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血流量产生影响的先天性疾病[1]。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纤维手术切除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首选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机制是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及微血栓形成最后导致闭塞。我院于1995年2月 ̄2006年2月应用伽玛刀治疗580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80例患者中,男性475例,女性105例,年龄12 ̄60岁,均经过CT、MRI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其中1…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伽玛刀治疗、清除脑肿瘤病灶,改善头痛等不适症状。方法:利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聚焦原理,将经过剂量计算的若干束伽玛射线聚焦于人体内的肿瘤处,一次性的损毁肿瘤病灶组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不适症状消失,很快恢复工作。结论:伽玛刀是治疗脑肿瘤的先进方法,手术期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常因血管壁的日益变薄而发生破裂引起颅内出血。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利用多束伽玛射线聚焦于病灶部位,使病灶处的照射剂量达到足够,以引起病变组织生物变性,而周围正常脑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很低,形成一个类似刀切样的边缘整齐,锐利的被照射区。受照射的组织在治疗后1~2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畸形血管完全阻塞,以达到防止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伽玛刀是采用能产生伽玛射线的60Co作为放射源,利用射线的几何聚焦原理,在精确的立体定向情况下,将经过规划的大剂量γ射线集中聚焦照射于体内预选靶点(病灶),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后摧毁靶点组织,以达到外科切除或毁损的治疗效果.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拓普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45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8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并选择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72例随后又进行了伽玛刀治疗。术后疗效利用DSA/CTA/MRI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68例获得随访(79.1%),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临床症状康复52例,轻残5例,重残1例,癫痫发作8例,再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获得DSA/CTA/MRI影像随访65例(75.6%),其中畸形血管完全消失37例(56.9%),大部分消失20例(30.8%),部分消失8例(12.3%)。结论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具有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伽玛刀还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是目前治疗初发或复发、单发或多发及各种组织类型的脑转移瘤、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陀螺刀与伽玛刀的治疗原理相似,集伽玛刀高、精、尖技术,较伽玛刀对脑肿瘤的放射治疗更具有优越性[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9月至2010年12月8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并选择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72例随后又进行了伽玛刀治疗.术后疗效利用DSA/CTA/MRI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68例获得随访(79.1%),随访时间1~6年,平均2.5年.临床症状康复52例,轻残5例,重残1例,癫痫发作8例,再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获得DSA/CTA/MRI影像随访65例(75.6%),其中畸形血管完全消失37例(56.9%),大部分消失20例(30.8%),部分消失8例(12.3%).结论 血管内栓塞结合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具有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伽玛刀还可以作为手术切除的前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胚芽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血管团.目前国内多采用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位于脑功能区或位置很深的AVM,手术容易引起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功能缺损,而血管内栓塞有再通的弊端.伽玛刀治疗小儿AVM手术时间短、不需开颅、创伤小、畸形血管团闭塞好,几乎不损伤邻近的正常脑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治疗脑AVM的最新手段.1临床资料1994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中心用伽玛刀治疗小儿AVM52例,占同期AVM的24.30%(52/214),其中男24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9.
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珍 《华夏医学》2001,14(5):741-742
伽玛刀治疗是一种用伽玛刀射线对病变组织的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是当今治疗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较新的一种治疗方法 ,起到不开刀去除病灶组织的效果。我病区从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 36 7例伽玛刀治疗患者。为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 ,使患者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 ,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及护理的同时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 ,着重做好心理护理 ,取得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6 7例中男 2 0 8例 ,女 15 9例 ,年龄 12~ 70岁。脑肿瘤 2 0 9例 ,脑血管疾病 6 8例 ,功能性疾病 90例。1.2 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71例患者,均分别经CT、MRI、MRA和DSA检查确诊.71例中,手术切除6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5例,伽玛刀治疗35例,手术切除+血管内介入治疗5例,血管内介入+伽玛刀治疗9例,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伽玛刀治疗1例.结果治愈33例,病灶缩小37例,无效1例.71例中,轻残3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应根据病灶大小不同、部位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伽玛刀中心治疗3024例脑肿瘤,其中随访中42例行开颅手术作病理检查。方法42例病理标本经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文献进行病理研究。结果42例病理标本显示伽玛射线治疗后均有细胞学改变。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各型病变后,在不同时期,均显示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体部伽玛刀即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体部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体部伽玛刀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不开刀、不流血、无痛苦、高精度等特点,是放射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其特点是利用射线的几何聚集原理,以钻。作为放射源通过立体定向将大剂量伽玛射线旋转聚焦于病灶,即在短时间内使肿瘤组织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3.
