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发生在西非塞拉利昂南部的疑似猴痘病毒感染者进行实验室确诊。 方法 采集疑似感染病人感染后12 d和55 d的血清,利用猴痘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并对病人血清中痘苗病毒IgG、IgM和猴痘病毒IgG抗体进行ELISA检测,并结合其流行病学信息进行诊断结果 实时定量PCR检测该病人感染12 d后血清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ELISA检测病人感染后12 d和55 d血清,痘苗病毒IgG、IgM为阳性;猴痘病毒IgG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且55 d较12 d抗体滴度有4倍升高(3 200/800)。 结论 病人血清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野生动物接触史,确诊该病人为猴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 2 0 0 4年我国首例社区获得性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检查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免疫荧光试验检测SARS IgM /IgG抗体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SARS CoVRNA。结果 患者 2 0 0 3年 12月 16日以发热起病 ,持续 8d ,有咳嗽、气促等症状 ,白细胞及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影像学检查示双肺密度增高影。起病前无流行病学依据 ,81名接触者均未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 12月 2 7日被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 ,2 0 0 4年 1月 5日确诊为SARS。经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对多份血清进行平行检测 ,SARS IgM阴转阳 ,滴度呈 4倍以上升高 ,SARS IgG在起病一周内出现 ,抗体滴度很快呈现 4倍以上升高。在咽拭子中检测出SARS CoVRNA。中和试验结果阳性。结论 该患者为 2 0 0 4年我国首例社区获得性散发SARS确诊病例 ,其无流行病学依据 ,临床表现不重 ,抗体出现早 ,病情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福建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血清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SARS临床诊断、疑似、医学观察病例以及其他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M、IgG抗体。 结果  (1) 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阳性 ,其中 2例IgM抗体阳性 ,2例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2 ) 1例疑似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3) 11例医学观察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4 ) 5 0例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IgG抗体全部阴性。 结论 间接ELISA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 ,可对SARS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3年12月、2006年6月和2008年6月3次采集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血清进行冠状病毒抗体(SARS—CoV IgG/IgM)的动态检测,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确诊的21例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工作的29例未感染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SARS—CoV IgG和IgM抗体,采用GEN—S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器对患者血细胞进行分析,采用AU54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SARS患者在感染后第3年血清抗SARS—CoV IgM抗体阳性率为23.8%(5/21),第5年抗SARS—CoV IgM全部消失;而抗SARS—CoV IgG抗体在感染后第3年其滴度有下降趋势,但全部为阳性,感染后第5年血清抗SARS—CoVIgG阳性率高达90%(19/21)。对照组血清抗SARS—CoV IgM/IgG全部阴性。所有感染者在感染后第3年和第5年血液细胞分类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ARS患者在感染冠状病毒后第5年表现为抗SARS—CoV IgG持续阳性,其血细胞分类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持续正常,支持SARS—CoV IgG可做为保护性抗体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RS冠状病毒(SARS CoV)重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RT PCR获得SARS CoV核衣壳蛋白N基因,将N基因克隆至p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采用凝胶电泳回收纯化。结果经Western blot,动物免疫试验证实N蛋白为SARS CoV特异性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36名健康人血清及地坛和佑安医院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血清,以健康人A450均值的2.1倍为阳性临界值,结果发现地坛医院20名急性期病人IgG阳性率为100%,佑安医院24名病人IgG阳性率为95.8%,两医院恢复期病人IgG阳性率均为100%。结论SARS CoV重组N蛋白抗原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SARS血清学诊断试剂研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佛山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首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广东省佛山市首例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及使用SARS患康复期血清SARS抗体检查确定回顾性诊断。结果 该病例具有以下特征:(1)有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史;(2)有持续高热、咳嗽、痰少和呼吸困难等症状;(3)白细胞(WBC)不高;(4)双肺弥漫性浸润;(5)病情迅速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传染至与其密切接触的4名亲属;(7)患康复期血清抗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经过抗病毒、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有创机械通气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44天后治愈出院。结论 佛山市首例完全具备SARS诊断标准的主要特点,有很强的传染性,经过机械通气和多脏器支持等治疗,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Yan HP  Tan YF  Zhuang H  Zhou YS  Zhao CH  Feng X  Jin RH  Wu H  F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896-899
