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波热凝手术治疗腮腺咬肌区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波热凝手术治疗腮腺咬肌区海绵状血管瘤梁继宗彭玉田周中华杨振群刘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科200433)微波热凝技术作为有效的止血和控制出血的手段,大大减少了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出血,同时简化了手术方法。我科自1988年应用此项技术至今,在115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161例,其中粘液腺囊肿63例,血管瘤47例,牙龈瘤2 9例,乳头状瘤2 2例。治疗1~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个月,粘液腺囊肿复发2例,经再次微波热凝治疗,瘤体消失;2例血管瘤10d后进行第2次治疗,瘤体完全消失。6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无复发。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粘膜常见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93年6~12月,应用微波热凝治疗口腔常见病,计血管瘤15例,扁平苔藓7例,白斑2例,天疱疮1例,慢性唇炎1例,粘液腺囊肿1例,总计27例。其中痊愈21例,好转6例,无恶化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微波热凝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用微波治疗口腔颌面部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血管瘤,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原理,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血管瘤36例,用微波多功能治疗机针型辐射器直接刺入瘤体,分点热凝治疗。结果 25例经1次治疗痊愈,6例2次治疗痊愈,5例经3次以上治疗痊愈,无1例失败。结论采用微波治疗血管具有方法简单、创伤轻、疗效可靠、避免了局部组织缺损和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 根据统计资料,头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各部血管瘤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口腔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并不少见。对于此类血管瘤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缺少较为理想的方法,常因术中出血无法控制易危及生命而放弃手术治疗。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我院用微波热凝加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瘤3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6.
1997年2月~8月间我们应用微波热凝治疗血管瘤、粘液腺囊肿、乳头状瘤等口腔常见病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9例,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血管瘤9例(舌部4例,颊部3例...  相似文献   

7.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口腔良性肿瘤患者165例,其中口腔粘液囊肿83例、血管瘤42例、乳头状瘤19例、纤维性增生14例和牙龈瘤7例,采用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随访1~3年。结果 165例患者中144例特效,1次治疗痊愈;21例显效,2次治疗痊愈;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疗效肯定且方便、快速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微波热凝治疗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波热凝治疗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彭玉田杨振群周中华贾振川梁继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科)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切除、硬化、冷冻、激光等。这些方法对表浅、大型的血管瘤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大型或深在的血管瘤,都不易获得满意...  相似文献   

9.
微波热凝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初步探讨(附11例报告)彭玉田杨振群周中华梁继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科200433)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并不少见,治疗上多以结扎主要血管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来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控制出血而手术切除,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附5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又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其治疗通常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方法[1]。尽管方法甚多,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微波能已被医学广为应用,不断报道取得满意的效果[2,3]。4年来,我们采用微波热凝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4例...  相似文献   

11.
应用仓鼠颊囊癌动物模型系统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苔藓片对口腔白斑癌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组与肿瘤对照组比较,9周时恶变率降低,12周时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②组织学检查发现9周时实验组动物病变上皮及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浸润,而肿瘤对照组则仅见少许炎性细胞。12周时这两组动物颊囊病变呈高分化鳞癌,但所有动物颈淋巴结及脏器(肺、肝、脾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表明复方苔藓片具有抑制白斑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IMCC)和原代培养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MCC)在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电镜等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比较IMCC和MCC 的大小。结果:MCC表现出以多角形为主的多形性形态特征,并随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改变;IMCC为多角形,传代对其形态无明显影响。MCC的超微结构表现出软骨细胞的一般特征, IMCC近似于前成软骨细胞,部分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图像分析发现IMCC在细胞长短径、面积等方面小于MCC(P<0.01)。结论: IMCC基本保留了MCC的形态特征,其表型稳定,属于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幼稚的软骨细胞,可能近似于下颌髁突的增殖层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断面神经干后面神经元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与面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左侧面神经干切断作为实验组,右侧面神经干未切断作为对照组。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术后3、7、15、21、30、60 d实验组与对照组面神经元内bcl-2、Bax基因的表达及面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切断面神经干后3 d,bcl-2、Bax基因表达开始增多,21 d达高峰(P<0101),bcl-2/Bax比值达最低(P<0101);切断面神经干后3 d,实验组面神经元凋亡较对照组增多,21 d达凋亡高峰(P<0101)。结论:bcl-2、 Bax基因参与了面神经干切断诱导的面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抑制颊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并探讨E1 1 抑癌效应的机制。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取颊癌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E1 1 组颊癌组织中血管分布稀少、存在囊性变坏死区及癌细胞坏死、凋亡等。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凋亡及血管壁受破坏、管腔变窄和堵塞等血管系统的异常改变。而生理盐水组癌组织血管丰富 ,颊癌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抑制颊癌的血管生成而产生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B介导的颞颌关节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颞下颌关节腔内反复多次注射rhIL-1B,造成炎症损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炎症损伤过程中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结果:注射后1~30 d,实验侧髁突软骨增殖层PCNA阳性指数均较对照侧低,以1~7 d最明显;实验侧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数较对照侧多,主要分布于软骨增殖层及前肥厚层中,以1~7 d 最明显,15 d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仅见个别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于软骨浅层。结论:rhIL-1B关节内注射不仅使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受抑制,而且细胞凋亡也可能是rhIL-1B致关节损伤的途径之一,细胞增殖与凋亡协同参与了颞下颌关节炎症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18例患者的20侧颞颌关节盘移位进行了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疗法,盘移位诊断由体检,关节造影片,下颌运动轨迹图及诊断性关节镜等综合评判。根据手术前后的临床检查,信访问卷和关节造影片综合评判疗效,其访期34月(17~56月),有效率80%(16/20)。本文着重介绍了关节盘复位方法及硬化剂注射方法,并详细分析了手术原理,对影响手术成败诸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甲棒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甲棒是一各中药复方牙周缓释剂,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抑菌、抗炎、增强机体免疫机级等作用。为研究黄甲棒的镇痛效果,用小白鼠作了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经口服黄甲棒125mg/kg或250mg/kg后,其痛阈显著提高(P〈0.05或P〈0.001),扭体动物数明显减少(P〈0.001)。作者认为该药物镇痛作用与其活血散瘀、缓解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及钙、磷元素微区含量测定等手段,对HA-bBMP-C和HA-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整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HA-bBMP-Co复合人工骨具有骨诱导和骨引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PDLLA植入到SD大鼠体内,在术后1年内,观察其活体情况、大体解剖学形态、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PDLLA植入到 SD大鼠体内后,在术后6月左右基本降解,术后1年完全降解;在观察期内,其组织愈合、内脏解剖、局部光镜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等均未见异常。结论:PDLLA在动物体内能顺利降解,不引起不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人牙菌斑糖代谢酶的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60 ̄70岁老年组及19 ̄26岁青年组志愿者各14名的牙菌斑,用微量酶化学分析法检测菌斑中3种酶的活性,分析比较其有无年龄差异,结果为两组3种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牙菌斑的生化代谢活动受年龄影响不大,老年人牙菌斑具有与青年人牙菌斑相同的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