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以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阐述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结合临床案例观察,探讨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伏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探讨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方法:对2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行三伏灸治疗,观察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分别检测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CAM)及IgE水平,并与1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总有效率为92.86%。三伏灸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血清IgE含量(P<0.01),降低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P<0.05)。患者血清IgE含量与sICAM-1含量呈显著相关性(r=0.641,P=0.000),sICAM-1与sVCAM-1之间亦呈正相关(r=0.449,P=0.017)。结论:三伏灸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或直接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炎细胞的浸润,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标准化健康教育对三伏灸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三伏灸治疗,对照组予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标准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三伏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时采用标准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伏灸配合肠内营养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三伏灸组和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0例。三伏灸组给予三伏灸治疗,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配合三伏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三伏灸组有效率为85.0%,肠内营养组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三伏灸组和肠内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PEF、FEV1、CD3~+、CD4~+、CD4~+/CD8~+、CD8~+、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优于三伏灸组和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灸配合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小儿CVA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等营养状况等机制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伏灸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针灸科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三伏灸治疗(观察组,n=30)对临床疗效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灸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操作简便,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游晓文 《西部医学》2013,44(2):44-44
<正>灸泡属于药物灼伤所致的一种皮肤疾患,常发生于发泡灸治疗中。近年来进行三伏灸、三九灸治疗的民众逐年增多,但药敷后皮肤会发红发热,部分发生水泡,如果处理不当,皮肤破溃感染,给病人的身心造成不适,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对三伏灸、三九灸治疗中发生灸泡的患者,及时应用三黄粉联合湿润烫伤膏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伏灸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521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5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67例增加3年的三伏灸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 ①治疗组治疗第3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减少(P<0.05);②治疗组各症状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 三伏灸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三伏灸”依据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择化痰、平喘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精制成药膏,在炎热的“三伏”季节,敷贴穴位以治疗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我科自1999年至今采用三伏灸治疗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冬病夏治强调顺应四季,在盛夏三伏天施治以鼓舞人体阳气,驱散阴凝寒邪,适用于许多阳气不足、阴寒内积寒、免疫功能低下的病证,对鼻炎、慢性咽炎有较好疗效。冬病夏治有"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和"三伏补"等多种治疗手段,实用有效,简单方便,易于接受,便于推广。将内治与外治的各种方法合理配用,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全面系统掌握鼻炎、慢性咽炎两种病证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热熨火灸、中药煎服等内外联合治法和用药处方,在中医五官疾病临证中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IgE(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4、IL-13水平的变化,研究三伏灸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和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缓解期患者29例随机平分为A组(传统法)、B组(改进法)、C组(非伏天灸)三组,并选10例健康者做对照,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IL-4、IL-13水平。[结果]临床疗效治疗后A组有效率为77.8%,B组有效率为90%,C组有效率为40%,A组与B组比较,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的血清Ig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4、IL-1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A组、B组IgE、、IL-4、IL-13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则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A组、B组IgE、IL-4、IL-13水平与治疗C组相比也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三伏灸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优于非伏天灸,三伏灸法能抑制过敏性哮喘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13的分泌,降低血清总IgE的水平,从而阻断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这可能是三伏灸法治疗过敏性哮喘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中药贴敷防治喘敷的疗效。方法7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哮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和对照组(37例,在缓解期不给予任何处理药),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IgE、EOS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E,EO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哮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患者IgE,EOS,从而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2.
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239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将3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穴位贴敷治疗组239例与特异脱敏对照组100例。比较2组在三伏天与非三伏天、季节性与常年性、穴位贴敷与常规特异脱敏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IgE、IgM、IgA、IgG的变化,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组在三伏天与非三伏天、季节性与常年性、穴位贴敷与常规特异脱敏组在疗效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治疗后IgM、IgA、IgG均较治疗前增高。IgE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穴位贴敷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方法简便、疗程较短、疗效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综合征,偏头痛性眩晕(MV)逐渐受到神经科医师的关注。MV的核心症状是反复发作性的前庭性眩晕,可伴有畏光、畏声等类似于偏头痛的伴随症状,且对于抗偏头痛药物有良好反应。MV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而且国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对其治疗也还需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在此就MV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并发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和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62例COPD急性发作期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持续72h以上,其中20例并发代谢性碱中毒,对该组病例通气前,后24h,48h,72h进行血气及电解质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有低锅 ,低氯存在,机械通气后CO2排出过快,pH值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躁动等碱中毒症状。结论:CO2排出过快及低钠,低氯是造成机械通气中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可容许高碳血酸症和及时补钠,氯是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呼吸治疗策略。结果31例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中9例出现气胸及纵隔气肿;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中1例出现纵隔气肿;89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中1例出现气胸。与后两者相比较,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调整通气压力并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所有病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改良呼吸指数均无明显变化。除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其余8例患者气胸及纵隔气肿均未进一步发展且逐步好转。提示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与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及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相比具有明显高的气胸及纵隔气肿发生率。这种现象可能与SARS造成肺脏损伤、剧烈咳嗽及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有关。相应调整通气压力后绝大部分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逐步好转。故此,对SARS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该选择最佳的通气压力以避免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24-26+30
目的 讨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治疗;B组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每分钟通气量(MV)、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PaO2、MV、PaO2和PaCO2比较中,A组与B组无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PaO2、MV、SaO2和PaSO2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效果相当,可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临床上可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壮骨胶囊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入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来评价壮骨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壮骨胶囊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和降钙素值,适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壮骨胶囊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合并给予机械通气(MV)治疗。观察心源性休克纠正时间、MV撤机时间、IABP撤机时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本组35例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为42.8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床边IABP联合MV治疗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辅助治疗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初复治涂阳肺结核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C组及对照组B、D组,A、B组(初治涂阳)分别给予2HRZE/4HR及2HRZE/4HR联合应用微卡治疗,C、D组(复治涂阳)分别给予2HRZE/6HRE及2HRZE/6HRE联合应用微卡治疗。观察治疗后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 A、B组2月末痰检阴转率分别为97.56%、80.49%,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7.56%、80.49%;C、D组2月末痰检阴转率分别为90.91%、63.64%,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0.91%、66.67%,疗程结束时痰检阴转率分别为96.97%、75.76%,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6.97%、75.76%。结论涂阳肺结核在正规化疗的基础上辅助微卡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及评价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5月眩晕门诊确诊的MV患者25例,予以氟桂利嗪5 mg,每晚口服1次。每月观察1次疗效并进行评价,共观察及评价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氟桂利嗪干预后第1、2、3月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氟桂利嗪在预防治疗MV中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