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血管穿刺术在孕中晚期产前诊断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87例孕中期经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的高风险孕妇行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术,分析其脐血染色体核型。结果检出异常核型25例(占8.7%),染色体多态性10例(占3.4%),染色体异常以三体型最多,占异常核型的40.0%(10/25)。其中21三体占32.0%(8/25),9号染色体倒位次之,占16.0%(4/25)。脐带穿刺出血发生率为42.5%(122/287);胎盘穿刺渗血发生率为18.1%(52/287);胎儿短暂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7%(5/287)。结论唐氏筛查可以提高产前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超声引导下脐血管穿刺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是妊娠中晚期产前诊断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血流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胎儿脐血流检查测仪 ,对孕 2 4+ 6~ 40 + 6周的孕妇共 385人进行检测 ,连续超声波探测胎儿脐动脉血流 ,测量S/D、PI、RI、FVR值 ,结果由电脑自动分析。结果 :检出脐血流异常共 6 0人 (占 15 6 % ) ,S/D异常为主有 36人 (9 4% ) ,余 2 4人为PI、RI、FVR值异常 (占 6 2 % )。检测出脐带绕颈 115人 (占 2 9 8% )。脐血流异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IUGR、新生儿窒息的机率也大 ,与正常脐血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脐血流检测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产前监护方法 ,能及早发现IUGR、妊高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宫内缺氧、脐带绕颈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绒毛、羊水和脐血三种有创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比较。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高危孕妇于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绒毛、羊水、脐血有创产前诊断的10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孕11~13+6周,采用绒毛穿刺法获取绒毛标本;孕18~24周,采用羊膜腔穿刺法获取羊水标本;孕24周后,采用脐带穿刺法获取脐血标本。对获得的3种标本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陈列分析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绒毛穿刺、羊膜腔穿刺及脐带穿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分别是5.9%、0.4%和8.7%。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绒毛标本的细胞培养失败率达到6.9%,限制性胎盘嵌合体(CPM)占7.9%,真性胎儿嵌合体(TFM)占2.0%;羊水标本的细胞培养失败率为0,限制性胎盘嵌合体数量为0,真性胎儿嵌合体占0.97%;脐血标本的细胞培养失败率为0,限制性胎盘嵌合体数量为0,真性胎儿嵌合体占1.2%。三种标本的取材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标本实验室检查胎儿染色体结果的准确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标本获取做手术并...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50例正常孕妇各期血及脐血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_3、C_4);转铁蛋白(Tf);铜蓝蛋白(CP),淋巴细胞转化率(LBT)等八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G、IgA 随孕周增加而降低(P<0.05);IgM 一过性增高(P<0.01);C_3、C_4妊娠各期基本相近,与非孕妇女没有明显变化,Tf 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特别是晚期和分娩期高值(P<0.01),CP 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P<0.01);LBT 随孕周增加而降低(P<0.01).脐血与分娩期八项指标比较:IgG 接近非孕妇女;IgA、IgM 明显降低(P<0.01);C_3、C_4明显降低(P<0.01);Tf 值接近分娩期,CP 显著性降低(P<0.01),LBT 恢复接近非孕妇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28~40周脐血管(动、静脉)内径变化对胎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产前检查717例孕妇产前超声观察脐血管数量、内径、分布走向,结合频谱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测定.产后测量胎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观察脐带螺旋状况.结果 正常胎儿各孕周脐血管内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加,孕28~40周脐动脉内径(3.35±0.44)~(4.04±0.49)mm,脐静脉内径(7.22±0.65)~(8.39±0.78)mm;正常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随孕周增长而降低,其近胎盘端低于近胎儿端,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伴宫内窘迫的胎儿脐血管内径与同孕龄组正常胎儿比较存在差异.脐带螺旋扭转程度与胎儿宫内窘迫有关.结论 了解正常胎儿的脐血管内径范围及脐动脉血流参数,有助于观察胎儿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常脐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孕周在36-42周,产前行脐血流监测为异常的孕妇102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前脐血流监测正常的孕妇110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合并症和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异常脐血流提示胎儿在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的内脏脂肪素、脂联素在不同孕周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中的表达。