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B超引导下的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旋切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53处0.6cm~2.2cm乳腺纤维腺瘤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术,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每处旋切17次,用时31min。操作全部成功。皮肤伤口仅3mm,并发症轻微。15例(21处)经术后6~21(13.5±4.0)个月的随访,临床及B超复查均无复发迹象。结论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小纤维腺瘤的切除术,操作简易,切除彻底,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管镜辅助切除乳腺Ⅰ、Ⅱ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2006年2~8月,对20例Ⅰ、Ⅱ级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辅助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乳管镜辅助准确定位,经乳管镜注入极少量稀释美蓝(1:1~1:1.5)使病变乳管蓝染,根据体表乳管镜光斑位置,选择乳晕旁小切口(1—2cm),找到蓝染的乳管,从乳头下断扎,向腺体方向游离乳管及周围少许乳腺组织,远端距肿物1~2cm,剖开乳管确认肿瘤,切除病变乳管,送病理检查。结果20例均顺利找到病变乳管并切除,并于乳管内找到肿瘤。手术时间30-60min,中位时间50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病理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随访2—8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无乳头溢液及肿瘤复发。结论乳管镜辅助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满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小肾癌患者18例,肿瘤直径1.5~3.0cm,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11例,经腹腔途径手术7例。术中距瘤体0.5~1cm用超声刀切除肿瘤,肿瘤床多处活检送快速病理。结果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85—140ra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平均145ml;术后住院时间8~13天,平均9.6天。术后随访8~30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未见转移,切口未见种植。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创伤小、临床效果肯定,可作为小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35例肾囊肿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35例采用全麻,水囊扩张后腹膜腔,通过腰大肌、腹膜返折、膈肌脚等标志找到并暴露肾囊肿,超声刀距肾实质3~5 mm将囊壁切除去顶. 结果 35例肾囊肿顺利切除去顶,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5~60 ml,平均35 ml.术后住院3~6 d.34例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怀疑囊性腺癌.35例随访1~22个月,1例术后1个月B超复查仍有直径1.5 cm囊肿,余未见囊肿复发.可疑腺癌者随访1年,胸片及肝肾B超无肿瘤生长及转移灶. 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开胸术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术的可行性。方法腋下第5、6、7肋间小切口(切口长8.5~13.5cm),后推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前锯肌,两肋间正中或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及胸膜,切除肺良恶性病变38例。结果38例均在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其中17例肺叶楔形切除,1例肺隔离症叶外型病灶切除,18例肺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9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220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后复查吸收。结论小切口开胸术暴露充分,创伤小,可行。二次手术、胸膜广泛粘连及肿瘤侵犯胸壁,不宜小切口开胸。  相似文献   

7.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附132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肿块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221处乳腺肿块在B超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其中一侧单发肿块79例,单侧或双侧多发肿块53例,直径0.5~5.2cm,平均1.4 cm,149处肿块临床可扪及.结果所有肿块均完成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24次,平均36 min (10~40 min).无一例操作失败.所有肿块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良性病变12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肤伤口小,除10例有轻度皮下瘀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肿块切除,操作简易,切除彻底,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非临床型乳腺肿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非临床型乳腺肿瘤,术前在超声图像监视下.将乳腺定位钢丝穿刺置于病灶内或其附近,行肿瘤的切除活检,待病理诊断结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32例(38处病灶)经超声引导下钢丝穿刺定位后全部准确完整切除,38处病灶术中冰冻分片病理报告与术后石腊切片病理结果相符有36处。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钢丝穿刺定位乳腺小肿瘤后行病灶切除活检术,是处理非临床型乳腺肿瘤安全、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脏微小占位病变的手术定位与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2cm以下实质性微小占位的手术定位及切除。方法 1986-2000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理确诊的直径≤2cm肝脏实质性小占位病变27例,共34个病灶。结果 术中看见肿瘤侵犯肝包膜6个病灶;术中可扪及13个病灶;均行肝局部切除术。未触及15个病灶分别根据术前影像学定位下行肿瘤局部切除4个,肝段或半肝切除5个;术中B超定位下切除4个;手术原疤痕定位肿瘤局部切除2个。结论 熟悉肝脏的解剖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是肿瘤定位的基础。术中的全肝扪诊,可避免病灶的遗漏;对不能触及的小病灶,可根据术前影像学定位下切除或行术中B超检查或肝包膜切开探查,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10.
