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张清学 《吉林医学》2015,(5):871-87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基础治疗上,给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82例,分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针刺治疗组、闪罐治疗组,分别给予针刺配合闪罐、单纯针刺、单纯火罐的相应治疗。[结果]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针刺治疗组、闪罐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是:35,12,8例;6,4,5例;2,4,3例;0,2,1例;总显效率分别是95.3%,73.0%,76.0%。经Ridit检验,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而针刺治疗组与闪罐治疗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吞咽障碍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针刺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矩阵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矩阵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对照组采取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 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评价指数。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为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降低,吞咽障碍评价指数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矩阵针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闪罐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但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的治愈率(86.67%)、有效率(100%)优于单纯针刺组(66.6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肌电图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以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孙敏 《中外医疗》2016,(35):160-162
目的:肝郁型高脂血症采用四逆散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肝郁型高脂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n=41)与观察组(给予四逆散治疗,n=41),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95.1%)患者较对照组(85.4%)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要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型高脂血症采用四逆散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升清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高脂血症病人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别分为两组: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升清降浊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辛伐他汀片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脂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升清降浊汤治疗高脂血症能改善高脂血症病人各项血脂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高于辛伐他汀片,副作用小,且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停药后不易反弹,明显降低高脂血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配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高于对照组(84.62%),血脂指标检测值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1%、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配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显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成药血滞通配合辛伐他汀10mg,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血滞通配合辛伐他汀10mg治疗,对照组48例用辛伐他汀10mg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脂指标和降脂幅度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从显效率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甘油三酯的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治疗前后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调节幅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中成药血滞通配合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较单用辛伐他汀降脂治疗显效率更高,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并没有增加显著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心火亢盛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条件的不寐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心俞穴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因子及总分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对照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d 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 d 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与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俞穴刺络拔罐对心火亢盛型不寐有效,在治疗后3 d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刺络拔罐组运用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针刺穴取患者双侧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及患侧环跳、委中、昆仑、承山;常规针刺组单纯运用针刺治疗,取穴同刺络拔罐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拔罐组风市穴刺络拔罐每周1次,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0%(27/30,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针肾俞、会阳结合头针与传统取穴针刺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选取足运感区、肾俞、会阳穴针刺,肾俞、会阳通电针;对照组选取关元、中极、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两组均每日1次,6次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有效率及症状评分比较,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的87.5%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程度、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遗尿次数、遗尿量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肾俞、会阳结合头针对治疗小儿遗尿有效,尤其对遗尿次数及遗尿量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口服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0 mg口服,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刺络拔罐法治疗,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20 d。两组治疗前进行24 h生活质量问卷(24 hMQOLQ)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后2 h及24 h进行VAS评分,治疗24 h后进行24 hMQO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HT、SP、HCY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即时疗效有效率87.7%,高于对照组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MQOLQ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应用刺络拔罐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口服治疗,能快速止痛,减少疼痛发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5-HT、降低SP及HCY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局部以5%碘伏严格消毒,用三棱针刺破所有疱疹,边剌边用消毒干棉球吸去疱疹毒液,将玻璃火罐闪灌法扣在已刺破疱疹的所有部位,留罐时间视病情而定,留罐2~5 min,排泄疱疹内毒液;远端配穴针刺,取曲池,施捻转提插泻法1 min;腰以上者加尺泽、合谷;腰以下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自拟祛湿清热化瘀汤口服。对照组西药治疗: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5 mg/kg,每日1次,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涂,每日2~3次,连续7 d。统计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每天睡前30 min口服地西泮片5 mg,观察组选取百会、囟会等穴行头皮针治疗(浅刺,每次留针时间40 min,期间行针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ZPS法),并根据两组失眠症状、睡眠深度、睡眠时间、晚间睡眠时间等指标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SQI、AIS和Z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总有效率高,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免疫功能损伤机制及针刺背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艾灸组;运用束缚-游泳复合刺激造模,观察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大鼠脾脏系数和血清CRP、IL-1β、TGF-β1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脾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脾脏系数明显高于模型组,针刺组升幅最大(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P、IL-1β、TGF-β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CRP、IL-1β、TGF-β1、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针刺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刺背俞穴通过抑制大鼠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拮抗免疫功能的损伤,能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三才灸法对痰湿体质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强调体质辨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痰湿体质高血压前期的8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健康宣教组和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健康宣教组进行健康指导,预试验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加用三才灸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8周),健康宣教组与预试验组比较,痰湿体质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可以改善血压,预试验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才灸法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前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刺拔罐配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3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法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5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治疗组予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针刺拔罐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拔罐方式、治疗时间应用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涉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全部为RCT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W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拔罐可以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联合拔罐与单纯火罐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短期(≤4周)与长期( 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拔罐可以显著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疗效与拔罐方式、治疗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