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珠江河口水体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江河口水体01/0139群霍乱弧菌的污染情况,提出改善水体霍乱弧菌监测的建议,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霍乱监测资料和疫点分布状况,在珠江水系广州段选择设立24个采样点,每月采集水体标本进行01/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3月~2007年2月共采取862份水体样本,其中有67份检出01或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7.77%,血清型以01群为主,尤以稻叶型占优;01群菌株均为非流行株,2株0139群菌株检出ctx毒力基因;菌株耐药分析发现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有所差异.结论:01/0139群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年均可从水体中分离获得.必须加强环境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中只有产生霍乱肠毒素(CT)的O1及O139血清群能够引起腹泻和霍乱流行.监测外环境的霍乱弧菌有助于追踪霍乱的传播趋势[1].由于外环境存在的大量非致病霍乱弧菌及其他杂菌,分离培养数量相对较低的致病霍乱弧菌十分困难.本研究建立双重巢式PCR方法,用以鉴定致病霍乱弧菌[2],并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福州地区闽江以及白马河水中霍乱弧菌按月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1996年笔者从牛蛙体内检出01群霍乱弧菌(V.cholerae,VC),从而引起了对牛蛙养殖池污染霍乱弧菌的重视.此后10多年来,在霍乱监测工作中屡从牛蛙及养殖池检出01VC,检出率高于水与其他水产品,但一直未明确其与人间霍乱疫情的关系;由于处理霍乱疫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因此对如何处置污染霍乱弧菌的养殖池也甚为困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十堰市外环境水体霍乱弧菌的检测分析,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变化与流行的关系、掌握霍乱的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外环境监测点水样,按国标法进行霍乱弧菌分离,PCR检测毒力基因,用ATB进行生化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生活污水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该菌株对阿莫西林等17种抗菌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十堰市自然水体中存在有O139群霍乱弧菌,提示在今后的霍乱监测中,这些环境应作为监测重点,0139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霍乱的病原体[1]。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2]。根据其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型(Classical biotype V.cholerae,CVC)和El Tor型(El Tor biotype V.cholerae,EVC)2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 Tor型不仅在表型和基因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6.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自1817年至今已发生七次世界大流行。霍乱弧菌作为霍乱的病原菌,根据菌体(O)抗原不同,已分出200个以上的O血清群,但仅发现产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的O1群与O139群霍乱弧菌可引发霍乱的流行。霍乱弧菌是自然水体的正常菌群〔1〕,是水体生态体系的一部分,与浮游生物特别是桡足类动物存在共  相似文献   