目的了解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M、IgG抗体和两个结构蛋白抗体的持续时间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46例SARS临床确诊且血清抗-SARS—CoV阳性病例,随访采集发病当13至发病后660d期间的血液标本共362份。以ELISA法分别检测抗-SARS—CoVIgM和IgG抗体、SARS—CoVN蛋白和S蛋白IgG抗体。结果抗-SARS—CoV IgM阳性率在发病20d内为46.5%(20/43),21—40d阳性率最高(80.6%,25/31),尔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500d左右仅为8.2%(6/73)。IgG总抗体在发病20d内阳性率(34.9%,15/43)低于IgM抗体,在发病21~40d迅速达到100%,至发病后600—660d,其阳性率仍高达98.6%(70/71)。N—IgG抗体在发病40d后阳性率(92.5%,37/40)高于S-IgG(67.5%,27/40),在61~90d、450—510d和600—660d3个时间点检测阳性率均高于S-IgG抗体;但两种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随时间延长均逐渐下降,两者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率均低于抗-SARS—CoV总IgG。结论临床与病原学确诊的SARS患者,SARS—CoV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21—40d达高峰,IgG抗体阳性率100%。IgM抗体91.8%在感染500d以内消失;感染后两年IgG总抗体阳性率仍高达98.6%,推测可持续阳性3—5年。N—IgG和S-IgG抗体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本院严重SARS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不同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水平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探讨人群SARS-CoV隐性感染和IgG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法,联合运用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调查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及流行后,疫源地内非SARS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定性研究SARS患者病后6周内IgM、IgG抗体产生和变化规律;动态观察SARS患者康复期82周内IgG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结果 各100例疫源地一般人群和非疫源地对照人群血清SARS-CoV IgG抗体ELISA抽样检测均为阴性;487例SARS高危人群血清SARS-CoV IgG抗体ELISA检测阳性率为0.41%,经IFA复核后均为阴性;疫源地内非SARS人群IgG抗体A值水平在疫情流行后高于流行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RS患者病后1~6周血清抗体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40.0%、57.8%、88.2%、76.6%、57.1%和0、23.1%、48.4%、65.4%、77.8%、100.0%;SARS患者康复期血清IgG抗体A值逐渐增高,病后第22周达到高峰,此后缓慢下降,第8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下降趋势减缓。结论 SARS可能不存在隐性感染者;绝大多数SARS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的血清中存在IgM抗体,其出现较早,消失也较快,抗体IgG出现稍晚,但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达到高峰后消退缓慢,提示该抗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血清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目的 评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在SARS诊断中的实用价值,了解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方法 用IFA和ELISA检测267例不同病程SARS患和132例对照组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17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评价其诊断价值,并以Kappa值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以IFA检测的血清特异性IgM类和IgG类抗体阳性率在病程第11天明显增高,病程≥11天,IgM类抗体诊断SARS的敏感度为65.6%,特异度100.0%,PPV 100.0%,NPV 71.0%,准确度81.3%;IgG类抗体则分别为敏感度91.1%,特异度97.0%,PPV 97.3%,NPV 90.1%,准确度93.8%。以ELISA方法所测结果与IFA结果相仿。对IFA和ELISA法检测的一致性检验示Kappa值分别为0.640和0.779。结论 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在SARS发病10天以上阳性率高,抗体检测有助于确立发病10天以上SARS的血清学诊断。IFA和ELISA检测SARS病毒抗体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定医务人群中是否存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及健康带毒者。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湖北地区有可能接触SARS—CoV的高危医务人群的流行病学状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ARS-CoV IgM、IgG;以一步法双重RT—PCR检测受试者喉漱液是否存在SARS-CoV。结果 接受调查的102名医务人员中,均曾在抗SARS一线工作过,9名曾到过SARS流行疫区,84名(82.3%)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否认曾与确诊SARS患者有过接触;18名报告与确诊SARS患者有过接触,其中1名曾无防护接触过数天,但无任何不适,其他17名均为有防护接触,其中3名在接触后20天内曾有过感冒样不适。全部102名受调查者的血清SARS—CoV IgM、IgG以及喉漱液SARS-Co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抽样调查未发现湖北地区医务人群中曾经有过SARS-CoV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也未发现有上呼吸道SARS—CoV健康带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3-2004年SARS病例特征、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该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广东省新发SARS病例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4年6月,广东省共发生4例社区获得性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均未发现有同类病人接触史,也未出现续发病人,其中1例可能因接触果子狸感染,另两例发病前存在接触果子狸的可能,1例感染来源不详。与3例SARS病例相关的两处餐厅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6.3%(8/128),从经营果子狸的TDL酒店果子狸笼、厨房RT-PCR检测到SARS基因。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3.3%(46/1390),高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0/452)。发病后平均3d就诊,平均在发病后5.8d(4~7d)就被隔离,有3例是在发病后5~6d,有1例是在其发病后12d便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等现场控制。