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等方面对10年来单纯性肥胖病的文献进行综述,认为以针灸为主的传统非药物疗法在本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临床研究设计、最佳减肥方案、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激光出现之后,立即为生物学和医学所用。近年来,随着应用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激光所致生物效应及其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低强度激光(Low Intensity Laser,LIL),其相应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尚不很清楚,但在临床工作中确有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低强度激光作用机制,应用及存在争议进行了总结,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丁酸对血液肿瘤诱导分化作用,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李昭  李劼 《医学临床研究》2014,(9):1846-1848
厄洛替尼是一种新型且高效的小分子1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EGFR过度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已作为其二线、三线用药.近几年来关于厄洛替尼在其他肿瘤方面研究越来越多,且其治疗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厄洛替尼有可能成为多种肿瘤的靶向药物.本文就厄洛替尼的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末以来,不少国外学才应用于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主要从干扰素对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当前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作用机理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10年来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从取穴,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标准、机制研究等方面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献报道做以综述。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具有疗效显,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研究设计科学化,针灸作用机制研究,治疗选穴的规范化,针灸治疗最佳方案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STAT3信号通路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血管生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领域被广泛研究。然而,近年来发现,STAT3还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使得对炎症性疾病---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现对近年来STAT3在脓毒症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帮助人类找到防治脓毒症的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林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34-3635
运动必疲劳的发生机制和抗疲劳研究是当今运动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寻找能提高运动员体质和运动能力、忙消除疲劳且不含兴奋剂、无毒副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成为国内我体育科研人员致力研究的课题。中国传统中医药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日益突现其独特的作用,填补了这一空白。从已取得的成绩看,中药提高运动能力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特有的肿瘤治疗途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理论基础、治模式、治疗手段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但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在评价体系、机制研究、综合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研究较多,从临床角度出发,对有关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动物模型以及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研究动向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3-12期间与抑郁症相关的文章,关键词“Depression,Neuroendocrinc,Psvchological treatment,Drug therapy”。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相关杂志2002-01/2004-10期间的与抑郁症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学;动物;药物疗法;心理治疗过程”。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实验研究类文章,对是否应用了中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性文章、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收集49篇关于抑郁症方面的研究原著,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了21篇,11篇因系重复研究,7篇因实验结论不确定,3篇为一般的分析研究文章。资料综合: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的改变是一种交互作用,中枢神经肽的改变继而影响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在药物研究方面筛选了一些作用靶点明确、副作用小的药物。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较为重要,单纯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强调心理加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动物模型主要用于治疗药物研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对抑郁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心理治疗仍然是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重点,今后直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疤”、“松皮癣”。因其难治且易于复发,因而是目前皮肤科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了良好疗效;特别是在实验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运用生化、免疫组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等技术和实验动物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其病因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等有关。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研究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疗效。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涉及心理学领域,包括A型行为、生活事件、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这些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病情的转归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原理,我们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采用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的心理干预来指导和影响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的功能障碍有效。目前对CIMT的了解仍然有限,近年来研究者们就CIMT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相关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方面对CIMT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IMT的相关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蒲继红  王丽娜  赖旻  赵跃凤 《护理研究》2012,26(35):3271-3273
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穴位埋线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机制的了解尚不深入,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定位、脑区联系等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通过对fMRI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fMRI在神经病性疼痛研究方面的作用及对未来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脑神经细胞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黄酮苷、萜烯内酯和单体内酯等对心血管系统,脑循环,血液及神经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疗效已基本肯定,现就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inkgo biloba extra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银杏叶提取物”,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层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篇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组织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献,纳入为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相关药理机制,临床运用及其有效成分,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以及大脑皮质的记忆功能丧失和脑部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的防治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综述类文献和重复研究25篇。 资料综合:①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血栓的保护性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Ⅰ的升高,调节纤维蛋白溶酶过程,防止血栓形成。②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缺氧、水肿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苷、萜烯内脂和单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脑缺血缺氧、水肿保护作用与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自由基和改善脑血管循环的作用密切相关。③银杏叶提取物对大脑记忆力的影响: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是通过促进大脑海马胆碱的再摄取,减少M型胆碱受体和α2肾上腺紊受体及递质的丢失,从而发挥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功能。④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的防治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保护残存的损伤侧黑质神经元,使得纹状体多巴胺的减少得以控制,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银杏内脂抑制纹状体多巴胺的代谢,从而升高多巴胺的水平。⑤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神经的保护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直接对抗谷氨酸受体等保护脑神经。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单体的研究在动物实验和心血管疾病的运用性研究上取得了广泛的成果,对于激活脑组织及神经损伤的细胞,改善脑血管循环,治疗和预防脑部某些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碱类中草药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离技术的提高和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对心律失常中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和认识已经从器官水平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针灸治疗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茵  刘慧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98-3599
针灸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益方法。毫针,头针,电针等常用的针灸法用于帕金森氏病的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进展。从针灸对肌电位的影响,调整抗氧化酶系统,提高脑内多胺水平及对血浆成分的影响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阐明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