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 5型 ,其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致慢性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毒”或“疫毒”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故治疗必须自始至终重视清热解毒之法。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 ,亦经历由急性到慢性的过程 ,甚至病邪可直入心肝营血 ,发生重症肝炎 ,即中医之“急黄”重症 ,在临证时须掌握其病机演变规律 ,分别邪正虚实主次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各型肝炎在病机上虽有共性 ,但亦具不同特点 ,应考虑其病机特点 ,治疗有所侧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近年实验研究成果 ,寻找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药 ,仍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慢性肝炎病因病机 我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因为“湿热”邪毒为患。急性肝炎转为迁延性和慢性的原因,西医学认为,可能与病毒持续存在和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因此在治疗上有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赵冠英教授是我院中医专家 ,军队一级教授 ,在军内外享有盛名 ,历经近 6 0年的医疗实践 ,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有其独到的认识 ,疗效卓著 ,现就其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略述如下 ,以飨同道。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赵老认为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包括两方面 ,即感受湿热毒邪是外因 ,人体正气包括气血虚实、脏腑功能等是内因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表现形式是正邪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因邪毒强弱与正气虚实的不同 ,发病可有急性与慢性之别 ,发展过程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或由慢性迁延性转为急性活动性 ,正气强盛者则可趋于痊愈。就其病机来说 ,此病乃因…  相似文献   

4.
俞荣青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肝胆病临床研究工作40多年,学验俱半。今就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机主要是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机体,缠绵羁留,损伤正气,无力达邪外出,致使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仍为当今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因该病迁延难愈,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成慢性肝炎。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炎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董建华[1]认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饮食不洁,劳伦过度,情志不遂为诱因,常相兼为患。总的病机为邪侵正虚,正虚邪恋。邵荣世[2]认为邪毒蕴结为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邪毒属性有别,患者体质各异,机体反应性不同,故又有热毒、湿毒、湿热之毒之别。其病理变化为湿毒、热、瘀、虚为主。刘克洲等[3]认为:湿热余…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迁延反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正虚邪恋乃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之因,强调肝郁脾虚挟瘀挟毒的基本病机,倡导扶正化瘀解毒之根本治疗大法,笔者将其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治疗乙肝 ,西医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兼用免疫调节剂 ,确切疗效尚难正确评估。中医药治疗乙肝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笔者通过近 5年临床总结 ,并结合自身体会 ,归纳出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几点心得 ,现简介于下。1 病因湿热疫毒 ,病位肝脾肾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金匮要略》肝着病范畴。考之临床 ,本病有传染性 ,而且病毒感染有“嗜肝性” ,与“疫气”的特点相符 ,故笔者认为本病乃“湿热疫毒”所致。疫毒之邪郁伏血分 ,蕴结不去 ,发病取决于疫毒与人体正气…  相似文献   

8.
王伯祥治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张三因学说,尤重视毒邪为病王老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3种学说,即毒邪学说、正虚学说、瘀血学说,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正气不强则毒邪难却,毒邪不去则正气难扶,郁不解则血难通,血不行则气必滞。这三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赵智强教授运用解毒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案,阅读赵师相关著作论文,并结合病理学和现代药理学寻找从毒论治的依据,浅谈赵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原则及选方用药。结果:赵师认为病毒性肝炎病情多复杂,强调毒邪贯穿本病始终,病机不外乎湿热瘀毒蕴结和正虚邪恋,辨证应从整体出发,注重各个脏腑功能及气血变化。治疗上根据病程长短及毒邪轻重不同,分别采用解毒法、排毒法、抗毒法。结论:赵智强教授从毒论治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金实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实教授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湿热疫毒”范畴,聚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其中以毒为本,邪毒深伏营血,诸邪交织,或湿热蕴邪,或瘀血阻络,或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展,迁延难愈;以龙柴方加减治疗,旨在化解瘀毒。  相似文献   

