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妇女术后骨代谢改变的最早时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60例绝经前行子宫切除妇女术后不同时期的尿脱氧吡啶(DPD)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手术后2年组,≥3年组ALP,BGP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P<0.01);DPD显著升高(均P<0.01);与手术后1年组比较,手术后2年组BGP、DP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AL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年组ALP、BGP、DP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术后2年是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期,应进行检测与预防,DPD是一个敏感的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子宫全切而保留卵巢患者远期卵巢激素水平及骨代谢、骨密度情况。方法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48例,保留双侧卵巢者1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测定血清E2、FSH及血清Ca、血P、血AKP、血BGP、及空腹尿Ca/Cr及尿HYP/Cr值、骨密度值。结果 单侧卵巢保留组血AK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BG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空腹尿Ca/Cr及尿HYP/C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卵巢保留组尿HYP/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远期易发生骨量丢失致骨密度下降,双侧卵巢保留者亦有骨吸收加快,但无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s,BG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otase,BAP),尿羟脯氨酸/尿肌酐(urinary hydroxyproline/creatinine,HYP/Cr)及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ereatinine,DPD/Cr)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骨代谢指标、骨折风险、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HO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X软件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2种方法评估骨折风险;检测晨起血清BGP、BAP,尿HYP/Cr、DPD/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绝经后妇女常见骨折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1)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呈升高趋势,L2-4、L-FN、Ward's三角、L-distal forearm等4个部位的BMD呈降低趋势;BGP、BAP在51 ~ 55岁阶段有明显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2)骨代谢指标与骨折风险相关性:BGP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负相关(P<0.01),BAP、HYP/Cr、DPD/Cr与2种骨折风险评估结果均呈正相关(P<0.01);(3)骨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BGP与4个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以L2-4最为显著(r值=-0.739).BAP、HYP/Cr、DPD/Cr与4个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BAP与Ward's三角BMD高度相关(r值=0.729),HYP/Cr、DPD/Cr与L2-4部位BMD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536、0.751);(4)骨密度与骨折风险相关性:4个部位的骨密度与2种方法评估的骨折风险呈正相关(P<0.01),L-FN、L2-4的BMD与FRAX、OSTA指数风险分级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的四项骨代谢指标与FRAX评估结果、OSTA指数、骨密度均有相关性,监测BGP、BAP、HYP/Cr、DPD/Cr等指标对此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与骨代谢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对骨形成、骨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142名健康绝经后妇女测定血雌二醇(E2)、睾酮(T)、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旁腺激素全段(PTH-SP)、降钙素(CT)、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尿肌酐(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BMD),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48%,低骨量32.39%,正常骨量7.13%。血清6种调钙激素中T、E2、TT3、TT4、CT与BMD、BGP呈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PTH-SP与BMD呈负相关,与年龄、DPD/Cr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调钙激素水平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和骨密度,使骨代谢趋向于负平衡,是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收集61饲病例,分为生育年龄组13例,绝经前组10例,绝经后组38例,均进行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生长激素(GH)及空腹尿钙/尿肌酐(尿Ca/Cr)测定,其中3组进行定量CT测定腰椎骨密度(BMD),分别为13、7、28例;其中绝经后组中10侧患者服用尼尔雌醇(CEE3)3个月: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BMD显著下降,其BMD与E2及GH呈正相关.在绝经早期组中BMD与尿Ca/Cr值呈负相关.诨步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对绝经后妇女BMD影响最大,其次为GH;服CEE3 3个月后血ALP显著下降,尿Ca/Cr显著下降,GH升高。本文提示GH的下降是绝经后骨代谢变化的膨响因素之:CEE,能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但长期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科2007 -2009年人院的绝经女性115例,采用DPX2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 (L2 ~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的骨密度 (BMD)值;根据Tscore值将人选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8例)和骨质疏松组(67例)。并选未绝经女性 30例,骨密度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 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的浓度,并比较三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并 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骨量 正常组(P<0. 05);骨质疏松组血中ALP、BGP、TRAP-5b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 <0. 05 ),骨 量正常组血清ALP、BGP、TRAP-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对照组各部 位的骨密度值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中,ALP和TRAP- 5b与腰椎(L2 ~L4)及股骨颈部位的BMD有一定的关系,呈负相关(r分别为-0. 248、- 0. 364、- 0.434、-0.386 )。结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血清ALP、BGP、TRAP-5b浓度变化可反映 骨代谢活动,绝经女性BMD的降低与骨转换率升高有关。检测代谢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OP)。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某些骨代谢相关激素的血清水平的改变 ,探讨其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6 2名绝经 2年以上妇女 ,测量腰椎骨密度 ,分为骨质疏松组 (30名 )和对照组 (32名 )。隔夜空腹取血测定血清LH、FSH、E1、E2 、DHEA、DHEA S、SHBG、GH、CT、PTH、2 5 (OH)D3 。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上无差异 (5 9 5 6± 6 6 5vs 5 9 35± 7 6 3,P>0 0 5 )。骨质疏松组体重指数BMI (2 4 2 7± 2 4 6 )低于对照组 (2 6 83± 4 16 ,P <0 0 5 )。绝经后妇女血清E1(r= 0 6 0 0 ,P <0 0 0 1)、DHEA(r= 0 70 8,P <0 0 0 1)、DHEAS(r = 0 5 82 ,P <0 0 0 1)与年龄负相关。骨密度与LH负相关 (r= 0 4 39,P <0 0 5 )。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 ,LH、SHBG显著增高 (P<0 0 5 ) ,DHEA、DHEAS显著降低 (P <0 0 5 )。FSH、CT、PTH、2 5 (OH)D3 、GH、E1、E2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相关激素血清水平的改变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评估激素和年龄相关因素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调查,共选出496名健康女性,其中绝经前244例,绝经后女性252例。根据试剂制造商提供的指南评估不同的骨标志物,并且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进行激素测定,特别是雌二醇水平评估。结果与绝经前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血清钙水平和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而绝经后妇女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年龄与绝经后骨标志物(ALP和钙)显著相关(P 0.05),而绝经前组无显著相关性。绝经后妇女钙与雌二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ALP与雌二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在体质指数和年龄校正偏相关分析中,绝经后妇女雌二醇和骨标志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异常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雌二醇组(OVX+E2组)、葛根素组(OVX+PUE组),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和骨代谢指标,检测股骨BMD,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OVX组血清TNF-α、TGF-β、IL-6和IL-1较Sham组均显著增高(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TNF-α、TGF-β、IL-6和IL-1较OVX组均显著降低(P0.05)。OVX组血清Ca、P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Ca、P较OVX组均显著升高(P 0.05)。OVX组血清ALP、BGP、PICP、TRAP-5b、ICIP、CTX水平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P 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ALP、BGP、PICP、TRAP-5b、ICIP、CTX较OVX组均显著降低(P0.05)。OVX组较Sham组股骨BMD显著降低(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较OVX组股骨BMD均显著升高(P0.05)。OVX+PUE组骨皮质明显变厚,骨小梁数量增多增粗,排列较规则,髓腔明显缩小,骨细胞增多。结论葛根素通过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调节骨代谢骨矿化、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改善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