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省某县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灰色动态模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灰色动态模型对10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拟和及预测效果。利用山东省某县1974~1992年10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分别拟和GM(1,1)模型。结果表明,只有肝癌,肺癌死亡率的GM(1,1)模型拟合效率较好,可用于预测,其他8种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GM(1,1)模型拟合效果不理想,不能用于预测,用GM(1,1)模型对该地未来8年的肝癌,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寻现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南京市区60岁以下人群原发性心肌病的流行趋势做了拟合与预测分析,结果较满意。拟合的平均误差占实测值均数的1.67%,拟合检验R2=0.9792;外推预测的结果与调查结论基本相符。因此,可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行原发性心肌病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灰色教学模型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应用(张洪书,芦静宜,关欣数理医药学杂志,1992,5(4):127)孕产妇死亡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综合指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之一,对妇幼保健工作评价最敏感的指标为孕产妇死亡率。本文建立GM(1:1)灰色...  相似文献   

4.
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新疆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新疆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方法,对新疆1987~1996年卫生人力资源中的医生数、护(师)士数和床位数进行拟合。结果:分别建立了3个GM(1,1)模型。医生数模型Y1(t)=90.36643e^0.034168(t-1)-87.717543,拟合精度为99.5%,护(师)士数模型Y2(t)=73.61752e^0.029124(t-1)-71.834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灰色动态模型对 10 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拟和及预测效果,利用山东省某县1974~1992 年 10 种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分别拟和 G M (1,1)模型。结果表明,只有肝癌、肺癌死亡率的 G M (1,1)模型拟合效率较好,可用于预测;其他 8 种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的 G M (1,1)模型拟合效果不理想,不能用于预测。用 G M (1,1)模型对该地未来 8 年的肝癌、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发现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两种肿瘤均将呈持续上升趋势。比较原始数据的变化趋势, G M (1,1)模型对于稳定上升的资料拟和效果较好,对波动性较大,如一些流行因素变化较大,或采用新的防疫措施的疾病,其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用GM(1.1)灰色数列模型,对包头市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料1986-1995年接害职工健康监护人数资料进行分析,求其模型为Y(1+1)=35331.53435e^0.0572169t-32891.53435。经拟合效果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精度高。并对1996年接害职工健康监护人进行了且与实际值比较,效果较理想,故灰色数列模型是目前值是推广的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灰色数列模型GM(1;1)在社康中心诊疗人次变化趋势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深圳市某医院2003~2008年社康中心诊疗人次进行了曲线拟合,并根据所建的模型进行外推预测。结果拟合模型为(t)=54172.89646e0.311295517t-38485.89646,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19%,最大误差为5.70%,拟合效果良好。根据所建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2009社康中心诊疗人次为93815.30人次,与实际值95470人次十分接近,相对误差为1.73%,将2009年的实际数值代入数列中,建立2003~2009年社康中心门诊人次数的GM(1,1)模型为(t)=54267.8825e0.3110t-38580.8825,并据此模型外推2010~2011年的结果,理论值分别为127974.09和174663.59人次,呈逐年递增之势。结论灰色数列模型具有思路简单、数据单纯、运算简便等特点,对近期预测有较高实用价值,在社康中心的管理中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TGF-β1和TβR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I(TβR1)基因在人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TGF-β1和TβR1多克隆抗体对107例胃癌组织中的TGF-β1和97例胃癌组织中的TβR1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4.4%)及正常组织(29.2%),差异非常显著(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甘酯(GM-1)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家兔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NGF组、GM-1组、NGF+GM-1组。采用清醒家兔肾动脉下腹主动脉(IRA)阻断血流,造成脊髓缺血损伤,观测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结果:NGF+GM-1组在伤后1、4h的SCBF较NGF组、GM-1组和NS组明显增  相似文献   

10.
鼠疫感染者F1抗体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鼠疫在人群中抗体滴度的消涨和阳性转归变化。方法:应用间接血凝实验对耿马县1990年12月确诊鼠疫感染(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进行了血清学追踪观察。结果:鼠疫感染F1抗体滴度和几何平均滴度1990年12月为1:20~20480,GMT104,1991年6月下降1:20~1280,GMT64.02,9月1:20~1280,GMT63.49,呈逐渐下降趋势。鼠疫感染78.38%在1年内仍  相似文献   

11.
以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麻风患病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志智 《广西医学》1999,(1):173-175
原国际麻风协会主席勒夏教授和我国著名的麻风病学专家李桓英教授把麻风的患病率视作麻风流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其可反映发病情况和防治管理水平(1)。因此,做好麻风患病率的预测可以了解流行趋势。笔者试用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广西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GM1) 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予GM1 ,利用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对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偶可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主要位于梗塞边缘区内侧,而GM1 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梗塞区病理变化明显重于GM1 用药组。笔者认为,脑缺血后GM1 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能抑制脑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脂GM1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酸性鞘糖脂。中枢神经细胞特别是脑细胞中含量丰富。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再生和修补起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分是GM1、GD1a、GD1b、GT1b。其中GM1和GT1b对神经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G...  相似文献   

14.
nm23-H1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7例胃癌患者nn23-H1蛋白表达。分析nm23-H1表达与经典的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nm23-H1在胃 杂色阳性率为45.18%(89/197)。nm23-H1表达在肠胃癌中高于弥漫型胃癌,其阳性率分别为83.82%(57/68)和24.81%(32/129),P〈0.01。nm23  相似文献   

15.
灰色预测是我国邓聚龙[1]响志提出来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经济等领域[2],医学领域也已用于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医疗费用等预测[3-6]。灰色预测方法具有系统性、联系性和动态性,不需要大量的时间系列数据,不受资料概率分布的限制,精度高,误差小等特点。本研究应用灰色系统的GM(l,l)模型对我区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的发展趋势及两个效益进行拟合和预测分析。三资料与方法l.l资料以1991-lop年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调查的资料(项目数、诊治患者例次和经济收入)结果为推。1.2方法:采用灰色系统的GM(,l)模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6.
GM1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运用选择性偏侧(右侧)PD大鼠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组、PD组(造模后14d)、PD生理盐水(NS)治疗组和GM1治疗组(10 nm/kgIPqd、连续14d),阿朴吗啡(APO)诱发的旋转行为改变和纹状体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含量改变。PD组表现明显的APO诱发的旋转行为(≥6r/min),黑质损伤侧(右侧)纹状体M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在27例胃癌及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m23-H1 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nm23-H1 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换组(P〈0.01);nm23-H1 mRNA及蛋白在有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MUC1基因表达改变所致的胃癌细胞表面及细胞外分子的生物学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胃癌癌前病变至胃癌演进中MUC1基因表达的规律。我们应用BC1抗体(IgG3)[1]检测组织中的MUC1核心肽的表达,以揭示MUC1基因异...  相似文献   

19.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人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1matrix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mRN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MT-1MMP基因mRNA在30例胃癌组织、正常粘膜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1β淀粉蛋样蛋白(Aβ)分泌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GM1在阿尔茨海默病A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类APP695基因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法经不同浓度GM1处理的细胞培养液中的Aβ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APPmRNA水平。结果:随GM1浓度增加,细胞分泌Aβ增加,GM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