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静脉交通支离断(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静脉腔内激光(endovenous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方法:彩超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肢共82条,随机选择62条患肢行SEPS,联合大隐静脉EVLT为腔镜治疗组。20条患肢为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结果:腔镜治疗组曲张静脉团块及下肢静脉血淤滞均消失,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与对照组相比,缝合创口平均减少4.8个,住院时间平均缩短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PS联合EVLT适于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病理性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20年7月德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31例(39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穿通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组(232例,280条患肢)和内镜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组(9...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172例,198条下肢.按不同病因分为3组,采用EVLT 相应手术方法治疗:①A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条患肢,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 EVLT 内镜下小腿内侧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②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5条下肢,行EVLT SEPS;③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98条下肢,行EVLT.结果 随访2~44个月,平均32个月,5例有曲张静脉复发,再次行EVLT后未再复发;其余167例症状消退或明显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深静脉通畅.结论 EVLT具有微创、安全、易于操作的特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06例118条下肢静脉曲张,单纯采用EVLT 72例78条患肢、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21条患肢、EVLT联合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5例19条患肢. 结果 7条患肢小腿皮肤轻度灼伤,10条患肢有明显血栓性浅静脉炎样表现,26条肢体沿大隐静脉行程皮下小片淤斑,5条患肢出现大腿内侧大片皮下淤斑.74例80条患肢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余73例症状均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管再通,深静脉无血栓形成. 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全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例,共38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的不同,采用3种手术治疗:(1)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术;(2)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1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19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结论EVL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和疗效良好的优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SEPS联合EVLT治疗下肢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笔者1年余采用内镜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20例下肢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CEAP分级:C 4~C 6)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联合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2周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症状完全消失者占85.7%;12例足靴区活动性溃疡经换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7~45d,平均16d。住院时间7~35d。随访1~15个月,疗效满意。 提示SEPS联合EVLT治疗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微创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抽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1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81.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坏死、踝部水肿消失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腔内激光(EVLT)联合点式潜行剥脱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通过5年随访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56例,共88条患肢。行常规EVLT,并同期利用腹腔镜手术分离钳进行点式潜行曲张静脉团剥脱。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 min,失血平均70 mL。5年随访发现静脉曲张复发6例(10.7%),再次手术4例(7.1%),3例术后大隐静脉根部未完全闭塞,另3例为交通支原因复发。结论:ELVT联合点式潜行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相对简单、微创效果好、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尚可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光源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小腿曲张浅静脉联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EPS)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溃疡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42例(46条患肢)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合并浅静脉曲张的静脉溃疡患者,行SEPS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并在SEPS术的冷光源引导下行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术。 结果共注射263条曲张浅表静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静脉溃疡均愈合。9例患者的9条下肢(9/46,19.57%)在术后4周内出现局部疼痛,口服止疼药可缓解。22例患者的24条下肢(24/46,52.17%)共46条静脉(46/263,17.49%)在术后1 ~ 2周出现沿治疗曲张静脉行程的黄褐色色素沉着,于3 ~ 6个月内自行消失。3例患者3条下肢(3/46,6.52%)共11条静脉(11/263, 4.18%)在治疗后1周出现沿曲张静脉分布的红、热、痛和压痛,诊断为浅表性静脉炎,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后缓解。经过注射的263条曲张静脉中,245条(245/263,93.16%)达到治疗成功标准,18条(18/263,6.84%)达到部分成功标准,无一条静脉未成功注射。 结论冷光源引导下的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SEPS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是良好的治疗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所致静脉溃疡的方法,其长期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6例(5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20例(24条患肢)。所有病人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3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患肢),同时存在3个静脉系统病变(15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是否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临床结局产生有利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7年间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SAP病人共61例,为发病72 h内住院。按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分达标组(38例)和未达标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结果的差异。结果 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数据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24 h静脉输液量显著多于未达标组[(5 493±1 887) mL比(3 967±1 203) mL,P<0.05]。达标组总体死亡率(18.4%)显著低于未达标组(47.8%)(P<0.05)。7 d内达标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1.1%比60.9%,P<0.05)、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23.6%比56.5%,P<0.05)显著优于未达标组。但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时间(P=0.23)、7 d内呼吸功能衰竭(P=1.00)和循环功能衰竭(P=0.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可显著降低SAP病人的总死亡率、7 d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  相似文献   

12.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改进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90例116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采用3种手术治疗(1)A组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 内镜下小腿内侧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2)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 SEPS;(3)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3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结论EVLT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和疗效良好的优点,针对病因和病情联合不同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940nm半导体激光连续发射模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940nm半导体激光连续发射模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方法采用940nm半导体激光连续发射模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31例(209条肢体),传统手术方法治疗80例(131条肢体),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激光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随访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激光治疗后静脉壁全程均可见明显碳化,内膜剥脱破坏,细胞轮廓丧失,纤维蛋白沉积,许多区域呈现明显的空泡和水肿,胶原纤维水肿和蜡样改变,内膜局部可见凝固性坏死。结论940nm半导体激光连续发射模式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居民胆囊结石病(以下简称胆石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上海三个区部分20~79岁自然人群15 256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男8 617人,女6 639人。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分析等方法收集参加者相关临床数据。胆囊疾病采用空腹B超检查确诊。采用t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胆石病总体患病率为7.02%,女性(8.10%)略高于男性(6.19%)(P<0.05)。不论性别,胆石病的患病率随年龄递增(P<0.05)。②胆囊总体切除率为2.48%,女性(3.42%)是男性(1.75%)的约2倍(P<0.05),也随年龄递增(P<0.05)。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体质量指数增加为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当前上海地区人群总体胆石病患病率为7.02%,胆囊切除率为2.48%。性别、年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和体质量指数与胆石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zetimibe(Eze)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chow)组、成石饲料喂养(LD)组和成石饲料加Eze组[Eze 5 mg/(kg·d)灌胃]。饲养8周后收集血清、肝脏、小肠和胆囊。观察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情况。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汁成分、肝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和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chow组小鼠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形成。LD组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率为100%。Eze组完全无结石形成。Eze组小鼠小肠胆固醇吸收率(9.29%±4.32%),较LD组(58.62%±3.10%)和chow组(56.42%±2.67%)均显著降低(P<0.01)。LD组血清胆固醇[(4.99±0.5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2.92±2.39) mg/g]均较chow组[(2.87±0.06) mmol/L和(2.45±0.08) mg/g]显著增加(P<0.05)。Eze组血清胆固醇[(1.11±0.1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70±0.07) mg/g]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5)。LD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LD组(10.87±1.46) mmol/L比chow组(3.67±0.58)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LD组(1.42±0.19)比chow组(0.59±0.02)]显著增加。Eze组胆汁胆固醇含量[(2.72±0.29)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0.57±0.07)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Eze抑制小肠胆固醇肠道摄取,具有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筋膜下内镜交通支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为7例(8条肢体)下肢静脉性溃疡伴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术及SEPS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8条肢体)手术均获成功,曲张静脉团块消失,下肢静脉血淤滞得到解决,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术后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SEPS适于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创伤小、安全、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8月~2007年2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治疗342例(530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分析术后186条肢体出现的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23条肢体皮下淤血、血肿,65条肢体静脉炎反应,20条肢体皮肤烧伤,经治疗全部治愈。77条肢体隐神经损伤(皮肤感觉异常),经治疗57条治愈,余20条好转。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经治疗好转。结论EVLT术中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根据部位适当调整激光功率,轻柔操作,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抗凝等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