采取在广东省范围内禁食、杀灭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措施后,没有再出现SARS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SARS早期预警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关键,管理可疑的染疫动物是预防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密切接触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及其与工作强度和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 112 7名医务人员和 92名对照者的血清进行冠状病毒抗体 (IgG、Ig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并调查抗体阳性者周围密切接触者 313名的临床表现。结果  112 7名SARS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 :男2 87名 ,女 84 0名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年龄 (34± 9)岁。对照组和医务人员上岗前所测冠状病毒抗体均为阴性 ,上岗后冠状病毒抗体阳性者共 2 9名 ,阳性率 2 5 7% (2 9/ 112 7)。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与工种和病区的关系结果提示 :抗体阳性的护士 2 1名 ,抗体阳性率占护士上岗人数的 3 4 6 % (2 1/ 6 0 7) ;医师、医技人员 6名 ,阳性率占其上岗人数的 1 4 1% (6 / 4 2 6 ) ;督导 2名 ,阳性率占其上岗人数的 2 86 %(2 / 70 )。ICU病区的 130名工作人员中抗体阳性者 10名 ,阳性率为 7 6 9% (10 / 130 ) ,占 2 9名抗体阳性者的 34 5 % (10 / 2 9) ;其他病区人员 19名 ,占 6 5 5 % (19/ 2 9)。 2 9名抗体阳性医务人员的周围密切接触者 313名 ,无一名发病或有临床症状。结论 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有隐性感染的发生 ,隐性感染者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 2 0 0 4年 4月北京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的临床特点 ,为今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准确诊断SARS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应鉴别诊断提供参考线索。方法 对 1例外院转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地区性首例SARS患者的诊断难度大 ,短期内难以确定其流行病学史 ;(2 )SARS患者发病早期可表现出一般肺炎的特点 ,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对改善SARS患者的预后和控制其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We evaluated the positive rate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oV IgG antibody among Taiwanese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research was performed in 2 teaching hospitals and 2 non-teaching hospitals. SARS-CoV IgG antibodies were checked and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prepared. A total of 2512 sets of questionnaires was distributed with a return rate of 87.5% (2197 sets). 882 of the respondents had contact with SARS patients. Among 2197 subjects studied, a total of 9 subjects (0.4%) displayed positive findings for SARS-CoV IgG antibody. The relative risk (RR) of contracting SARS for HCWs in the emergency room (ER) was estimated to be 25.94 times grea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risk for those HCWs who worked in the ordinary ward (95% CI 7.07-95.14, p<0.001). If we estimated the HCWs who came into contact with SARS patients, the RR for positive serum IgG antibody titer among HCWs from the E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t was for those working in the ordinary ward (RR 9.45, 95% CI 2.58-34.64, p=0.001). In conclusion, HCWs from the ER faced a relatively high risk for potential infection by the SARS virus when caring for patients who had not been diagnosed with SARS.  相似文献   

15.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has emerged as a highly contagious, sometimes fatal disease. To find disease-specific B cell epitopes, phage-displayed random peptide libraries were panned on serum immunoglobulin (Ig) G 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SARS. Forty-nine immunopositive phage clones that bound specifically to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SARS were selected. These phageborne peptides had 4 consensus motifs, of which 2 corresponded to amino acid sequences reported for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 Synthetic peptide binding and competitive-inhibition assay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patients with SARS generated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 Immunopositive phage clones and epitope-based peptide antigens demonstrated clinical diagnostic potential by reacting with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SARS. Antibody-response kinetics were evaluated in 4 patients with SARS, and production of IgM, IgG, and IgA were documented as part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n conclusion, B cell epitopes of SARS corresponded to novel coronavirus. Our epitope-based serologic test may be useful in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the virus and in further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S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