方法:2013年1月-7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产科产检的孕妇中,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为试验组,正常孕妇68例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31~33周孕妇血清,37~41周孕妇血清,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内脂素(visfatin)的含量。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逐渐下降,内脂素水平逐渐上升,三个采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低于正常妊娠组,而血清内脂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脐血脂联素、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母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考虑应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内脂素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预测及评估,并作为指导GDM的治疗的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脐血胆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脐血胆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孕龄为33~37周和57例孕龄为37~42周ICP患者用放免法 (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孕妇血胆酸和娩出胎儿脐血胆酸及胆固醇水平 ,另选取34例正常足月单胎待产妇作正常对照。结果 ICP者娩出胎儿脐血胆酸值(4.66±2.05)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1.98±0.87)mg/L(t=8.65 ,P<0.05)。脐血胆固醇分别为 (1.95±0.71)mmol/L和 (1.75±0.47)mmol/L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t=1.58 ,P>0.05)。ICP组孕龄为33~37- 周时 ,脐血胆酸升高发生率为73%[母血胆酸与脐血胆酸存在正相关 (r=0.45 ,P<0.05)] ,孕龄37~42- 周时脐血胆酸升高发生率为49 %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 χ2 =3.95,P<0.05)。ICP组孕龄为33~37- 周时脐血胆酸升高时重度妊高征、羊水污染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ICP患者发病时间越早 ,脐血胆酸升高发生率越高 ,则妊娠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 年1 - 12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有脐血穿刺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7 ~ 39 周时行脐带穿刺术抽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染色体异常核型14 例,异常核型检出率26.9%。其中21 三体7 例( 占异常核型的50.0%),18 三体2 例(14.3%),部分三体2 例(14.3%),染色体易位1 例(7.1%),倒位1 例(7.1%),特纳综合征1 例(7.1%)。 结论 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不受妊娠时间的限制,能够有效降低缺陷患儿的出生率,对孕中晚期胎儿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儿脐血血红蛋白的组成,探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定量分析中晚孕胎儿脐血血红蛋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产前诊断中心行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并剔除夫妻双方或一方确诊或可疑为地中海贫血的孕妇脐带血样本,对其进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全部425例样本HbA含量间于2.3%~18.0%,平均6.80%;HbF含量间于82.0%~97.7%,平均值93.18%。随着胎儿孕龄的增加,脐静脉血中HbA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多,HbF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且各孕龄组之间HbA百分含量及HbF百分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分析血红蛋白,简便、准确,可用于中晚孕胎儿脐血血红蛋白电泳,并为诊断胎儿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5例孕12~42w的健康孕妇血清、羊水和26例新生儿脐血胃泌素的浓度。结果:随孕周的增加羊水和血清胃泌素浓度不断降低,足月后又明显升高。母血清胃泌素浓度高于羊水,以中期妊娠为明显(P<0.05)。脐血胃泌素浓度在晚期妊娠时较低,足月后升高接近母血清和羊水水平。提示:胃泌素浓度的变化是机体在妊娠期的一种生理性代偿作用,并可能与胎儿消化器官发育成熟和功能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脐血流仪 (CDFI)在诊断脐带绕颈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2 6例孕 32~42周头位的孕妇使用CDFI,在胎头颈部一周测得连续脐血流图像或在颈后的三个侧面分别找到脐血流图像为脐带绕颈 ,同时比较脐带有无绕颈与S/D值的关系。结果 发生脐带绕颈 144例 ,发生率 2 7 4% ,与产后相验证 ,诊断符合率 92 5 % ,假阳性率 2 1% ,漏诊率 1 7%。并与同期B超检测的 486例相对比 ,诊断符合率 77 1% ,假阳性率 5 6 % ,漏诊率 8 4%。结论 CDFI诊断脐带绕颈明显优于B超。认为CDFI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早、中、晚三个孕期妇女进行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测定,并与正常非孕育龄妇女作对照,分娩时同时采用和脐血配对测定SF、TRF及铜的(Cu)的含量,结果提示SF在孕早期较非孕期略高,后随孕周增长而下降,足月时降至最低水平。TRF于孕早期略下降,以后随孕周而进行性增高,足月时达最高水平。其与S呈负相关。足月是孕妇血清Cu含量为非孕妇的3.2倍。足月新生儿脐血SF为其母体的7.2倍。说明母儿间存在着铁储备  相似文献   

14.
