosioid es L.的干燥果实。本文就土荆芥的生药性状、理化鉴别及其与地肤子的主要区别报道如下。1 性状鉴别见表 1。2 理化鉴别2 .1 各取粉末 1g,加水 10 ml,煮沸 10 m in,滤过 ,取滤液置试管中 ,用力振摇。真品产生永久性泡沫 ,15 m in后仍不消失 ;伪品产生的泡沫较少 ,且在 15 min内即消失。2 .2 各取粉末 2 g,加 10 %盐酸 2 0 ml,湿浸 3 0 m in,分别取滤液2 m l,置 3支试管中 ,分别加碘化…  相似文献   

12.
地肤的各药用部位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荣杰  邵世宏 《中草药》2015,46(23):3605-3610
地肤的各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通过对地肤子、地肤苗、地肤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检索,系统地梳理了地肤各部位的药用价值。地肤子、地肤苗中三萜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抗搔痒等作用,这与其传统临床上的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等功效相一致;地肤子、地肤苗、地肤根都具有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作用与地肤所含皂苷相关。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地肤这一植物资源,研制低毒、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抗炎、抗真菌、抗过敏及降血糖天然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晔  陈英杰 《中药材》1993,16(8):34-36
从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又分离得到两个五环三萜皂甙。经理化及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0-{[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1→3)]-β-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Ⅶ)和3-0{[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取果酸-28-0-[β-D-吡喃葡萄糖)甙(Ⅷ),这两种皂甙均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地肤子皂甙B和C。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淑燕  潘扬  杨光明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48-1150,1183
目的 :对山茱萸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物进行研究。方法 :萃取条件为 :压力 15MPa,温度 4 0℃ ,时间2h ,液态CO2 流量 2 2 .0kg·h-1,,采用GC MS技术分析山茱萸CO2 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组成。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率为 2 .4 2 %。鉴定了其中 31种成分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物主要成分有 1,2 苯二甲酸二 (1 丁基 2 异丁基 )酯 ,异丙基十四 [烷 ]酸酯等。  相似文献   

15.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1]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本文应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对荆芥的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分离 ,并进行了 GC- MS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荆芥的来源 :由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 ,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周本杰博士鉴定为 S.tenuifolia的干燥地上部分。1 .2 超临界装置 :2 4 L HA1 2 1 - 32 - 2 4型超临界萃取装置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实业公司 )。1 .3 气相色谱 -质谱…  相似文献   

16.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草果的果实除作药用外,还是著名的香料和调味品.对于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虽已有报道,但对云南及广西产草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目前笔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分别提取了云南及广西产草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提取方法的麻黄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CO2)技术提取麻黄中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率高,提取较完全,是提取麻黄择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肤子为常用中药材 ,具有清热利湿 ,祛风止痛的作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收载的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子Kochiascoparia(L .)Schrad .的果实。其同属植物扫帚菜Kochiascoparia(L .)Schrad .f.trichopilaschinzetThell的胞果 ,俗称扫帚子 ,其药材外形与地肤子几无区别 ,唯扫帚子的翅较少 ,笔者试从显微、薄层、紫外光谱图等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鉴别。1 显微鉴别地肤子的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 ,气孔不定式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果皮细胞呈类长方形 ,含较多的草酸…  相似文献   

19.
西青果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GC—MS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鑫  何素晖 《中药材》1997,20(9):463-464
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西青果进行脂肪油的提取,并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其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中鉴定出12种成分,主要为棕榈酸、亚油酸和油酸。并与传统的石油醚萃取法相比较,其萃取时间短,得油率高。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藁本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考察藁本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 ,而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藁本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 2倍。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是藁本挥发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