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临床上行血气分析时主要经桡动脉采血,由于受患者血管条件、护士的采血方法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穿刺成功率较低。近年来我科在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时采用改变进针角度的方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疼痛的穿刺方法和如何提高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 2010年2月-2010年9月经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2010年10月-2011年4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病人的疼痛程度.经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采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改良手法经桡动脉穿刺可重复性采集血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气分析是判断患者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的必需指标,对临床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抢救尤为重要。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能有效地避免血肿形成,而且避免暴露,重复性好,所以临床上大都选用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而在临床工作中,操作者往往只注重一次穿刺成功率,而忽视了对血管的保护,使得血管出现渗血、血肿,导致血管硬结,使桡动脉失去了其重复性好的优点。为此,通过对78例在一天同一桡动脉进行重复穿刺患者的研究,在穿刺中通过改良手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减少因重复穿刺不成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经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方法观察组为82例足背动脉搏动明显的患者,经足背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82例患者,经桡动脉抽取血气分析,对2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在皮下血肿及误抽静脉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足背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优于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大大降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患矛盾,值得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赵莉 《微创医学》2006,1(5):439-440
血气分析是心血管临床中救治各种心力衰竭病人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对医生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意义。护士是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者,而心力衰竭病人的体位以半坐卧位为主,所以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但桡动脉稍细,痛觉敏感,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我们对心力衰竭病人采取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黄静  杨玲  李荟樱  谭明英   《四川医学》2017,38(11):1263-1265
目的探讨桡动脉不同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7年3至4月骨科住院患者180例行整体抽样,按入院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B组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法,C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均对桡动脉进行血气采血,比较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感受。结果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一次成功率、患者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效果优于反向桡动脉穿刺法和手掌背曲垂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7.
李芳  孟颖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94-295
血气分析临床用于检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和酸碱平衡。动脉血气分析是对呼吸衰竭患者和酸碱失衡患者进行监护的重要指标。对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桡动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人员采集动脉血标本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较传统的股动脉采集具有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检查过程中因穿刺导致患者产生紧张不安、疼痛等不良情绪,导致由于外因而引起的检测结果的变化,影响结果准确性。本文通过对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器材,抗凝剂及标本存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科静  白向荣 《吉林医学》2012,33(9):1988-1989
目的:改良桡动脉穿刺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150例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试验组采取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刺后血肿及误采静脉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改良桡动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王慧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64-4065
临床上常通过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医生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护士是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者,传统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低,有时反复进针穿刺,造成患者紧张痛苦,引起桡动脉痉挛,导致穿刺失败。我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动脉压4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锋耀 《广西医学》2000,22(1):107-108
通过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方法,与弹簧血压表联接反应的数据,并通过此途径采取动脉标本作血气分析。自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科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动脉压478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刺部位表面麻醉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以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桡动脉穿刺采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首次穿刺采用传统法,第二次穿刺采用2%利多卡因无菌棉片湿敷法,甲组(n=50)在桡动脉穿刺前5min湿敷,乙组(n=50)在桡动脉穿刺前10min湿敷,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甲组湿敷前后血气分析结果仅PaO2有变化(P<0.05);乙组湿敷前后血pH值、PaCO2、PaO2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动脉穿刺采取血气标本前应用利多卡因湿敷10min,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气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100例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凝血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为97%,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桡动脉采血后发生血肿7例,标本凝血3例,股动脉采血后发生血肿16例,标本凝血19例。2组比较无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血肿发生例数还是标本凝血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及P〈0.01)。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减少血肿发生、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穿刺部位。方法对156例急诊须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选5mL注射器及7号针头行股动脉采血,观察组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对比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为急诊护士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动脉血气分析常用采血部位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诊断检查,临床多采用肽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抽血。2001年11月~2002年10月,我们对62例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智娟 《微创医学》2004,23(5):636-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5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头皮针对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智娟 《医学文选》2004,23(5):636-637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 ,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 5 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 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 ,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 ,缩短了操作时间 ,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海霞  孔贺利 《吉林医学》2005,26(11):1175-117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穿刺方法。方法:将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时手臂外展15 ̄90°并抬高10 ̄15cm,加大穿刺角度至60°;对照组患者手臂自然平放,穿刺角度40°。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病人疼痛表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验组穿刺方法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采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经桡动脉采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因桡动脉穿刺部位痛觉敏感,疼痛刺激可致患者憋气和用力呼吸,影响血气结果,提高一针见血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改良式桡动脉采血法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行改良式桡动脉采血方式进行血气分析,对照组行传统桡动脉采血方式进行血气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淤血及血肿发生率、局部疼痛感等方面。结果:行不同的血气分析方式之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局部疼痛感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桡动脉采血法方式应用于COPD患者中成功率高,疼痛感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气分析采集方法的优劣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患儿1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对照组8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采血法。结果:股动脉采血组穿刺成功率90%,血肿发生8.7%;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3.8%,血肿发生率1.2%。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穿刺部位青紫面积较小,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