7.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一种以急性水样便为特征的烈性肠道传染病[1].霍乱弧菌曾引起了7次全球大流行,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波及范围广为特征[2-3].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是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CT),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性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4].因此,快速而特异地检测出霍乱弧菌,尤其是检测出能够产生CT的霍乱弧菌是疾病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目前对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Dot-ELISA和间接ELISA等免疫学方法,也有报道用常规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5],但均存在着特异性、灵敏度不高,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本研究以霍乱毒素基因( cholera toxin gene,ctx)为靶序列建立实时PCR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产毒型霍乱弧菌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与16S rRNA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16SrRNA基因型状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了浙江省不同时期分离的88株霍乱弧菌经BglI消化的16SrRNA基因限制性酶谱,以多重PCR法对140株霍乱弧菌进行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各菌株的杂交片断范围为2~12Kb,每个菌株有6~9条杂交带不等。88株霍乱菌株可分为9个16SrRNA基因型(ribotype,RT),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l tor vibrio cholerae,EVC)可分为6个RT,0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VC 0139)分为3个RT;所有VC0139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86.3%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所有EVC流行株均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79.1%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结论:认为霍乱流行菌株基因型的变迁可能是引起新一次流行的原因。结合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我们认为VC0139与EVC在遗传特征上有相近的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市2005年不同来源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表型和ctxA毒力基因特征。方法:以PCR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ctxA毒力基因检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均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和外环境中分离出的0139群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中分离出的0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均产毒,外环境中分离出的非流行株少数也产毒。0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耐药谱较01群霍乱弧菌菌株广;两者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市2005年霍乱的流行株都是产毒株,但产毒株不一定是流行株。药敏结果显示,对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应采取不同抗菌治疗,0139群霍乱弧菌多重耐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水体、水(海)产品,开展水体、水(海)产品霍乱监测有助于了解自然环境受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及霍乱弧菌的菌群变异情况,对于分析和预测人群中霍乱暴发原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及时发现龙岩市霍乱疫情,掌握外环境和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为高效处置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霍乱高发季节检索腹泻病门诊就诊病例,开展水体及相关食品污染监测.结果 龙岩市2011-2015年共检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2 028份,检测海(水)产品及其它食品1 498份,未检出霍乱弧菌;检测城市及周边水体、水产品养殖水体共970份,捡出4株01群稻叶型非产毒霍乱弧菌.结论 龙岩市外环境水体存在霍乱弧菌污染,加强监测是做好疫情态势评估、及时发现处置疫情的重要手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好霍乱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鞍山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疫情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GBl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外环境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程序操作。结果:共采集样品300份,其中涂抹类样品100份,水产品200份,自二份牛蛙涂抹样品中检出二株霍乱弧菌,经鉴定该二株菌为01群Eltor霍乱弧菌稻叶27L型。结论:本次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为01群,由于01群霍乱弧菌的散发性及非爆发性,一直以来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报道称01群霍乱弧菌与非01群霍乱弧菌、0139霍乱弧菌的某些毒性基因有可能发生重组,成为另一种新的更强毒力的霍乱弧菌,因此其重要性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霍乱(cholerae)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重症患者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它是《国际卫生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了解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菌型特征、耐药情况及毒力水平等。方法:采用中国CDC统一规定的检测方法及霍乱防治手册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测。结果:从300份海、水产品中共检出6株霍乱弧菌(小川、稻叶、0139群各2株)。结论:本次调查所检测到菌株的菌型复杂,01群和0139群对药物敏感试验有所差异,同种菌型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经毒力基因检测均为产毒株,具有流行及致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赖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59-1159
目的:对霍乱弧菌病例的33名同餐者进行0139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病原菌增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等。结果:检测出4株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本次实验检出的4株0139群霍乱弧菌与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出的菌株为同一型别。带菌率为12%。  相似文献   

16.
海、水产品中污染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调查年份不同种类海、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的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分析海水产品污染状况与疫情的关系,为疫情预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血清学分型及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分析所分离菌株的生物表型,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检测的64株菌株中0139型菌株占48.44%(31/64),01群小川型占31.25%(20/64),01群稻叶型占20.31%(13/64);01群噬菌体-生物分型显示均为非流行株;对61株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0139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检出率(83.33%)远高于0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15.38%)和0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11.11%)。结论 0139型霍乱弧菌主要存在于甲鱼、甲鱼养殖水及甲壳类海水产品中,而且多为产毒株,这些海、水产品是预防和控制霍乱疫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只有致病性的弧菌一向被认为是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两个菌种。近年又查明除此以外的数种弧菌有致病性,如不凝集弧菌(Vibrio cholerae non OI)、拟态弧菌(V.minilus)、河弧菌(V_1 fluvialis)等可引起食物中毒。不凝集弧菌即所说的非I型霍乱弧菌,是类似霍乱菌的弧菌。人们以前认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海盐县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标本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为当前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的第5版《霍乱防治手册》(1999年)进行细菌的增菌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用标准的参比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质量控制,对2005年5月-12月全县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送检标本3048份进行检测。结果:从3048份标本中检出7株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23%,其中4株为0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1株为01群霍乱弧菌小川型,2株为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海盐县引起人类腹泻的霍乱弧菌呈现多样性,须高度重视霍乱流行病学监测,常年开设肠道门诊,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9.
霍乱病原体——霍乱弧菌(Vibrio ChoIerae)有两种生物型: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Classical biotype下简称CVC)引起真性霍乱病,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EItorbiotyPe称下简EVC)引起副霍乱病,1962年在第十五属世界卫'生大会上已决定对两种物型霍乱弧菌所致的疾病应同样对待并统称为霍乱.目前,除孟加拉和印度有时尚要现CVC所致的霍乱病外,全世界流行的霍乱基本上都是由EVC所彭起的。  相似文献   

20.
脉冲场凝胶电泳用于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了解同一次流行、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分离的70株霍乱弧菌检测CT基因后,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分离自患者01、0139群霍乱弧菌均有CT基因,而分离自外环境1株01群稻叶菌株及1株0139菌株CT基因为阴性。所试菌株PFGE分型共呈3大亚类8种带型。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在分化关系上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