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危急重症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管理中采用责任包干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外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脉输液护理干预,研究组病例在输液过程中则采用责任包干制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单日输液时间为(1.81±0.68)h,单次穿刺成功率为98.21%,输液差错率为14.2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急重症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责任包干工作制可明显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工作制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12月神经内科住院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1年1~3月同类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静脉输液,观察、比较两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液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颖 《当代临床医刊》2020,(1):32-32,31
目的观察分析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在重症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家属压疮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家属临床症状、好发部位、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等压疮防治知识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其家属压疮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7%,研究组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F、E/A、LVEDD、6-MW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A、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下降水平及E/A、LVEF、6-MWT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PTX-3、NT-proBN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感(GH)、心理健康(MH)、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F、GH、MH、RP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收集患者的透析前后的整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及体重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对个体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值和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趋于正常值。研究组患者血肌酐与个体化护理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与低血压研究组干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及其他的并发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淑芹 《妇幼护理》2023,3(15):3692-3693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在社区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40 例脑 血管病输液患者,以抽签法按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细节护理。对比两组 的不良情绪、静脉炎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静 脉炎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P<0.05)。研究组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 (40.00%)(P<0.05)。结论 社区脑血管病静脉输液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能够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减少 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护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科2017年8~9月收治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成立静脉输液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医院感染率及患者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的成立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减少与输液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的纵向教学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普通外科某病区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的120名实习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研究组采用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的纵向教学方式,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1)研究组护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综合能力:研究组护生在交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7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在背部护理、雾化吸入、管路维护、肌内注射、抽血、静脉输液、交流谈心等7个项目上,患者对研究组护生的信任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可以采用以整体护理为基础的纵向教学方式,对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以及患者信任度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与静脉输液港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研究组接受输液港置管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9%(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53%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5)。结论:化疗患者采用静脉输液港护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升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5例危急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危急值管理)与研究组(43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危急值回报时间、登记合格率、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危急值回报时间(8.14±1.25)min,研究组危急值回报时间(4.67±0.16)min。两组危急值回报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等级合格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5.71%,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76.1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合格率,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危急值”患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破伤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重症破伤风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通道选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通过PICC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则通过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两组进行相关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后每日进行维护。观察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留置时间及非正常拔管率等,并对两组住院期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非正常拔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应用于重症破伤风患者的输液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降低因抽搐或翻身造成的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及静脉炎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研究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情绪改善情况、静脉输液依从性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静脉输液依从性80.77%高于对照组55.77%,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激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无痛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06例,均为初次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无缝隙护理。在入院时与检查后24 h后护理干预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指标[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脉搏(pulse,P)]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护理前的SBP、H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SBP、H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应激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34%)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6%)高于对照组(2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接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烧伤科18名护士中的17名分为4个包干责任小组,每组护士负责14~15例患者,实行责任包干,连续性排班,层级管理。结果:护理满意度由89.8%提高到97.2%,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由(48.00±6.51)次/d减少到(19.00±2.82)次/d,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由(5.12±1.42)min缩短到(1.45±0.12)min,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展包干责任制护理,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人民医院急诊科择取94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7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患者行以综合化急诊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护理效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分诊评估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急诊停留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救治时间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Ⅱ)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护理前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并发症情况来看,研究组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抢救结局来看,研究组昏迷、植物人以及死亡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缩短分诊评估、急诊停留以及救治时间,改善健康状况,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抢救结局,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应用CVC,研究组45例应用PICC,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应用PICC深静脉置管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早日出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及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1 037 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组织坏死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在发生输液外渗患者,观察组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少输液外渗患者组织坏死发生效果良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模式对胸外重症患者呼吸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86例胸外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生存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研究对象各项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呼吸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重症患者行循证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接受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风险管理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事故/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管理前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定量表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后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ICC护理中发生堵管、液体外渗及可疑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管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15 d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30 d、45 d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早产儿PICC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院内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