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个人剂量进行调查,进而了解不同类型医院和不同工种的外照射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别。方法 依据湛江市卫生监督所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计算各级医院和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结果 98.9%的受检者年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不同级别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县级医院 > 镇级医院 > 市级医院 > 个体卫生所。不同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介入 > 核医学 > 普通放射 > CT室。结论 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平均水平,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了解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定方法对烟台市接触职业照射的医疗单位及工厂企业工作人员等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有效监测率为95.7%,2012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2mSv;不同单位中,以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0.61mSv),其次为工厂企业(0.44mSv),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烟台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已纳入国家职业病名单中,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1-87)中,提出了"有长期射线接触史和(或)间断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照射史,暂定累积剂量当量在1.5Sv以上"的规定[1]。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的外照射,达到-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本文就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机体全身或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分次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多次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可诱发骨组织一系列代谢和病理变化,这已由实验与临床所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其放射卫生管理和放射防护效果。方法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并分析。结果2007年度统计结果表明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其年剂量当量均小于标准限值20mSv,其中临床介入及心内科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和集体剂量当量是各工种中最高的:X射线诊断、临床介入和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广州市区省级医院同工种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结论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符合要求,是安全的,但对人均剂量大于省调查水平(2mSv)的临床介入及心内科等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降低人员的受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状况及估算突发放射事故物理剂量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定方法对宁波市接触职业放射的医疗单位及工厂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监测. [结果]共监测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1563人,2011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980 mSv,其中,1528人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2 mSv,28人在2~5 mSv之间,5人在5~20mSv之间,2人超过20mSv;不同单位中,以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其次为县级医院工作人员,工厂企业、市级医院工作人员最低;不同工种中,放射治疗学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较高,加速器运行工作人员最低. [结论]宁波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放射卫生相关规定,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器检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对异常值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 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3 291人次,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6 mSv/a,98.45%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 mSv。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82 mSv/a,其次为公立医院(0.73 mSv/a),私立医院最低(0.31 mSv/a)。2010-2013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发生率逐年下降(趋势χ2=16.14,P<0.01),共有49人次监测异常,其中44人次为不规范使用个人剂量计造成的虚假剂量,确因工作原因受到过量照射的仅5人次。 结论 宝山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超标现象,应加强对企业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与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年共监测人次为3199人,集体剂量当量为1039.978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25mSv/a,其中医疗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36mSv/a,工业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46mSv/a。结论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马挺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46-1347
目的了解某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效果并提出对策。方法按照《职业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外照射监测》(GB 5294-2001)对某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 2003—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共2 314人次,集体年剂量当量之和为1 710.99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4 mSv/a,年剂量当量<5mSv的2 278人次,占98.44%;人均年剂量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X射线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并随医院级别的升高而降低,密封源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低。结论应加强该市X射线特别是镇级医院X射线工作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对满洲里新公路口岸货物监管场地环境外照射水平进行监测的情况,外照射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0.12±0.02μSv/h,为满洲里新公路口岸的进出口货物、集装箱的放射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滦南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放射诊疗设备现状,为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法对滦南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进行监测。结果 滦南县共有放射诊疗单位30家,放射工作人员146人,实际监测人员131人,监测率89.73%。131人的集体年剂量当量为51.97 mSv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0 mSv。其中128人年剂量当量低于2 mSv,3人年剂量当量在2~5 mSv之间,占2.29%,年剂量当量值均无超过5 mSv。县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6 mSv,乡镇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 mSv,牙科门诊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4 mSv,个体诊所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1 mSv。放射工作人员中以普通放射工作人员为主,共计97人,占74.05%,人均年剂量当量0.38 mSv;从事CT人员1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50 mSv;从事介入人员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24 mSv;专职牙科人员4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34 mSv;放射治疗2人,人均年剂量当量1.04 mSv。经比较,放射治疗与其他放射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县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放射职业环境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各用户室内γ外照射量率进行检测 ,了解不同建筑物室内γ辐射水平及公众在不同建筑物室内接受总的γ外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方法 参照GB 65 66-86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南宁市不同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平均水平为 (6 63~ 15 43 )× 10 -8Gy·h-1,其中最低为预制构件大板房 ,最高为煤渣砖房。结论 公众在某些石材仓库兼卧室用房室内接受总的γ外照射的年有效剂量超过我国建材“标准”的依据和说明[1] 中所引用的总γ外照射剂量当量限值 (1 10mSv/a) ,超标率达 11 4% ,其余的建筑物均属于正常的天然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阳泉市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阳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阳泉市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91 mSv,<2 mSv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98.44%,超过2 mSv小于20 mSv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1.66%。结论 2004年阳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较1988年、1997年有明显下降,在现有条件下工作是安全的,但应加强核医学和乡镇卫生院防护条件的改善和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4):254-254,269
目的了解掌握市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和热释光元件对南通市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结果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稳中有降,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同。结论市级医院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及加强放射防护,使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莉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0-2411
目的了解海南州部分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卫生防护现状,为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提供信息。方法采用热释光测量法,对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列表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2007—2009年对海南州、县两级66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照射受照剂量监测。集体剂量当量148.99(man·mSv),人均年剂量当量1.02(mSv/a),人均年剂当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应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列为放射性健康监护的重点人群,强化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监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淮安市1990~1999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果 1990~1999年淮安市(区)平均年剂量当量分别是2.27,1.10,0.58,0.85,0.93,0.69,0.39,0.43,0.61,0.64 mSv。1999年县级以下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为1.16 mSv,比市区高。全市各工种个人年平均剂量当量以放射治疗人员最低(0.56 mSv),工业探伤人员最高(0.97 mSv)。结论 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1990年为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辐射防护仪器的应用现状和校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辐射防护仪器在我国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确立正确使用防护仪的重要性。方法 用在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校准的方法,获得不同类型防护仪的校准因子和测量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强贯穿辐射外照射进行区域监测,防护仪的测量结果应采用周围剂量当量表达。结论 当测量的光子外照射辐射水平与防护限值接近时,建议将测量值修正到周围剂量当量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1987~1999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1987年至1999年福建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随着放射卫生防护法规的逐步贯彻和落实,全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普遍较低,93.03%的年均剂量当量水平低于年限值的1/10,且高剂量水平的工作人员数随时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