脐带缠绕是脐带的常见并发症 ,占总分娩数的 2 0 %~2 5 % ,其中以脐带绕颈最多见。脐带绕颈不同程度地影响胎儿血气交换 ,改变胎儿的血运 ,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甚至引起死胎、死产 ,增高手术产率 ,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本文就脐带绕颈胎儿脐血氧自由基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一、研究对象对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 2 2 8例孕妇分组 ,其中 16 7例为脐带绕颈组 ,无脐带绕颈的 6 1例作为对照组。孕妇年龄 2 2~ 36岁 ,孕龄 37~ 4 2周。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头位 ,无其他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二、研究方法和诊断标准1.胎儿娩出后取脐静…  相似文献   

15.
沂蒙山区孕妇血液与新生儿脐血中TSH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沂蒙山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血液与新生儿脐血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系,及其用于碘缺乏状态的判断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对300例正常孕妇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临产时血液和新生儿脐血中TSH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脐血中的TSH值轻度增高,男女新生儿脐血中TSH无显著性差异。妇女妊娠后血液中TSH值较孕前明显增高(P<0.05),不同孕期血液中TSH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TSH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以孕早期和孕中期最为显著(P<0.01)。结论 检测新生儿脐血中TSH值,可以用于判断新生儿碘营养状态;监测孕期母体血液中TSH水平,可以评估胎儿的碘营养水平,指导孕妇科学补碘,对预防胎儿和新生儿碘缺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脐血流监护仪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脐血流仪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临床价值,探讨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选择孕37-42周单胎头位孕妇进行脐血流仪检查,并检测出脐带绕颈、测定脐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计算S/D值。结果脐血流仪诊断脐带绕颈100例孕妇中,分娩后证实92例。其中S/D〉3.0有11例;S/D2.5-3.0有18例;S/D〈2.5有63例。结论脐血流仪不仅可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更可通过测定脐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提示胎儿宫内危险状况,为产科临床及时有效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80℃低温冷冻法,观察冷冻前及冷冻后1、2、3周时单个核细胞(MNC)的回收率,脐血造血前体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率。旨在探讨低温冷冻对脐血造血前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脐血冷冻后1、2、3周时MNC的回收率分别为93.6%,91.5%和90.7%(P>0.05);细胞活力分别为98%,97%,95%和91%(P>0.05);CD+34细胞依次为1.20%、1.18%、1.16%和1.17%;CFU-GM,CFU-E冷冻后1、2周时回收率达97%和95%(P>0.05),第3周时达89%(P>0.05)。结果提示长期冷冻可能导致冷冻之脐血祖细胞产率下降,但对代表造血干细胞的CD+34细胞影响则不大。  相似文献   

18.
胎儿脐血流S/D值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胎儿脐血流S/D值异常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脐带缠绕、胆法瘀积症等病理情况时胎儿及新生儿的结局。方法 采用SRF608型胎儿脐血流检测仪对387例孕妇共进行400次脐血流检查,以求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末峰值、舒张期末峰值之比值(S/D),超出正常妊娠各孕周S/D值第90百分位即S/D≥90th%者为常。结果 脐血流波形S/D≥90th%的33例孕妇中发生胎儿窘迫23例,剖宫产1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孕37周~42周单胎阴道顺产56例,选择性剖宫产26例,抽取新生儿脐静脉血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C4值,两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顺产的新生儿脐血IgG、IgM、C3、C4值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结论: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较选择性剖宫新生儿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所增强。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应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刘凤翔  莫之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3):305-305,357
目的了解麻疹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与麻疹日常监测,揭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31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431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疑似麻疹血清检测率为92.43%,疑似风疹血清检测率为100%。麻疹抗体IgM(+)检出率为42%(181/431),风疹抗体IgM(+)检出率为17.63%(76/431),麻疹风疹抗体IgM双(+)检出率为1.86%(8/431)。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占41.15%(86/209),其次是小于8月龄的婴幼儿占21.05%(44/209)。在出疹后第0~3d、4~7d、8~14d、15~28d前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之间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7,P0.001)。结论本地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年龄分布主要在2岁前,而16岁以后仍然占相当大比例;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