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埋线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埋线针刀治疗的2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治疗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后腰痛改善程度。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伴有功能障碍的长时间腰痛,可伴随腹股沟、大腿前外侧痛或根性放射痛;MRI上出现椎间盘或终板信号的改变;埋线针刀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结论埋线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常见慢性腰痛之一,约占慢性腰痛的40%。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法的选择尚存在分歧。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亚甲蓝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和疗效持续时间在不同研究中存在较大差异等。本文对亚甲蓝进行了概述,并从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几个方面对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2例,X线透视下行小关节内侧缘+后外侧入路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按照M 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评定,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随访3个月显效2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4.6%。结论小关节内侧缘+后外侧入路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腰方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健腰方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症积分(P<0.05).结论:健腰方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腰痛是多种脊柱疾患最为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大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属于椎间盘病变,有关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近些年来逐渐深入,形成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理论。笔者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认识及治疗进行综述,以为其研究进展的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的范畴,保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应用中医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组以独活寄生汤加减煎服。两组均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由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腰痛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临床较为常见。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的最终目的。开放手术由于存在复发率高、并发症较多等问题,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临床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针灸、推拿、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牵引、推拿可以调节脊柱生理曲度、纠正脊柱畸形和关节突关节紊乱,功能锻炼可以增强腰背肌肌力,但病变的髓核并没有被清除,对于病程长、疼痛剧烈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减压法、椎间盘内注射法及椎间盘摘除术,这些手术虽然能清除髓核或灭活神经以止痛,但均没有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纠正脊柱畸形和关节突关节紊乱,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将非手术疗法和微创手术结合,取长补短,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疗效。方法:88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8%。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取穴少,痛苦小,适应症广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自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作者采用自拟腰痛方内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9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治疗效果,了解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及ODI评分。结果:96%的患者疼痛得以有效改善,88%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治疗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医病机学角度探讨了中医学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认识,通过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明确中医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思路,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作用。方法:17例急慢性下腰痛且无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行CT引导下腰椎间盘造影榆查,询问造影时,病人是否复制出原有腰痛,同时分析造影后CT片,对纤维环破裂程度进行分级,并对椎间盘造影复制出原有腰痛、纤维环破裂程度3级以上的病人,行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17例病人中的51个造影的腰椎间盘中,23个腰椎间盘诱发出原有腰痛,呈现2级以上的纤维环破裂的椎间盘19个。同时对其中的既复制出原有腰痛,且纤维环破裂在3级以上的11例病人12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病人腰痛症状全部消失。结论: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的手术治疗确定病变部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激光针刀结合等离子刀髓核融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8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激光针刀结合等离子刀髓核融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体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应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治疗前后评价.结果:治疗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针刀结合等离子刀髓核融解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缓解腰痛入手对椎间盘结构进行微调。而针灸具有镇痛解痉消炎等作用,可以消除炎症对神经根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的粘连。针灸和推拿作为一类功能性中医疗法,在骨科的保守治疗中多有应用。通过研究,认为针灸联合推拿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补法斜刺髂腰肌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予以补法斜刺椎间盘源性腰痛病变椎体及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针刺深度直至髂腰肌。结果:治疗一次后,患者腰部及腹股沟酸胀疼痛明显减轻。三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以补法斜刺髂腰肌可显著减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灸推拿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分,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愈显率为72.5%,治疗组的愈显率达到8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腰除弊汤配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腰除弊汤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JOA、VA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除弊汤配合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三步推拿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电动牵引床骨盆平牵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7.8%(P〈0.05);治疗后两组(10次)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