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手术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钳夹法肾蒂阻断、锐性切除肿瘤以及创面直接缝合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肾外生性实性肿瘤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9~56岁,平均46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肾细胞癌5例,肿瘤直径2.0~3.5 cm;肾错构瘤11例,肿瘤直径3.0~5.5 cm,其中1例肾错构瘤继发出血.经腹腔路径行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手术在无损伤钳钳夹肾蒂控制血管后距肿瘤0.5~1.0 cm正常实质处锐性切除,创面缝合止血.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04min.肾蒂阻断时间14~32 min,平均21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平均158 ml.5例肾细胞癌患者病理检查示切缘阴性.16例术后无尿瘘、无继发出血,肾功能未见异常.2~4 d肛门排气,平卧1周出院.随访1~24个月,16例B超复查、11例CT检查肿瘤无复发,IVU复查肾显影良好.结论 可靠的肾血管控制是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的基本保证,无烟雾锐性切除肿瘤和创面的缝合处理能有效减少肾缺血时间,是保留、保护肾单位的有效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纤维结肠镜下用超声刀切除直肠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利用纤维结肠镜技术,在直肠充气的情况下用腹腔镜专用的5mm超声刀、圈套器对4头大白猪的模拟直肠肿瘤分别距齿状线5、8、10、15cm处进行套扎切除。结果 肿瘤距齿状线5、8、10和15cm猪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5、8、15和25min。肿瘤距齿状线5、8、10和15cm处猪的术后肠瘘发生率分别是0、0、0和2/4。结论 在距齿状线10cm以内进行纤维结肠镜下超声刀直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微创、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多发在直肠中、下段 ,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有选择的采用经骶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该方法创伤小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我院 1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1月行经骶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8岁。肿瘤按 Dukes分期 A期 5例 ,B期 3例。肿瘤分类为腺瘤或息肉恶变 5例 ,高分化腺癌 1例 ,低分化腺癌 2例 ,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4 cm。1.2 手术适应证 :本组病例均有以下适应证 :肿瘤下缘距齿线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发现的隐匿性乳腺肿物手术前B超引导定位的意义。方法对63例中的68个肿物术前采用B超引导金属导丝定位后手术活检。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4岁,6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检查及术后B超复查证实全部被准确切除。病理结果:乳腺导管癌1例,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纤维腺瘤37例,乳腺腺病25例。结论超声引导定位针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物具有定位准确、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59例偶发分支杆菌皮肤感染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偶发分支杆菌感染的外科处理时机 ,指征和术式。方法 通过细菌学、组织病理、B超和临床观察 ,对 59例 76处病灶不同外科处理方法的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 (52处病灶 )手术切除 ,其中除 8处创口有反复外 ,其余均一期愈合 ;扩创或切开引流 6例 ,5例愈合 ,1例新发病灶二次扩创清除后愈合 ;8例抽脓后注入阿米卡星 (AMK)未行切除 ,病灶均消失。 59例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在全身给药有效治疗 6~ 8周后 ,局部病变得到控制 ,肉芽肿形成时为手术的最佳时机。术式以距病灶周边 1 .5~ 2 .0cm处完整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直径0. 6~1 cm乳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9月~2018年12月272例287个直径≥0. 