11.
浅谈郁证理论与肝病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良石教授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他认为肝炎发病初起具有瘟疫的发病规律,由“伏邪里发”,常见传变方式有“表里分传”、“但里不表”、“伏邪不溃”、“邪留于肝”,少数“疫毒内陷”等,呈“六郁相因”病机。而当急性肝炎向慢性及肝炎后合并症发展时,多存在“郁证”的病机演变,常导致“中伤脾胃”或“上千心肺”或“下损肾及冲任”,呈“五行相因”而“病在于肝,不止于肝”而涉及全身。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3,34(3)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采用养血柔肝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方法:从中医理论肝主藏血、主疏泄及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病理特点入手,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及病理变化。从而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结果:正虚邪实,肝体用失调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肝血不足是其病理关键,湿热、气滞、血瘀是其病理产物。养血柔肝扶正为主,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祛邪为辅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方法。结论:养血柔肝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姚沁主任医师系豫西地区名老中医。姚师业医30余年,精于诊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治上有独特经验,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1.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无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病名。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出现的胁肋隐痛、身目黄染、肝脾肿大、吐衄便血以及胸水、腹水、水肿等症候,在“黄疸”、“胁痛”、“积聚”、“鼓胀”、“水肿”等篇中均有述及,但未能就各个症候统一认识。姚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内侵,隐伏血分,留着于肝,加之人体正气虚损,正虚邪犯,正邪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病毒性肝炎(VH)的病机从湿热瘀毒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阳黄和“无黄”都以湿热为本,“无黄”、阳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型VH,慢性VH的病机及病理演变,以毒和瘀为病理特点。应针对湿、热的主次和各自侵袭的不同部位及瘀毒的临床表现予以灵活施治。VH恢复期应着重舒肝健脾,补益肝肾,清解余邪。  相似文献   

15.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病因病机学的核心,“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的生理病理观。文章从壮医“毒”“壅”“虚”角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毒邪与正气双方力量的对比,划分为病伏期、活跃期、慢性期、晚期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病理因素及证的变化,凝练总结出病伏期扶正御毒、活跃期解湿热疫毒、慢性期补虚损正气、晚期扶助正气并解内外之毒浊的治法治则,以期为壮医药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玉龙 《中医研究》1997,10(5):43-44
唐宋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择要河南450003河南中医学院陈玉龙主题词/唐宋/中医师肝炎,病毒性/中医药疗法慢性病毒性肝炎当属中医学“疫毒”、“胁痛”、“黄疸”范畴,唐宋教授对本病颇有研究,治疗经验丰富。余随师待诊,受益颇深,不敢私藏,现择其要者...  相似文献   

17.
张荣春  周宇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64-1367
张德超老中医诊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提出“血分湿热毒瘀与由脾入肝伤肾”的病机观,“气血并理、脏腑同调、邪正兼治”的治疗观和主方结合辅方的处方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提出代偿期、失代偿期分别从“气血痰虚”“气血水虚”的治疗策略与“四宜四不宜”的治疗原则;自拟“垂黄降酶汤”“养肝解毒丸”“复肝散”等验方,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良芝 《国医论坛》2004,19(1):44-44
重症肝炎在临床上有重型肝炎、亚急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之分 ,虽然其病理基础不同 ,但大多以黄疸急剧加重、肝性脑病、腹水、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病死率高 ,预后不良。明·吴又可的《瘟疫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讨论瘟疫的著作 ,它在重症肝炎的治疗上有许多好的思想值得借鉴。1 强调攻下逐邪的作用攻下法可以逐邪 ,使邪有出路 ,以截断病势。吴又可提出“逐邪勿拘结粪”,就是告诫临床上不要拘泥于“满、胀、燥、实”的结粪证 ,需攻则攻。其用药上首推大黄 ,采用温里通下的治则。一般中医对重症肝炎辨证属于疫毒发黄的多采用清热解毒、凉…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10%,且多为母婴传播,可形成慢性感染,最终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较差。对于此病,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但疗效有限,而且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就相关体会简述如下。1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等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肝炎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急性肝炎阶段的病机多与肝胆、脾胃的湿热有关,如果病情反复波动,久治不愈,即可形成慢性乙型肝炎。由于肝藏血,主…  相似文献   

20.
从肺论治病毒性肝炎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治疗肝炎多从肝论治 ,亦有从脾、肾着眼者 ,而从肺论治者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发现 ,肝病与肺有着密切的联系 ,病毒性肝炎从肺论治 ,亦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讨论如下。1 肝炎的病因病机与肺的关系中医没有病毒性肝炎的病名 ,一般归属于肝郁、胁痛、肝着、症积、臌胀等范畴。病因病机不外湿邪疫毒互结、正气虚衰、气滞血瘀三大方面[1] 。病位虽在肝 ,但与脾、肾、肺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主气 ,气调则脏腑诸器官听其节制 ,无所不治[2 ] ”。临床发现 ,肝炎患者急性期多见湿热疫毒阻滞 ,气机不畅 ,三焦不利等症状 ,此时可宣降肺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