李连 《广西医学》1999,(1):121-122
我院自1996年1月~1997年4月期间,收治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9岁。因头痛三年,右侧肢体乏力2年,四肢发作性抽搐30天入院。CT显示左额颞顶脑动静脉畸形,于1996年11月转入某院行伽玛刀治疗。放射中心...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后21例病理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采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肿瘤 175 0例 ,其中治疗后 2 1例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 ,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17~62岁。病变分类 ;大脑半球、胼胝体、室间孔区胶质瘤10例 ,大脑及小脑转移性腺癌 2例、鳞癌 2例、恶性淋巴瘤 3例、左顶恶性纤维组织瘤 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2例、左颞脑膜瘤 1例。均为伽玛刀治疗后 3月至 3年改变。1.2 影像学改变 :2 1例随访中 ,均作脑 CT或 MRI检查 ,与伽玛刀治疗前比较 ,胶质瘤均有共性 ,肿瘤中心一个或多个囊状或低密度灶 ,周…  相似文献   

15.
孙全新  张业嵩  李黎 《当代医学》2012,18(21):84-85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头环固定,MRI3mm薄层扫描定位,4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变灶,边缘剂量12.6Gy,中心剂量31.5Gy.结果 伽玛刀放疗后6个月后血管瘤腔闭塞萎缩,病灶明显缩小,9个月后MRI观察提示病灶进一步缩小,1年后复查提示病灶完全闭塞.结论 脑干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风险较大.伽玛射线损伤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进行性增生和密集的玻璃样变,导致管腔闭塞,病灶缩小,甚至消退.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以治疗恶性肿瘤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三维坐标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伽玛射线集中置于病灶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摧毁靶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旋转式伽马刀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尊瑞FreeGS-A旋转式伽马刀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结果有59例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MRI或血管造影复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合41例,占总数的69%,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伽玛刀治疗后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伽马刀是一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85~1993年对43例脑血管病及脑肿瘤患者应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法进行了51次治疗,包括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球囊栓塞治疗8例;脑、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17例;各种脑肿瘤术前栓塞7例;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型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3例和脑胶质瘤超选择化疗8例,效果良好,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某些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内栓塞治疗是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脑血管疾病的栓塞治疗有了长足进展。近年来我院对2 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真丝线段、可脱性球囊、钨丝螺旋圈、NBCA等栓塞材料进行脑血管栓塞治疗 ,效果满意 ,其中护理作用不容忽视 ,现将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 2 0例经皮行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年龄 18~ 6 0岁 ,平均年龄 4 2岁 ;男 13例 ,女 7例。其中脑动脉瘤 3例 ,脑动、静脉畸形 11例 ,脑动、静脉瘘 5例 ,颈…  相似文献   

20.
我院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应用伽玛刀治疗各种颅内占位病人 86例 ,在治疗过程中 ,通过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及伽玛刀治疗配合 ,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患者全身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中男 4 2例 ,女 4 4例 ,年龄 6~ 75岁。疾病种类 :听神经瘤 12例 ,脑膜瘤 13例 ,垂体瘤 18例 ,胶质瘤 30例 ,血管畸形 7例 ,其它 6例。2 护 理2 .1 定位前护理 :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 ,占位病变所在的解剖位置 ,有无合并症 ,身体状况及营养状况 ,充分估计病人在接受伽玛刀治疗时的耐受程度 ,术前一天嘱病人洗头 ,不需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