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吸烟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全球,烟草相关疾病每年约引起50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1/3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可增加2~3倍[2]。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致病机制有助于禁烟、戒烟及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全世界每年有400多万人深受脑卒中之苦。在我国,1995年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死亡现已占我国全部死因的首位,占...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发病率高,并有较高致死率的疾病。在美国约8千万人患有心血管病,其中20%(1 600万)为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常因冠状动脉(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冠脉闭塞或次全闭塞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将导致各种临床后果。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首次发病中死亡,幸存者随后的猝死率也高出一般人群的4~6倍,而50%的冠心病患者都有心肌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妇女冠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是妇女死亡的首位原因,在美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妇女人数超过50万,死于冠心病的人数高于死于乳腺癌人数。有资料统计,每3例死亡的妇女中有1人死于心脏病,而每25例死亡的女性中仅1人是乳腺癌。但据流行病学调查,绝经前妇女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发病约比男性晚10年,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900万人突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据20世纪末的统计资料,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39.4%,是我国老年人首位死亡原因。所以,心血管疾病是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必须面对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并发症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易于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AMI后室性早搏(PVB)的发生率为10%-93%,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为3%-39%,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为4%-36%。每年美国有大约32.5万的人发生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其中由冠心病引起占80%以上。心肌梗死后发生的VA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60%AMI性死亡的患者发生在发病后1h内,被认为与VA,  相似文献   

7.
英国糖尿病(DM)前瞻性研究(UKPDS)及随后的研究发现.DM患者发生心肌梗死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非DM患者再梗死的机会相当,是冠心病的等危症。DM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随访20年发现,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间歇跛行、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非DM者。DM血管病变致心血管病及卒中是其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65%~80%.比非DM者高2~4倍;致心力衰竭(心衰)在男性增加2倍、女性增加5倍^[1]。近年,2型DM已成为我国常见病,且发病率增长迅速,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DM患者将从目前约2千万人猛增到超过4千万人。可见,对2型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以血栓最常见)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我国迄今尚无确切的肺栓塞流行病学资料。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肺栓塞的发病率很高,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据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1]:美国每年新发肺栓塞患者约65万之多,其中直接导致5万人死亡,20余万患者死亡与肺栓塞有关;英国每年发生非致命性肺栓塞事件4万例,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约2万人;在心血管疾病中,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三位;而肺栓塞的病死率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  相似文献   

9.
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居死因的首位.我国冠心病和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1998年统计显示,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血清TC或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独市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护心,从保护“瓣膜”做起 瓣膜病是心血管疾病之首。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接近世界人口总死亡的四分之一,并使数百万人残,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四大常见心血管疾病中,位于首位的是心脏瓣膜病,其占心血管疾病总量的40%;其次为冠心病,占总量的30%;再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占总数的25%,最后为大血管动脉瘤等。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是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疗指南从诊断、治疗及二级预防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指导。AMI的治疗原则即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欧洲和我国指南部推荐积极采取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或溶栓的再灌注,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国外研究证实,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用药在AMI治疗过程中的使用率与住院病死率与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住院死亡有独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2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4 a,再发伴上腹痛2d"入院。4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il29.5μmol/L,DBil 10μmol/L,ALT 32 U/L,AST 47 U/L,Alb32.6 g/L,甲型、丙型、戊型肝炎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性Q波是初始向量改变的结果,故凡改变初始向量的心律失常均可产生掩盖或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另外,有些心律失常虽未影响初始向量改变,也可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当出现酷似AMI时,易误诊,给患者造成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负担;而掩盖时易漏诊,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针对血小板激活途径的药物成为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循证医学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已经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增高,促进了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这却引起了心肌细胞死亡、血流动力学障碍、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内皮功能障碍等缺血再灌注损伤[1].众多研究证实,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梗死面积[2]、减少细胞凋亡[3]、改善内皮功能[4]及减轻组织的水肿[4]等.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即刻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4].后适应的可操作性,决定了其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就后适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VA)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VA的形成可以破坏心室正常的几何构型,限制心肌收缩和充盈能力,加重心肌梗死预后,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死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对VA及时、准确的诊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作者就V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范围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需要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尤其是合并束支及分支阻滞的AMI患者,其梗死面积大、发病凶险,若不及时诊治将会因AMI并发症导致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心内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治疗CAD的手段日益应用广泛,使得缺血事件大大降低,但出血并发症却不断增加。现对PCI患者出血、贫血和输血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