6 cm且≤1 cm的乳腺结节采用14G穿刺活检枪行US-CNB的结果。与手术切除病理或随访时间≥1年的结果比较,计算US-CNB诊断乳腺小结节的准确性。结果 US-CNB均顺利完成。87个病灶行手术切除,穿刺与手术病理的总体一致率为81. 6%(71/87)(κ=0. 684,P=0. 0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穿刺病理为良性病变251个(87. 5%,251/287),其中手术切除56个,术后病理良性病变44个,非典型增生12个,无恶性病变。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增生14个(4. 9%,14/287),其中手术切除9个,术后病理非典型增生6个,恶性病变3个;拒绝手术5个。127个穿刺为良性病变、4个穿刺为非典型增生病变随访时间≥1年,乳腺彩超提示病变稳定(病变BI-RADS分类未提高)。结合随访及手术结果,对1 cm以内乳腺结节,US-CNB诊断良性或非典型增生时漏诊恶性病变比例分别为0(0/183)、23. 1%(3/13)。穿刺病理为恶性病变22个(7. 7%,22/287),均手术切除,病理提示浸润性癌20个,原位癌1个,复杂硬化性腺病伴非典型增生1个,阳性预测值95. 5%(21/22)。结论对于直径0. 6~1 cm的乳腺病变,US-CNB可获得准确的诊断信息。对于穿刺病理结果为良性、影像学具有恶性特征的病变,建议进一步行手术切除活检;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增生时,应手术切除活检,以避免遗漏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良性肿块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对186例212处乳腺肿块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并评价其诊疗效果.结果 186例患者超声均清楚显示病变.肿块完全切除率为72.0%(134/186),位于胸大肌表面者和位于乳晕附近者完全切除率分别为31.5%(6/19)和33.3%(4/12).0.5cm≤肿块直径≤2.5cm的患者134例,超声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率88.0%(118/134);2.5cm<直径≤3.0cm的患者38例,超声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率42.1%(16/38);直径>3.0cm的患者14例,超声显示肿瘤完全切除0例.52例肿块未能完全切除的患者改为开放手术切除.于术后四周进行B超随访,肿块经mammotome完全切除的134例患者均未见肿块残留.其中112例患者术后六个月B超检查随访14.2%(16/112)肿块复发,其中6例开放手术切除,10例再次mammotome微创旋切,六个月后随诊有1例复发改行开放手术.结论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切除乳腺肿块,尤其是小的乳腺肿块,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20 0 1至 2 0 0 2年对肾细胞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 36例 ,A组 :开放手术 19例 ,B组 :腹腔镜手术 17例 ,使用明胶 凝血酶凝胶 (FloSeal)改善止血。年龄 34~ 71岁 ,平均 5 5岁。观察 1~ 18个月 ,平均 5 .5个月。肿瘤直径 ,A组 2 .5~ 5 .0cm ,平均 3.0cm ,B组 1.3~ 5 .0cm ,平均 2 .7cm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6例肿瘤均为外生型、孤立性 ,不位于中央部。缺血时间 :A组平均 2 3.5min ,B组平均 2 0min。FloSeal由明胶基质颗粒和凝血酶两种成分组成 ,在肿瘤切除后、肾脏再灌注前使用 ,即将两种成分混合 ,腹腔镜手术时借助特殊涂药器、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共410处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肿块直径0.5—5.0cm,对直径≥3cm的肿物行微创旋切术后,于靠近病灶的乳晕旁切开约1.5cm切口探查残腔,确保已切除残余病灶。术后随访6—9个月。结果235例患者的乳腺肿物被完全切除,术后5例出现血肿形成,2例出现肿物表面皮肤凹陷,3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0.5~3cm乳腺良性肿块是安全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最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直肠B超扫描(TRU)能对直肠癌进行分期,其正确率超过70%,作者使用TRUS以选择下2/3直肠绒毛状肿瘤的手术步骤。采用AlokaSSA-520超声仪,探头7.5MHz,能作360°扫描。共检查24例。(一)手术步骤经肛管局部切除适用于位于肝缘上方2~5cm的1~5cm大小肿瘤,经括约肌次肠切除运用干位于肝缘L方5~8cm的2~3.5cm大小肿瘤。B超T3期和T4期肿瘤不采用经肛管局部切除。低位前侧切除适用于B超各期并位干肛缘上方超过8cm的肿瘤。位干肛缘上方2~6cm的3~6cm大小肿瘤可采用经肛腹直肠切除和结肠肛管吻合。1例B超T4期(肿瘤直径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